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洪文 《学理论》2009,(12):134-135
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将“激励”一词用于管理,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更多的实现企业赚取利润的经济效益和服务大众的社会效益。但是,激励只是一种手段,如神话激励、万能激励,有时不仅不能刺激员工积极性,反而会增加压力。但压力达到一定程度而又无法完成任务时,员工就可能不堪重负,只好选择离开了。对企业来说.没有激励是不行的,但激励也并不是万能的。  相似文献   

2.
“激励”一词,作为心理学术语,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部和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始终维持在一种兴奋状态之中。将“激励”这个概念用于思想政治工作,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调动积极性。与泰罗齐名的人物亨利·法约尔认为激励是管理工作的核心。他认为,“激励”指的是一个人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也包括确定诱发愿意程度的力量所在和程度。有一个大家熟悉的公式:绩效=f(能力×激励)这也许是说明激励重要性最简明的公式了。这个公式说明,一些能力相仿的人,他们的工作绩效由激励程度决定。激励理论非常丰富。有激励内容理论、激励过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关于人才激励思想主要内容包括:人才使用需要激励,正确处理精神激励与物质利益的关系,运用激励方法应注重把握的相关原则等。江泽民对邓小平人才激励思想的继承、发展与理论创新,主要有:创新的物质激励理论,建立以"能绩为本"的收入分配机制;创新精神激励机制;要靠事业来激励人才等。  相似文献   

4.
谷顺 《行政论坛》2000,(2):16-18
西方管理界有三句格言:人的知识不如人的智力;人的智 力不如人的素质;人的素质不如人的觉悟。从这三句格 言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管理对人的重视,而从“觉悟”一词,更看出管理中人的因素的着重点又落在对人员的激励上。因为觉悟从何而来呢?还不是我们在人事管理中对人的有效激励。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情况,同样一个人,有时工作积极肯于,干劲冲天;有时心灰意懒,甚至消极怠工。并且在不同的组织也有不同的工作表现。参加’99全球“财富”论坛的通用电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就讲到了对人的激励在企业中的重要意…  相似文献   

5.
人才是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命运的重要问题。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证明:凡能重视人才开发又知人善任者,都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凡不重视人才开发和知人善任者,必然导致事业的失败。这可以说是一条规律。陈云同志在1938年9月对抗大毕业班学员作的关于干部政策的讲演中,提出“了解人”、“气魄大”、“用的好”、“爱护人”十二个字的用人之道,是对人才开发和知人善任的准确概述。用人贵  相似文献   

6.
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资源.创新人才体制,应坚持“以用为本”.这是对人才价值本位的内涵解读,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理念,其制度意义在于解放人才的创造活力,战略目标在于实现人才优先发展与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高度统一.当前人才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才投入方面见物不见人的问题突出,注重人才选拔忽略合理配置和培养,注重研究过程忽略产业转化,对青年创新型科技人才关注较少,改革推进使人才期望值增高而满意度下降等.基于此,改革人才体制机制势在必行,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人才优先的时代意义,坚持以用为方针,提高人才效能为根本,紧抓人才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热词     
《党政论坛》2012,(8):41-41
稍息族 指职场中正值壮年、事业小有成就的行业骨干们为了“检修”自己并享受美好生活主动要求“稍事休息”的人。其目的在于休整之后重新确定目标,以获得事业上另一次提升和飞跃。“稍息族”的信条是,当幸福触手可及时,一定要及时把握。  相似文献   

8.
怎样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用人机制,合理使用人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一、合理使用人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关键在人”。这充分说明,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虽事业成败的关键。但是,由于过去在用人问题上存在着“左”的思想影响和目前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以及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的不完善,在一些企业里往往在使用人才问题上,  相似文献   

9.
潘伯平 《学理论》2009,(9):87-88
“欢欢喜喜过大年”是国家的大事,是亿万中国人的情感聚合。从这个意义上讲,年终奖不单纯是经济行为,它的激励有效性多少隐含着社会安定因素。因此,年终奖的理论研究具有实用价值和社会意义。本文仅从年终奖的定义、动因、内涵和激励双效性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人,永远需要激励,没有了激励,便没有了动力,就会丧失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事业成就是一种激励,受人夸奖是一种激励,巨额奖金是一种激励,自我陶醉是一种激励,从某种意义上说,被人小瞧,也是一种激励。用广义的话说,激励是“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是“发挥人的积极性”。因此,激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而且是永恒的主题。激励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我们有过50年代“翻身不忘共产党”的激励;有过60年代“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激励;有70年代“无限忠于伟大领袖”的激励;有80年代“物质奖金高消费”的激励。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90年代,我们应提倡什么样的激励呢?我们的激励目标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清水县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人才成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但是,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很好适应发展需要,人才引进、竞争、激励、流动等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发展步伐。为此,我县提出,要建立“精管细理”、“外引内聘”、“激励关怀”、“有为有位”的育才、引才、留才、用才机制,以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建立强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企业经营管理者以多种方式进行物质利益激励,从而使其为实现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尽心尽力,是这些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深入展开而形成的一个共识。在现阶段,我们还不能把事业、企业发展的希望完全寄托于个人的良心发现和思想觉悟上。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上仍然低下,物资上难以做到“按需分配”,人还是经济人、利益人这些特点,决定了物质利益激励的必然性及其在激励手段中的基础性地位。但是,激励机制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其前提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市场选择,也就是说,激励约束机  相似文献   

13.
发展离不开人才,发展必须依靠人才.人才已成为提高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实现提升,就必须高度重视人才,以人为本,在“选准人,激励人、培养人”三个方面实施好企业人才战略.  相似文献   

14.
“为政之本在于任贤”的古训,“综合国力的竞争在于人才竞争”的论断,“企业和事业的真正资源是人”的口号,充分说明人才对国家发展、事业发展的重要性。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把优秀人才选出来并且人尽其用,如何使人才更好地生长,更好地工作,如何使人才群体高效率地工作并创造出高绩效。目前的干部(人才)政策主要从全局的角度,从定性方面提出要求。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先行一步,很多配套改革亟需同步推进,特别是选人用人制度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高中层人才是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处级以上干部,企业集团公司高中层管理人员和各行业有…  相似文献   

15.
现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发掘和培养“T”型人才。所谓“T”型人才,横杠“-”指博,竖杠“|”指深,即既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博的管理知识的人才。美国对一千三百多名科学家做了五年调查,发现卓有成效者,多系“T”型人才。苏联、日本也都在积极培养“T”型人才。在人们的意念中,“T”型人才一般是指企业的科技、管理干部而言。其实,新时期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政工干部也应当成为既精通思想政治工作本行专业,又熟悉企业生产和管理的“T”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一要“适时、适地、适情”激励。在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激励中,能选择适当时机是关键。“适时”就是要避开职工逆反心理强、未平心静气的时机,“适地”是批评职工要选择适当的地点和环境,“适情”是要避免在职工遇到困难、处于逆境时、承受压力时的批评。二是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职工在得到物质奖励的同时,更需要精神方面的激励。  相似文献   

17.
青年知识分子人生观、世界观是一个传统的、永恒的主题,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观”却是一个崭新的、亟待深入研究的内容。“义”者,宜也,一般指人们的思想行为所符合的一定准则;“利”,则指人的物质利益和功利。当代青年知识分子“义利观”,不仅仅是“青年学生的时代特征”和“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的简单融合体,它在很大程度烙上了市场经济意识,  相似文献   

18.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话强调得杰出人才之不易,求杰出人才之重要。 然而,强调杰出人才的重要作用,不可否定人才互补的效应。对人才的使用,如果仅仅停留在杰出人才个体作用的发挥上,是远远不够的。任何一项事业,都不可能是哪一个杰出人才单枪匹马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同舟共济,齐心协力才能奏效。其中,包括多种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制度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合理地运用激励制度于企业管理当中,是激发人才潜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企业竞争成败与否的关键.就激励机制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形式以及创新的重点进行了认真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20.
一、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邓小平一贯重视人才问题,认为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成败的关键问题。他认为:一个人才可以顶很大的事,没有人才什么事情也搞不好,“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第92页)因此,经济体制改革,他认为最重要并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他最关心的,还是人才。“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