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依法惩治单位犯罪活动,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对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有关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刑法第三十条规定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既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2.
单位犯罪作为1997年刑法修订后确立的一种特殊的犯罪类型,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多的争议。在此,我们以单位犯罪司法解释为研究对象,对司法解释涉及的有关单位犯罪的具体问题作一番研究。 一、关于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界限问题 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界限问题是单位犯罪司法解释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1条从正面回答了单位的范围,即刑法第30条规定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既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依法设立的合资经  相似文献   

3.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与单位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从而实现了单位犯罪的立法化。为了正确理解和适用刑法的这一规定,1999年6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该《解释》第1条规定:“刑法第30条规定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既  相似文献   

4.
浅谈公司、企业犯罪刑事责任问题隋光伟修订后的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总则确定了公司、企业单位成为刑法调整的主体。刑法分则规定了近百个罪名,对公司、企业犯罪及刑罚...  相似文献   

5.
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据此,单位集体实施的某一危害社会的行为,符合刑法明文规定为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的犯罪的,依法应追究刑事责任,但  相似文献   

6.
钱琦 《法学杂志》2001,22(2):64
当前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司法实践 ,对于单位犯罪的主体范围问题 ,认识与处理上尚有分歧 ,笔者就此略谈己见如下。新《刑法》第 3 0条规定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法人之下的分支机构是否属于刑法上的单位之列 ?在刑法理论上 ,一般称为法人犯罪 ,人们也常常将法人犯罪等同于单位犯罪。根据《刑法》第 3 0条的规定 ,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该条并没有将单位限定为法人 ,也没有规定为法人犯罪。可见 ,从立法精神上讲 ,这里的单位 ,…  相似文献   

7.
刑法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是我国刑法对犯罪主体规定的发展与完善。但有关单位犯罪的主体问题,值得探讨的地方还较多,本文对此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一、刑法第七条属人管辖原则规定的疏漏我国刑法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根据这一规定,我国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应当以刑法的专门规定为限。那么我国的单位在域外犯罪是否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9.
一、单位犯罪概念和特征(一)单位犯罪的概念刑法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也就是说单位犯罪的概念是: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经集体研究决定  相似文献   

10.
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偷税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包括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依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条,纳税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扣缴义务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关于单位,除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外,从1999年 6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可以看出,只有具备法人资格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在司法实践中,有关偷税罪的犯罪主体还存在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1.
论单位犯罪的主体范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修订后的刑法典第叨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从此规定可推知,刑法典规定的单位犯罪的主体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五种。笔者认为,刑法关于单位犯罪的主体的规定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不无探讨之处。一、从形式上看,把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集于“单位”麾下显得有些牵强。因为单位一词的本意是指“机关、团体或其所属的某一部门,”①它不包括公司、企业。而且,这种规定存在分类标准的不周延性。如果我们把单位犯罪的主…  相似文献   

12.
我国首次确认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并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的法律,是1987年颁布的《海关法》第四十七条第(三)项中的有关规定,其后又有我余部单行刑事法规也对单位犯罪陆续作了规定。但就总体而言,对单位犯罪的定义尚不明晰,规定也过于分散。1997年3月14日通过的忡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次从刑法典的高度对单位犯罪作了明确而系统的规定。《刑法·总则》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第三十一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  相似文献   

13.
挪用公款罪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对“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中“个人”的理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挪用公款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 1条对“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解释为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或者给他人使用 ,挪用公款给私有公司、私有企业使用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笔者认为 ,将挪用公款给私有公司、私有企业使用视为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理论上、实践中会带来以下不利影响 :第一 ,对私有公司、私有企业的刑法定位与刑法中关于单位犯罪主体的规定不一致。首先 ,根据刑法第 3 0条的规定 ,能够成为单位犯罪主体的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其中“…  相似文献   

14.
国家机关能否作为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早在1979年刑法修订之时,就曾经有人对此提出过质疑。1997年刑法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其中的机关包括国  相似文献   

15.
单位犯罪,是修订刑法对原刑法的重要修改之一。在修订刑法中,除了在总则中对单位犯罪作出了专门规定之外,分则10章中有5章规定了单位犯罪。单位犯罪罪名达到120余个,将近整个犯罪罪名的30/。认真地研究和探讨单位犯罪,对于贯彻执行好新刑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单位犯罪的概念修订刑法总则第三章第四节专门规定了单位犯罪。其中第3o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单位犯罪过去习惯称为法人犯罪。这次之所以改为单位犯罪,是由于“法人”在民法理论和司法…  相似文献   

16.
根据《刑法>第三十条规定,单位犯罪中的“单位”,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其中,“公司”应当是指依照《公司法》规定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依照其他法律法规设立的行政性公司、公益事业公司等;“企业”应当是指除公司以外的,依法成立的、并具有一定组织形式,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以及服务活动的经济组  相似文献   

17.
一、对单位行贿罪的犯罪主体 关于对单位行贿罪的犯罪主体,刑法典第391条作了明确的规定.根据该条第一款和第二款的规定,本罪对其犯罪主体资格没有作出限制性的规定,即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主体,也可以是单位犯罪主体.作为自然人犯罪主体,只要行为人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即可成为本罪的主体,无论其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是国家工作人员还是非国家工作人员,都不受限制.作为单位犯罪主体,根据我国刑法第30条和1999年6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单位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既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私营企业、公司和国有、集体企业、公司、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一样,可以成为单位犯罪主体.由于本条对单位的性质没有作出限制性的规定,因此,单位的所有制性质对本罪的主体没有影响[1].即只要符合单位条件的单位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刑法修订根据打击单位犯罪的实际需要,借鉴国外立法的成功经验,通过总则与分则相结合的方式规定了单位犯罪,这是我国刑事立法的重大进步和突破,也为司法机关严惩单位犯罪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本文试图根据刑法规定,结合司法实际,对单位犯罪中的一些问题作初步探讨。一、单位犯罪的征意和特征刑法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罗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独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根据上述规定,笔者认为,所谓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不正当利益,经单位集体决…  相似文献   

19.
单位犯罪中“机关”主体界定的若干问题李玉成(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修订后的我国《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意味着,“机关”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这是立法机...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修订后的刑法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是我国刑法首次在刑法总则中针对单位犯罪作出一般性的规定,是我国刑事立法的一大突破。但是这一规定仍有值得斟酌和完善之处。比如,这里“机关” (一般意义上指国家机关 )是否应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就有待进一步探讨。   目前,在有关刑法理论论著和文章中,都依据立法,顺其自然地把“机关”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之一,而对其合理性缺乏思考。笔者认为,国家机关不应成为单位犯罪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