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喆 《学理论》2013,(14):116-118
随着我国汽车拥有量日益上升,交通事故的数量也日益增长,交通事故后肇事司机的逃逸已经成为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刑法第133条把"因逃逸致人死亡"作为一个量刑加重的情节,提高了其法定刑的幅度,为司法机关严惩这种犯罪做了保障,但立法忽视了逃逸行为的复杂性。针对逃逸行为的主观罪过的复杂性,对逃逸致人死亡和不作为杀人的范围进行详细区分和比较之间的不同,可以避免外界对"因逃逸致人死亡"有不同的理解,对逃逸的行为是否构成不作为杀人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焦建升 《学理论》2010,(18):163-165
近年来,公安看守所中被监管人员的离奇死亡事件屡有发生,可以说这些人员的死亡方式千奇百怪,令人匪夷所思。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了广大人民对看守所中被监管人员生存状况的担忧,同时也产生对公安机关和民警的极大不信任。本文以分析诱发看守所离奇死亡事件产生法律面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希望对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侨园》2014,(Z1)
<正>面对被舆论炒得沸沸扬扬的李某某案,北京某局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竞如是说:"李某某案中,法律被人利用,那个女孩本可以随时走掉,但是她最终还是跟这几个人在一起。而案发后,她应立刻举报这个案件,可她是在所谓的谈判不成的情况下,才举报了这几个人。她没有遵守职业道德,但她利用了法律的漏洞。"且不分析李某某案究竟如何,笔者觉得这位某局长身上有三个"亮点"很值得"推敲"。在某局长看来,法律是可以被人利用的。法律怎样可以被人利用呢?他举了例子:那女孩本可以随时走掉,但是她最终还是跟这几个人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刑法公众认同,是指一国刑法时空效力所及范围内的大多数人即公众对刑法规范及其实践运行的正当性和效力性等的认可与赞同。主体广布性、社会共识性和相对稳定性分别构成了刑法公众认同的主体性特征、价值性特征和存在性特征,而且这些特征相辅相成和相互说明,刑法公众认同之本质即"价值共同"。通过型构对话型刑事话语系统、响应共治型社会管理模式和加强对刑法的信仰,刑法公众认同就会突显其在当下的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企业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现行的破产法律规范存在着较多的弊端,尤其是破产宣告制度,已严重地落后于形势的发展,本文在分析了现行破产宣告制度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以尽快完善我国关于破产宣告问题的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6.
杨欣 《学理论》2013,(7):101-102
重婚罪,向来是传统型、多发型的犯罪。尤其在近年来,重婚现象更是大量出现,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然而由于刑法中关于重婚罪的条款过于简单,理论上对于重婚罪的认定争议颇大,导致了重婚罪出现了认定难的现象。从重婚罪法益的分析角度出发,希望能通过确立重婚罪的法益应当为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关系的前提下,解决重婚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7.
《民法总则》规定的"好人条款"并不否认不当紧急救助行为的违法性,因重大过失致使受助人遭受重大损害的,可构成过失犯罪。受助人在履行危险提示义务后,可对不当救助实施正当防卫。基于法律秩序的一体性考虑,需要采取民法与刑法相结合的激励与惩治措施,以法律加固道德,刑法宜配套规定"见危不救罪"。  相似文献   

8.
刑民交叉案件法律关系的复杂性、交叉性导致了其司法实践的争议不断。在该类案件中,民事合同效力判断对于法律适用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刑法和民法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应对民事合同效力性判断和民事行为违法性判断进行二分,同时融入刑民二法的价值判断,民事合同的效力应由民法部门进行评价判断,民事行为违法性程度应由刑法部门进行评价判断,从而做出最优法律适用选择。  相似文献   

9.
刑事管辖权是刑法空间效力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基于主权所享有的对刑事犯罪进行定罪量刑的权力。尤其在域外犯的场合,国家主权的彰显尤为明显,与别国刑事管辖权的冲突也越发频繁。我国刑法空间效力的适用原则采折中主义,其中域外犯的规定主要体现为属人管辖原则、保护管辖原则和普遍管辖原则。我国对待域外犯的规定上有值得肯定之处,但也存在不完备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法在溯及力上采取"从旧兼从轻"原则。对刑法修正案改变法定刑、改变罪名和法定刑、改变罪名和罪状、增加罪名等情形下的适用效力,均应按照"从旧兼从轻"原则选择适用刑法条文。刑法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依附于刑法,除具有立法性质的以外,其时间效力均应适用于刑法施行期间。对于新刑事诉讼法施行之前尚未办结的案件,一般应适用新刑事诉讼法继续办理,对当事人权利有所约束的除外。  相似文献   

11.
化赟 《学理论》2014,(2):95-96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交通肇事仅造成财产损失的情况下,有能力赔偿不入罪,无能力赔偿则入罪,是否超越了解释权限?交通肇事后逃逸被上升为本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是否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交通肇事后逃逸的目的是为逃避法律追究是否合理?行为人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是否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对上述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有助于对交通肇事罪司法解释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尹莉 《学理论》2012,(1):83-84
物权的效力问题在全部物权法上占了极其重要的地位,物权的内容与性质又与物权的效力问题密切相关。物权的效力反映物权的权能和特性,界定着法律保障物权人对标的物进行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程度和范围,集中体现着物权依法成立后所发生的法律效果。物权因其种类不同,各类物权所具有的效力各不相同,从物权的优先效力、物权请求权、追及效力、排他效力上对物权的效力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党内法规的效力范围既遵循法理学上法的效力理论的一般法理,又具有不同于国家法律效力的特殊表现。首先,党内法规生命周期遵循法的时间效力的一般原理,但在时效期限问题上有着特殊表现,适用要求上更加注重对党员违规责任的追究与党员正当权利的维护。其次,在境内效力问题上,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具有高度一致性,但在境外效力问题上,党内法规采用属人主义原则不受地域的限制,有着特殊的判断标准和依据。最后,在对象效力问题上,党内法规调整的对象一般情况下限于党组织和党员,但由于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和领导党的地位,在某些特殊情形下或特殊事项上,党内法规的效力也会及于党外特定对象。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3,(35)
司法解释以及刑法理论上的争议使得结果加重犯是否存在未遂成为疑问;结果加重犯是单行为类型,对加重结果必须有主观上的认识;基本结果与加重结果之间有"同质"与"不同质"两种关系,前者不存在未遂,后者在基本犯所侵犯的法益与结果加重犯所侵害的法益存在明显的保护位阶的情况下也不存在未遂;强奸罪和抢劫罪都存在复杂客体,一般来讲应以主要客体作为认定既未遂的标准,次要客体仅为量刑的参照,但应考虑复杂情形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关于重婚法律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是近现代各国立法的通例,世界各国在立法上多有禁止重婚的规定,只有少数伊斯兰教国家允许多妻制存在。我国在1950年和80年颁布的婚姻法中都明令禁止重婚,同时刑法对重婚罪也作出了明确的处罚规定。但是重婚的认定及民事法律后果的承担,...  相似文献   

16.
法益具有限制刑罚处罚范围的机能。然而,随着法益内涵不断丰富,法益却有成为政策化工具的倾向,致使其限制刑罚处罚范围的功能日益弱化。将情感作为刑法法益保护内容之一,既不会造成刑法干预的不当扩大,也不会带来刑法价值判断的随意性。相反,情感对刑法法益的适当填充,一方面可以有效补救法益论日渐式微的立法批判机能,另一方面可以积极发挥法益实质解释论的"出罪"机能,以最大化地将对人的利益和价值的关注作为法的价值追求,尊重和保障人权,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实现公众对法律的尊重和认同。  相似文献   

17.
变性人,是指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不同,通过医学手段以心理性别生活的人。世界各国均赋予自然人同异性结婚的权利,承认异性婚姻的有效性。而变性人与其变性后的异性,即变性前的同性婚姻效力则取决于法律对其性别的确认。美国变性人的婚姻效力取决于各州法律对其性别的确定。德国、日本变性人通过法定变更性别程序后可以取得变性后的法律性别确认,肯定了其与新性别的异性婚姻的有效性。我国尚无法定性别变更条件,建议采用更改"户籍登记"的方式确认变性人性别,从而使变性人与变性后的异性婚姻有效。  相似文献   

18.
修订后的我国刑法典在死刑制度上较过去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一是重刑化倾向明显,与现代刑法的发展趋势不协调,二是在死刑配置上还存在着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没能在立法上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本文还从几个方面对我国刑法中死刑过多的主要原因和危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杜成亭 《学理论》2012,(5):72-73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八部分第121条对岛屿制度作了规定,涉及岛屿的定义,何种情况下可以构成岛屿,何种不能成为岛屿等问题,并对岛屿的法律地位作了一个大概的定位。实践中岛屿在海域划界时的作用可分为完全效力、部分效力、零效力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鲍永红 《学理论》2012,(21):81-83
首服意思为犯有亲告罪的犯罪人在犯罪后,向被害人或者其他有告诉权的人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同意其告诉的行为。它与其他自首在犯罪人所告知罪行对象和告知所犯罪行的特点上,有所不同。首服制度虽然是我国封建时代对自首的一种特殊规定,但它符合一般自首的本质,也具有现实意义,我国刑法有必要借鉴,明确规定首服的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