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哲学批判与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维度,服从于马克思的人类解放与全面自由发展的实践旨归.马克思的哲学批判构成经济学批判的理论基础和原则,经济学批判又将哲学批判引入对现实社会的基础的批判,从而实现了哲学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正是基于这两种批判维度之间内在统一的关系,马克思才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总体批判.本文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体现的马克思双重批判维度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杨晗旭 《求实》2013,(2):22-25
实践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蕴含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马克思首先借鉴了人本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确立了实践哲学关于人的现实本质及其生成过程,又通过异化劳动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对人现实本质的否定。实践哲学是马克思剖析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出发点,但实践哲学的这一重要内涵却长期遭到忽视。  相似文献   

3.
李淼 《求实》2012,(6):26-30
通过哲学、政治、经济、文化四个维度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分析,论证了马克思意识形态论不仅仅是批判的理论,其真正内涵是由意识形态批判上升到科学意识形态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对思辨唯心主义否定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进行了哲学批判,对国民经济学无视群众的贫困生活进行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他们认为,历史活动是实现群众物质利益的活动,指出了无产阶级通过消灭私有财产解放自己的历史使命。他们通过对这两种群众观的批判,既解决了为什么要依靠群众的问题,又回答了如何依靠群众开展革命实践的问题。这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把未来社会的发展建立在自己的群众观的基础之上,从而使他们的群众观成为其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辩证法中“质量互变、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三定律构成唯物辩证法的内核,但其不可避免的也具有唯心主义、泛神学论等局限性。马克思通过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利用费尔巴哈唯物论做批判的桥梁,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批判和超越,建立起了新的唯物辩证法哲学。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较为集中地体现了早期马克思批判思想的风格与面貌,其中对于德国宗教的、历史的、政治经济的严重滞后性所进行的彻底的批判无一处不振聋发聩,直指要害,堪称时代先声,革命锐思。本文将从宗教的、历史的、政治经济的三重维度的批判对马克思这一阶段批判形态以及批判思想进行梳理解析,并尝试还原马克思早期批判思想形成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社会批判,它与建构论、新古典自由主义对现实只是从肯定的方面理解根本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对现实肯定性理解中包含着否定性的理解、批判性的理解,因而这种批判使现实社会指向无限可能的未来.另一方面,它与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仅仅具有否定性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纯粹、彻底地社会批判理论,是在肯定基础上的否定.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历史上的社会革命以“边缘”颠覆“中心”的外在批判、使边缘中心化不同,它消弥的正是“边缘”与“中心”的分别,形成社会自我批判、自我否定,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批判根本变革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在早期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发扬了德国哲学批判的传统,并以"人的问题"为内在逻辑线索实现了对宗教、政治以及哲学这三重批判。因此,深刻认识马克思的三重批判对于我们把握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脉路及评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历史地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国富 《探索》2012,(2):164-167
在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中,人们习惯于将马克思的辩证法看作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的结果。对之,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们认为仅仅从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意义上来理解马克思的哲学,还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实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突破了传统思维批判方式的局限。马克思批判思想也要解决如何面对批判和实现自我批判,必须通过建设性的批判来实现马克思批判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社会批判,它与建构论、新古典自由主义对现实只是从肯定的方面理解根本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对现实肯定性理解中包含着否定性的理解、批判性的理解,因而这种批判使现实社会指向无限可能的未来。另一方面,它与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仅仅具有否定性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纯粹、彻底地社会批判理论,是在肯定基础上的否定。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历史上的社会革命以"边缘"颠覆"中心"的外在批判、使边缘中心化不同,它消弥的正是"边缘"与"中心"的分别,形成社会自我批判、自我否定,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批判根本变革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求实》2013,(10)
社会贫富分化问题在实证科学与黑格尔哲学那里都进行过研究但未能真正得以解决。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展开对上述二者的彻底批判,从而最终找到消除贫富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科学方法与道路。马克思在经济哲学的批判视域内凸显出对资本文明和形而上学批判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现代性具有双重内涵:一是资本现代性(资本主义社会);二是人类解放的现代性(共产主义社会),这二者紧密关联。马克思试图通过批判和解构资本现代性最终来达至人类解放的现代性。马克思对资本现代性的批判方式和途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从形而上学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双重并重,经哲学革命与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三者紧密结合,到资本批判与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三重结合,才最终实现对资本现代性的科学批判,使人类解放的现代性逐渐变得清晰、现实起来。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现代性具有双重内涵:一是资本现代性(资本主义社会);二是人类解放的现代性(共产主义社会),这二者紧密关联.马克思试图通过批判和解构资本现代性最终来达至人类解放的现代性.马克思对资本现代性的批判方式和途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从形而上学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双重并重;经哲学革命与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三者紧密结合;到资本批判与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三重结合.才最终实现对资本现代性的科学批判,使人类解放的现代性逐渐变得清晰、现实起来.  相似文献   

14.
已故复旦大学俞吾金教授是我国新时期著名的哲学专家,其在研究外国哲学方面多有建树。但他以批判艾思奇哲学定义立论,实际上是把马克思哲学同海德格尔哲学在世界观上统一起来。这就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物质统一论,同时也否定了历史观的唯物主义基础。历史事实表明: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共同捍卫逐步成熟的。没有单独存在的、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立的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以批判黑格尔辩证法的形式建立了自己的辩证法。马克思的辩证法立足于现实的人,使辩证法跳出了意识的内在性,变成了一个真正开放的体系,并得出最终结论:“共产主义是作为否定的否定的肯定。”指出共产主义是人类实现本质力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于泉蛟  衣凤喜 《世纪桥》2012,(11):36-37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世界观转变的一篇重要著作,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马克思摒弃了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树立了唯物主义世界观。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提出了人之为人的解放是人类最根本的解放。无产阶级革命代表着全人类的解放,不仅必要,而且发挥重要的历史作用。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层层分析、深入浅出、逻辑严谨,展现了高超的批判思维。  相似文献   

17.
哲学与本体具有天然的"不解"之缘.马克思哲学对人之为人的最终依据这个基础本体论问题有过反复思索.从他投身理论创造之时起,其理论思考的主题就没有离开过人的存在方式问题.实践,在马克思哲学中具有现代形而上学意味,是具有"人学"意味的、人生成为人的内在依据.揭示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本体论意蕴具有重要的理论批判意义和现实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文化的本质以及二者的关系等文化哲学的核心问题进行了科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理性与感性、自由与自然、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的文化理想.作为劳动异化的一部分,马克思分析了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条件下文化异化现象,并且解释了文化异化的根源,指出了消除文化异化的现实道路.马克思文化批判的基本方法和结论对于当今文化批判和文化哲学的发展仍是一个启发性源泉,具有重要的发掘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西方政治哲学传统到德国古典历史哲学,“市民社会”发生了从“建构”到“批判”的历史性转折.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进行了继承与批判,马克思认为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基础,把黑格尔倒置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重新颠倒了过来,用现实和历史的视角,深入到社会物质生产关系层面深化了市民社会,马克思对“市民社会”予以了完善的科学概念并形成了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2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其内蕴的丰富性、多维性与发散性成为理解马克思理论发展史必须重点剖析的一个文本。《手稿》继承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对未来理想社会建构的理论路径,是青年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第一次具体的哲学式刻画,也是揭示他共产主义思想形成过程的经典性文本呈现。具体体现在共产主义思想由哲学批判转为政治经济学批判,人的理想化设定到人性的现实规定和人的社会性的发现三个维度的理论认识跃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