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必常印象     
宋相王安石,人称王拗公,做事执拗,不肯变通,又爱剑走偏锋。据《西清诗话》载,王安石写了一首《残菊》诗:"黄昏风雨瞑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引起和欧阳修的激辩。毕竟菊花普遍都枯于枝头,不落花瓣,你就随大流多好,却非要写那少见的落瓣菊花。还引经据典,说什么屈原《离骚》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句子。故其变法虽利国利民,却换得朝野一片骂声。  相似文献   

2.
《兰亭》的撰书者是王羲之 ,这已是 16 0 0多年来的公论。然而 ,这个公论在 196 5年被郭沫若否定过。他在当年第六期《文物》上发表了《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 ,不但认为《兰亭序》文章的后半部分非王羲之所作 ,他推断《兰亭序》从“悲夫”以后的文字 ,过于伤感 ,与王羲之当时在兰亭诗酒唱和的情绪不符 ;进而他又根据出土的王、谢墓志上的字体推断 ,东晋时 (即王羲之所生活的年代 )的书体应该是由隶书过渡到楷书的字体 ,而不是流畅的行书。最后他断言 :王羲之的《兰亭序》是智永(王羲之第七代孙 ,隋朝人 ,出家为僧 )的笔迹…  相似文献   

3.
《古文观止》选编了《战国策》中的"颜斶说齐王"篇,讲的是颜斶与齐宣王叫板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深思和启迪。  相似文献   

4.
2000年3月5日,上海3家最有影响的报纸《解放日报》《文汇报》和《新民晚报》都在第一版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谢希德同志逝世"为题,报道了谢希德教授于2000年3月4日在华东医院逝世的噩耗。报道中称谢希德同志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第七届政协主席,复旦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是完全正确的,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宣言》1872年德文版所写的序言中强调说:"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那么,这些完全正确的原理指的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姚迎春  翟艳芳 《学习月刊》2009,(18):101-1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由过去分开讲授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合并而成,但是,新的《基础课》绝不是过去两门课程的"机械相加"和"简单拼凑"。要真正体现课程改革的本义,需将过去分开讲授的两门课“有机结合”,使思想道德修养部分与法律基础部分"浑然一体"。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感觉到法律基础部分业已成为《基础课》教学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影响了《基础课》教学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7.
郭奇志 《湘潮》2013,(10):34-35
罗亦农,1902年5月18日出生于湘潭县易俗河雷公塘(今青狮村黎家组)一个殷实的人家,在湘潭度过了青少年时期,留下一些动人的故事。 撰联劝父 罗亦农7岁时,跟着哥哥念私塾。他记性很好。不到一年就读完《三字经》《增广贤文》《幼学》。两年读完《四书集注》《文心雕龙》《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等书。他很赞赏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相似文献   

8.
从艺50多年来,我在《海鹰》《红色娘子军》《野火春风斗古城》《侦察兵》《南海长城》等30多部优秀影片中塑造了一个个军人形象。观众给了我极大鼓励,形容我是"银幕第一军人"。其实我认为,每每投入创作,都要扎扎实实地深入生活,这是演员最起码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9.
《韩非子》中讲述了一个"谷阳殷勤害子反"的故事。子反是楚共王的将军,他有一个叫竖谷阳的侍从。楚共王与晋厉公交战,两军短兵相接酣战之际,子反口渴难忍,要谷阳给自己拿水。谷阳知道主子嗜酒,遂拿酒一碗。子反一闻发现是酒,于是叫谷阳拿开。谷阳却道不是酒,让子反喝下。在谷阳的殷勤劝说下,嗜酒的子反狂饮不止,酩酊大醉。不久,楚师战败,共王负伤,欲召子反整军代己再战,却发现子反醉卧帐中。楚王大怒,于是将子反处斩。  相似文献   

10.
潘晓美 《党建》2013,(1):39-39
《诗经》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从"木桃"到"琼瑶",只是一枚感谢的种子,却延续至今。艰辛的求学路上,那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警句,那个"衔环结草,以报恩德"的故事都在述说着关于爱关于感恩的心情。近日,我在《党建》2012年第1期上看到《走进潘家峪》这篇文章,视线再也不能移开。仔细读来,不禁热泪盈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学术界对《实践论》、《矛盾论》的研究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转换着研究视角。本文从"两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两论"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两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两论"文本研究和"两论"的局限性研究等五个方面梳理近十年来学界研究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马涛 《党史纵横》2011,(12):4-8
针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百花齐放都没有了"的情况,毛泽东在1975年7月提出要调整文艺政策。在这之前,毛泽东已经指示重新印行古典小说,提倡读《红楼梦》、《水浒》。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于1975年8月就《水浒》这部小说发表评论。对此,北京大学古典文学教员芦荻进行了整理,8月14日,经毛泽东本人审定,即成为关于评论《水...  相似文献   

13.
红心 红歌     
《当代贵州》2011,(20):47-47
"七一"期间,全省各地广大干部群众掀起了一场纪念建党90周年的热潮。《映山红》、《南泥湾》、《绣红旗》、《十送红军》……一首首红歌历久弥新;文艺汇演、敬献花篮、观红色画展,一场场活动尽显款款深情。  相似文献   

14.
何炳文 《世纪桥》2012,(1):10+16-10,16
《廉政准则》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党内法规,既是新形势下管党治党的强大武器,也是党员领导干部个人拒腐防变的"防火墙"和安身立命的根本。本文以中共郴州市委党校为例,探索贯彻落实《廉政准则》的"四到位四增强"举措。  相似文献   

15.
《圣经》在第25章《马太福音》中描述了"一个主人让富有的仆人更富有、让贫穷的仆人更贫穷"的故事,演绎出最原始的"马太效应"。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默顿最早用"马太效应"概括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惯性,那就是对已经成名的"显人才",  相似文献   

16.
傅治淮 《当代贵州》2011,(11):63-63
村支书伍远华说:“是共产党给了我们幸福。《十谢共产党》不但我们这辈人要年年唱。我们的子子孙孙也要年年唱!”  相似文献   

17.
清贫者无畏     
罗慧 《学习导报》2011,(13):63-63
清而不割,贫而不困,这是有信仰者的无畏。在方志敏《清贫》的字里行间,一个光辉而充实的人生写照如水印般渗透出来。清贫,不等于一无所有。《庄子》里记载了一个故事,庄子衣衫褴褛地去见魏王,魏王问他为何如此困顿不堪,庄子回答说":贫也,非惫也。"贫穷与困顿不一样,穿着破烂,  相似文献   

18.
红土见证     
《福建党史月刊》2011,(11):8-15
马克思主义在福建的传播 随着五四运动的深入发展,福建省内也逐渐出现了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进步报刊。如"新闽学书局"公开出售《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等革命书刊,并先后创办《闽星》半周刊、《闽星》日刊、《自治》半月刊。这是福建最早对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介绍。  相似文献   

19.
1930年5月间,毛泽东在江西寻乌作调查时撰写的《调查工作》一文,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发现的.1964年出版《毛泽东著作选读》一书时,将其收录其中,首次公开发表,并改题目为《反对本本主义》,且在注释中作出了详细说明:"《反对本本主义》这篇名著,曾一度散失.六十年代初才重新得到,后经毛泽东同志亲自审定,并在《毛泽东著作选读》一书中第一次公开发表."1991年2月,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出版了《毛泽东选集》第二版,在第一卷中唯一增补的一篇著作就是《反对本本主义》,又备注说明:"毛泽东的这篇文章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  相似文献   

20.
纪国伟  王淑芳 《湘潮》2006,(11):4-6
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涉猎的范围十分广泛,《资本论》便是其中之一。毛泽东一生读过多种版本的《资本论》,并且对书中许多章节、段落作了批注和圈画。圈画过的《资本论》及相关书籍毛泽东收藏的《资本论》中文全译本,最早的版本是读书生活出版社印行,郭大力、王亚南翻译的。在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