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经过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2.
邱春玲 《创造》2019,(3):10-1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有其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和魂,是民众赖以依托的精神家园。纵观人类历史长河,人类文明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和发展,而人类文明又是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正文化是企业的基因、灵魂和特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核心、最持久的动力。在中国铁建长期的企业建设发展中,文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重大成效,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国铁建人,只有清楚自己企业文化的根脉和灵魂是什么,在哪里,才知道未来该往何处去,才能留住根,守住魂,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中国铁建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一、寻根溯魂:铁兵精神与铁兵文化文化的根脉与灵魂来自历史深处,要经过一  相似文献   

4.
梅珍生 《政策》2015,(2):58-60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他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相似文献   

5.
盛世盛会,举国激昂。胡锦涛主席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其中强调要“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科学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与哲学和人文共同构成人类精神文明的三大支柱。近代以来,“弘扬科学,反对迷信”的口号一直是指引人类文明不断前进的一面旗帜,但斗争未有穷期。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灵魂所在。那么,什么是科学精神呢?在英国皇家学会会徽背后,镌刻着一行箴言,可看作是对此言简意赅的回答:“不崇拜权威,不人云亦云。”具体地说:科学精神是求实的精神。一位伟人说过:“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相似文献   

6.
刘彬桂 《创造》2004,(7):43-44
熊思远先生认为:"文化是城市形象的灵魂,城市是凝固的文化.""文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新经济增长点."那么,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昆明,她的历史文脉在哪?她的名片又该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郭琪 《统一论坛》2007,(2):50-5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世界上任何一个伟大的民族的背后都有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作为支撑。没有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一个民族就没有灵魂,就没有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五千年中华民族文明史,创造了丰富多彩、气势恢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以爱国主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科学?     
<正>今天我们面临的基础科学软弱、原始创新乏力的问题,就是严峻的挑战。如果不能深入思考科学的本性、科学的本源,我们的科技政策和科研管理就可能违背科学自身的内在逻辑和规律,人为制造发展的障碍。什么是科学?这是一个问题。任何问题都呼唤一个解答,但恰当的解答却取决于问题的性质:谁在提出问题?为什么提出问题?发问者期望从哪些方面、以什么方式来回答?而这,是问题背后的问题。真正的问题都是有结构的。  相似文献   

9.
在中共11届3中全会召开10周年、中国的改革进入了第二个10年的今天,为什么要研究统一与分裂的问题呢? 这是无可回避的历史,也是必须正视的现实。中国历史上究竟有多少时间统一,多少时间分裂?这要看用什么标准,还要看是讲形式还是讲实际。如果我们承认王朝不等于中国、王朝的起迄不是统一的始终、名义上的归属不等于实际上的统一、王朝统治范围之外的政权和地区是自治或分治而不是分裂,那末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以历史上中国的最大疆域为范围,统一的时间只有  相似文献   

10.
吴沛峰 《传承》2012,(23):62-63
精神是维持生命活力的阳光,如果只有生命而没有了活力,人的精神也就死了,而精神死了,生命的阳光也就灭了。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了精神,也便没了灵魂。而一个没有了精神、没了灵魂的人,一个没有了精神、没了灵魂的团队,一个没有了精神、没了灵魂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精神是支撑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前进的动力,是人类历史不断前进的源泉。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与“宪法至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价值内核和价值本源 ,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核心在于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至上意味着宪法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从宪法的核心价值看 ,以人为本与宪法至上是契合的。法律文化传统中“宪法至上”思想和人文精神的缺失 ,公众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对宪法至上理解上的偏差 ,对“以人为本”认识的混乱和滥用因素是二者产生隔膜的根源。其冲突通过明确人权的界限 ,限制政府权力来协调。  相似文献   

12.
王东 《北京观察》2005,(12):36-37
刘汉桂(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公室顾问组长、北京市水利局原党组书记、局长、高级工程师):我这是第四次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了,每次都有新的感慨.  相似文献   

13.
舒乙 《北京观察》2006,(7):40-41
看过法海寺的壁画之后,第一个感觉是:北京人白当了!那里有顶精致、顶豪华、顶完整的明代大幅壁画。最美丽的存在原来就在这儿!早闻其名,始终没有看过,不知道其真面目和它的厉害。一看,震惊了。真正的稀世珍宝就在身旁,过去竟然不知。走出寺门,自谴之心一时甚至远远胜过惊喜之情  相似文献   

14.
时下,“公正”一词颇热。一些地方和部门出台的制度及措施,无不崇尚公平,力促公正,这充满了人性的暖色,也反映出时代的亮点。显然,公正是社会平衡的准绳,是人们行为的尺度,是实践活动的公器,是生活游戏的规则。对人对事,惟有遵循这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才能达到有序竞争,力促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义乌公安经验”的核心是义乌公安在社会治安中准确地把握了对于“稳定观”的理解。所谓科学的稳定观,就是以人为本,把和谐看作是最高层次的稳定。而义乌公安提出的一些理念及其做法,就是达成和谐的有效手段。以人为本,还是以社会为本?就要对“稳定”与“和谐”之间的区别和统一做出恰当的解释。“义乌公安经验”充分体现了义乌公安对于和谐社会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从浙江省台州市的禁吸戒毒工作实践看 ,导致吸毒的原因是复杂的。要遏制、减少吸毒现象 ,提高禁吸戒毒工作效率 ,关键在于建立禁吸戒毒工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世界知识经济全球化 ,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 ,市场经济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的过剩、价格的滑坡在进一步发展 ,使现代企业的寿命越来越短 ,更新越来越快。在世界企业的摇篮——硅谷 ,那里的企业平均寿命仅仅 4年 ,而国外大型跨国集团的寿命也不过 4 0年 ,中国目前的企业寿命不到 5年 ,但其中无疾而终者几乎没有。企业要想保持自己的健康 ,延长自己的寿命 ,能够长期适应这个难以预测的巨变时代 ,就要在搞好企业战略管理的同时 ,必须全方位搞好自己的市场营销 ,而且在每个环节都要围绕“创意”这个核心。充分发现和创造新方法、新假设、新…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刚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更快的发展,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命题.这一命题,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处理好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为人民发展更是硬道理,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大连先导区要贯彻这一思想,必须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含义,要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正确处理“先富论”和“共同富裕”的关系,克服见物不见人的倾向,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0.
刚开始恋爱的时候,我们都年轻,有激情,有冲动,有甜蜜,幸福的情感充溢着我们的心胸,世界因为爱而灿烂美丽,可日复一日的相处终会磨去彼此头顶那道神秘可爱的光环,身边的那个人终于不再是曾经魅力四射的宝贝,情感也进入了平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