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执法,不仅是法制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同时也是目前我国法制建设中亟待改善的薄弱环节。因而,认真研究目前执法工作中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找出对策,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所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和重要的问题,本文想就此问题略作探讨: 一、当前广西的执法状况及其主要问题和原因 执法,是指执行、实施法律和法规之行为。我国的执法可分为国家行政机关的执法和国家司法机关的执法两个大类,国家行政机关的执法包括:国家治安行政、工商行政、税务行政、资源行政(土地、矿产、森林)、海关行政、交通运输行政、卫生行政和环境保护行政等国家行政机关,依其职权执行实施各有关部门行政法律、法规之行为。国家司法机关  相似文献   

2.
行政法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谁有权实施行政管理行为",即谁具备行政主体资格.行政主体资格的确定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确定了行政主体资格,才能确定行政行为的效力,才能确定行政诉讼的被告.在我国,国家行政机关承担着主要的行政管理任务,是职权性行政主体,同时,一些非行政机关的组织在法律、法规授权的条件下也拥有行政职权,成为授权性行政主体.确认行政主体资格的方法在于两方面一是行政职权的来源.行政职权及其具体性质是确定行政主体资格的根本标准;二是行为的性质.无论是行政机关还是其他行政主体,只有实施行政行为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相似文献   

3.
论武警执法     
从行为、权力根据、主体、法律属性、权力运行、法律程序方面剖析,并从人性道德和合法性方面考察有中国特色的武警执法:属于国家公权力的事实行为,但不是行政机构的行政行为,根本原因在于非行政主体履行职务行为,却为行政机关从事执法工作。武警执法既没有特定的行政目的,又没有可主动遵循的法定程序规则,还没有可行的行政法治轨道,在不知不觉中损耗法治价值,总体背离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依法"轨道,法治社会、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为此付出巨大的法治代价。  相似文献   

4.
“联合执法”应纳入法治的轨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合执法是指行政机关之间或行政机关与其他主体之间进行联合,对某些行政事务进行综合性整治的执法活动。在实践中,联合执法是行政机关普遍采用的一种执法形式。本文归纳了联合执法的常见种类,分析其制度背景和应用价值,同时指出其存在的严重问题。联合执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有存在的必要,但是应当避免行政机关与非行政机关的联合执法,减少和规范行政机关之间的联合执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对民族在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二元结构中的地位的考察中确立了民族范畴 ,从对民族共同体发展的经济动因的分析中确立了民族经济范畴 ,从而为民族经济法范畴的确立提供了基础。文章认为 ,作为调整民族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的民族经济法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它是民族 (包括现代的民族地区 )这一主体社会经济生活的客观要求 ,这种法的关系是由它所表现的民族经济关系的内容所决定的。民族经济法范畴的确立将使得民族经济法的研究成为经济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经济法理论全面革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主要是执法行为,行政职能的实现主要是通过行政执法行为完成的,而不同的执法方式又直接影响或制约行政职能的实现。新经济形势下行政执法形式的发展趋势和总体要求使得行政职能的转变客观上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行政执法方式,要求行政执法方式多样化、非权力化、法治化和公开化。  相似文献   

7.
依法行政在依法治国中处于主导地位,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田为国家行政机关承担着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各种公共事务的管理,其管理范围广泛,对社会及公民的日常生活乃至行为取向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就行政机关自身而言,他的权力、行政组织机构的数量、人员的数额与国家其他组织机构相比都是最大的,最多的,而且,国家所颁布的法律、法规,百分之八十都须由行政机关执行。只有首先实现行政法制化,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8.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对违反行政法规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实施的法律制裁。在以往的行政处罚中,由于行政处罚所涉及的行政管理部门较多,缺少相应的法律依据,存在着设定权乱,制定行政法规的部门不统一,法规繁杂、重复,相互抵触的现象。在执法主体程序上混乱,标准不统一,随意性较大,监督措施不完备,造成了错案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形象,使行政管理相对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针对这种现象,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对现有的经济法主体理论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指出其存在的种种不足。接着笔者论述了和谐社会背景下经济法主体体系的重构问题。笔者认为经济法主体首先可分为经济调节主体、社会中间层主体、被调节主体三大类,其中经济调节主体又由经济行政机关、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组成;被调节主体由经营者和消费者以及其他主体构成;社会中间层主体主要由社团性中间层主体和公共性的经济鉴证性中间层主体、公共性的市场中介性中间层主体、经济调节性中间层主体中的政策性银行等部分主体、舆论监督性社会中间层主体等构成。  相似文献   

10.
一、政府信用的内在涵义政府信用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在经济社会管理、服务等活动中能够履行契约而取得的信任,是社会组织、民众对政府行政行为所产生的信誉和形象的一种主观评价或价值判断。它主要包括三层含义: 第一.国家行政机关以平等主体的身份与个人、企业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和越南的法律体系中,经济法都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而存在的(虽然中国的理论界对此颇有争议),然而,两国都没有一个关于经济法的总纲性立法,经济法在中越法律体系中的独立地位都是基于与经济关系相关的众多部门法而建立起来的。经济法基础理论中存在的种种至今无法完全解决的争议,使经济法领域的研究陷入了困境,但是这并不阻碍我们对于具体制度的研究,尤其在中国和越南这样极具可比性的国家之间,对于两国具体经济法制度的比较研究更显得尤为重要。虽然越南的经济法研究工作以及立法和司法工作的起步晚于中国,但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越南经济法的各项制度已经趋于完备,而且在某些方面还可以为我国经济法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诈骗罪包括两者之间的诈骗和三角诈骗。诉讼诈骗符合诈骗罪的客观构成要件,是三角诈骗的典型形式。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既不符合刑法理论,也不利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3.
国际经济法教学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经济法>在法学教育、司法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根据自身的国际经济法教学经历及感受,结合法学教育培养目标,提出国际经济法教学中应明晰思路,构建国际经济法体系框架;扬长避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时俱进,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追求正义,兼顾学科教育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4.
行政诉讼法实施十年来 ,起步辉煌。但近年来行政诉讼案件则呈缓慢发展的趋势。①法律意识淡薄是其根本原因。提高法律意识可以帮助摆脱困境。提高法律意识应该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 ,包括提高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 ,提高司法机关及其法官的法律意识和行政相对人自我权利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5.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在 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里已确立 ,为保护缔约方的合法利益 ,有了法理依据 ,但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操作并未形成统一认识 ,尤其是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适用领域、损害赔偿等问题还有争议。明析这些问题 ,有利于保护缔约双方的合法利益 ,有利于司法审判人员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作为一个与经济密不可分的法学学科,应当有相应的经济学和法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目前以凯恩斯经济学为代表的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学说在经济法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占主导地位。作为新经济自由主义最新发展阶段代表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再结合我国国情的语境之下,对我国经济法基础理论的发展产生一定冲击。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刑法立法上,伪证罪的法益已经从公民人身权利向国家司法利益转变。刑法理论界存在的“复杂法益说”观点是旧刑法“人身权利说”的变种。伪证罪侵害的具体法益应当理解为“言词证据的司法运用”。据此,对伪证罪的构成要件可以作如下解释:在主体要件方面,将被害人解释为伪证罪的主体有其实质合理性,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构成伪证罪的主体。担任言词证据记录工作的人故意做虚假记录的应当构成伪证罪;在主观要件方面。刑法对伪证罪设定的目的要求并不符合伪证罪的法益需要;在客观要件方面,关于伪证行为中“虚假”的认定,“客观说”更符合伪证罪的保护法益,刑法将伪证罪限定在刑事诉讼中,不符合伪证罪的法益内容。  相似文献   

18.
司法权力机关的程序性违法行为是影响司法公正、侵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程序性辩护是纠正程序违法、保护被追诉人基本权利,使其获得公正审判的重要手段。我国目前现行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并未形成系统的可操作的程序性辩护规则,应尽快在立法上确立程序性辩护制度,并完善相关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从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颁行至今,我国刑事司法领域发生了很多重大的变化,诸如辩护、强制措施、审判方式以及无罪推定原则的贯彻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得与失.而程序法实施的保障机制、辩护权的司法救济以及法庭审理流于形式的问题,也对刑事诉讼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尽管目前刑事司法中自生自发的改革正在蓬勃展开,但中西法律文化的冲突问题也不容忽视.要取得刑事司法改革的成功,需要着力构建权利救济制度,推进刑事诉讼体制的改革,并在刑事诉讼程序观念上有重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我国立法及司法实践对死刑犯的法律程序保障在辩护制度、二审及复核程序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完善死刑正当法律程序应实行强制性的上诉制度;合理设计死刑复核程序;完善死刑案件的证据制度和证明标准;给予死刑犯在执行死刑前最充分的法律救济;完善死刑执行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