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场域-惯习理论:青少年犯罪成因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迪厄场域-惯习理论围绕场域、惯习、资本三者的互构关系形成理论建构,青少年犯罪也是青少年所处场域、惯习型塑、资本积累三者共变中行动者偏差策略选择的结果,因此布迪厄场域-惯习理论与青少年犯罪存有深刻的逻辑契合。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视角,着眼于青少年所处的多重关系构型,通过对"云南大学马加爵案""湖南邵东少年杀师事件""黑龙江肇东少女弑母案件""药家鑫案"的逻辑分析,深刻阐释青少年所处的学校场域、家庭场域、社区场域及这些场域联动下的青少年犯罪成因机制,最终发现场域与资本的互动构成了场域的竞争机制和场域参与者的权力大小、位置高低等差别。这种场域中层级化的区分必定会给场域之中的青少年以竞争压力,位置低的青少年受到倾轧,位置高的则会面对自己权威被侵犯的境况,两者造成的压力在长期的积累和得不到疏解的情况下,场域与惯习的互构会引导着青少年主动选择极端手段进行发泄,青少年犯罪便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2.
我国从农村到城市的大规模单向性人口流动给城市和农村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减少这些消极后果,导致这种流动的各种因素就成了学者比较关注的问题。从宏观的层面、以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城乡人口流动的场域机制,可以发现这种流动是由农村人口在城乡利益场域关系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所拥有的有效资本的状况决定的,是一种策略性行为。  相似文献   

3.
提高青少年思想素质,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品质行为,就必须重视研究青少年V想品德的形成过程。一、思想品格教育的过程就是青少年品行成长的过程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社会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恩格斯指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一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青少年虽然没有参加生产和交换,但社会生活条件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主要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此外还有各种环境的影响,这种影…  相似文献   

4.
学校环境是影响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学校环境包括学校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它们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优化学校的物质与心理环境,可以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平台,从而真正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场域范式下的刑事政策是犯罪人、被害人和刑事司法机关围绕刑事权力运行竞争互动的关系网络和空间。遭遇犯罪后的被害人在刑事政策场域中为实现自身利益,往往基于合法化逻辑采取问题化行为策略,基于合理化逻辑运用道德等资本策略。它不仅决定着被害人个体的法律命运,还决定着整个刑事权力场域中行动者社会地位的变化动向,为刑事政策内容和方向变革提供了新的判断依据。正视被害人事后行为策略和逻辑的刑事政策场域意蕴,需要判断被害人策略的"视角"完整性、内容实践性和权力主导性。  相似文献   

6.
李胜芳 《前沿》2009,(13):97-99
生态危机是21世纪全球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它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错误地凌驾于自然之上,从而形成与自然的主仆关系。由此建立由此及彼的联系:当代青少年比较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其学校教育根源同样在于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错误地凌驾于学生之上,形成与学生的一种主动与被动的关系,面对这种局面,教师必须要把握时代特征,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对自己的角色重新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7.
学校属于初级与次级犯罪预防教育机构,是犯罪预防体系的重要环节,正取代家庭犯罪预防的某些功能,发挥着专门机构无法替代的作用。这些作用可以从一般预防、虞犯预防、矫正预防以及物质预防等方面体现出来。在犯罪预防模式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教师在这方面扮演着鉴别和处理问题学生、避免标签化等关键角色。为实现犯罪预防计划,学校的校长必须认识到预防学生犯罪的重要性,并有计划地对老师进行教育训练,同时还要整合社会多种资源,以形成预防犯罪的合力。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际工作者都感到困惑:德育工作怎么这么难?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好用,软办法不顶用。怎么走出困境呢?我们深深地陷入了沉思。学生在德育过程中拥有双重角色的地位,作为受教育者,他们处于接受教育的客体地位;作为学习活动者,在行动中则居于主体的地位。可是,不论在哪一所学校,一研究德育,便是“我们领导”怎样怎样;一搞德育活动,便是“我们班主任”如何如何。于是乎,学生被忘却了,成了纯粹的教育对象,成了纯粹的教育客体。是的,德育工作者无不想通过自己的教育,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的权威,自己的方法来教育、训练学生。目的是什么呢?勿庸置疑,是使学生脱离稚气,不再是孩子。可正因为这,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忘却了。难怪学生对于  相似文献   

9.
人以诚为先,诚以德为源,信以诚为本。谁拥有了诚信,就等于和微笑、掌声与胜利联姻;谁违背了诚信,就注定和苦涩、孤独与失败同行。诚信对于普通人来讲,是一个基本的道德规范,对企业领导者而言,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政治资本。这是由其职业和身份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企业领导干部依法行使权力、管理事务、提供服务,其诚信观在本质上体现着企业的价值追求,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在对企业事务进行组织、协调、控制、管理、服务的时候,其诚信观对自己言行的规范,已超出了对他们个体的范围,而是通过他们个体达到对别人乃至企业的调整。企业领导干部的…  相似文献   

10.
韩钰 《青年探索》2016,(2):46-54
拥有较低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农村青年要实现阶层向上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文化资本。与布迪厄意义上的高雅文化资本不同,本研究以家教、家风、家传等家庭传统文化资本作为分析农村青年实现阶层跨越的工具。通过对鲁西南H村和M村接受高等教育或经商等方式实现阶层跨越的人口比重和各自家庭与村庄家族所拥有文化资本的对比,重点分析父母的文化素养、习性,家庭教育期望,家庭教育投入,村庄家族风气等在农村青年向上流动中的作用。尽管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农村青年在入学和流动机会等方面与城市青年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是在机会和学校教育资源稀缺的前提下,坚韧、执着的农村父母通过对孩子的鼓励、期望和对教育时间的投入,再加上村庄家族风气潜移默化的影响,仍然帮助无数农村青年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实现了阶层的跨越。  相似文献   

11.
人的社会行为是通过模仿习得的,处于社会化关键时期的青少年尤其如此。青少年的社会模仿行为受年龄、社会地位、相似性等因素影响并遵循着三个法则。虽然社会模仿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模仿所产生的消极作用也不容忽视。只有自觉地模仿他人的正性社会行为,消除负性社会行为对自己的影响,才能有效地利用模仿这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帮助青少年走出所面临的社会困境,成功地面对生活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要提高公安院校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英语的课堂教学质量。本文拟就英语课堂教学的几个问题谈点个人拙见,以求教于诸同行。一、课堂教学的地位与作用所谓课堂教学是指一种目标明确、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输知识,引导他们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认知能力,实现教学大纲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对学生来说,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地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接受教育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在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浅谈农村学生弱势群体的教育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农村教育中,存在着贫困家庭学生、女童、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他们急需政府的救助。建议政府要加大教育救助力度,健全政策法规,保障弱势学生的受教育权,同时重视弱势学生的心理救助,外部救助与自我救助相结合,帮助他们走出弱势困境。  相似文献   

14.
刘胜枝 《人民论坛》2020,(12):131-133
网络空间亚文化形成了一个被网络媒介、消费文化和全球化趋势重塑的新型场域,在这一场域内出现了青年文化圈层化、封闭化的现象,这是青年群体追求集体身份建构和自我认同并以集体化的方式和以文化资本为筹码进行斗争所导致的结果。网络亚文化场域与社会场域之间以及场域内部不同圈层之间存在着区隔与竞争机制,而惯习的培养则是圈子生成、存在和规训个体成员的根本逻辑。这种规训对青年个体行为及观念的影响往往是深层的,其负面影响需要我们予以警惕和重视。  相似文献   

15.
朱秋莲 《求索》2012,(11):248-249
农民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尊重。之所以处于弱势社会地位是与他们的弱势社会资本密切相关的。因此必须全面改革户籍制度为农民工社会资本提升提供制度保障;加强农民工制度内正式组织建设,为农民工社会资本提升提供组织保障;加强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提高其整体素质,为农民工社会资本提升提供内在源泉。  相似文献   

16.
传统乡村教师一直是教育优先的男性本职;共和国集体经济时代,低成本公共教育吸引大量女性进入乡村教育事业,女教师随国家需要和户籍政策进退于土地和学校之间;改革开放以来,环境变迁使乡村教育基本功能由"培养—输送"教育转换为"留守—陪伴"教育,弱势大学生成为教师中最弱势的基层乡村教师,与乡村边缘学校和弱势学生结缘共生,乡村教师女性化也正与之同构。乡村教师在城市和乡村的夹缝中,在兼顾自我和家庭、陪伴和培养、个体和群体、传统乡绅使命和专业规训的矛盾中完成对自我、乡村教育及乡村社会的更新;促进乡村教师发展需培养有改变勇气和能力的新型乡村教师,突破狭隘的专业视野,加强学校与乡村的联结,提升关怀和建设乡村社会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网络空间亚文化形成了一个被网络媒介、消费文化和全球化趋势重塑的新型场域,在这一场域内出现了青年文化圈层化、封闭化的现象,这是青年群体追求集体身份建构和自我认同并以集体化的方式和以文化资本为筹码进行斗争所导致的结果。网络亚文化场域与社会场域之间以及场域内部不同圈层之间存在着区隔与竞争机制,而惯习的培养则是圈子生成、存在和规训个体成员的根本逻辑。这种规训对青年个体行为及观念的影响往往是深层的,其负面影响需要我们予以警惕和重视。  相似文献   

18.
谢凯 《当代广西》2011,(24):44-45
"绿色学校"的称号是对一所学校在开展环境教育的意识和行动上的肯定,南宁市滨湖路小学以创建绿色学校为契机,对学生进行生态德育教育,使他们环境认知、环境意识以及环境行为方面得到真正的学习和培养。所谓生态德育,是指在生态伦理学指导下的一种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9.
由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力量也逐渐壮大。在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借贷关系是资金的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相互较为密切的社会关系,而社会关系积累下来的社会诚信资本对双方的信誉和信贷能力有着一定的影响,直接决定着借贷行为的成功或失败。由此可看出,社会关系诚信资本,在个人或企业参与互联网金融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宏毅 《人权》2003,(4):45-48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在青少年学生中确立怎样的人权观、价值观,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因此,用正确的内容和方法,向学生进行人权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 我长期在高校从事教育工作,对于这些年来我国人权教育事业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