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来过丽江的人都知道这里居住着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纳西族,很多人被纳西人建造的丽江古城的美折服,很多人为纳西人演奏的纳西古乐倾倒,还有很多人被纳西人书写的远古的象形文字吸引着久久不愿离去……  相似文献   

2.
寻访绿雪斋     
我从小生长在丽江古城。去年11月,我又回了趟古城。让我惊奇的是,在小城里,我发现了“绿雪斋”,一个让你感觉比古城更为古老的地方。绿雪斋其实是一个茶馆的名号。丽江的茶室、茶楼很多,但绿雪斋在文化圈里很有名气。我此次回到丽江,主要是为了调查了解纳西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情况。丽江县民委的和洁珍老师建议我去绿雪斋采访一下茶馆的主人于涌先生。她告诉我于涌先生收集了许多纳西族民间传统工艺品,前段时间还举办了一次“纳西族民间传统工艺收藏展”,不知是否已经结束。民间传统工艺当然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  相似文献   

3.
昔日“披星戴月”的纳西族妇女以勤劳、果断、助人为乐的品德受到人们的普遍赞美,而今,她们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的大潮中的实践更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反响。在丽江县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中,纳西妇女是先锋和主力。在古城大研镇从事汽车出租业的人员中,90%的是妇女。节假日,身穿传统民族服装的个体出租女司机们,穿梭于各个景点,为丽江古城增添了不少色彩,成为古城的又一“景观”。以外国游客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咖啡馆、餐厅、茶楼,管理者是清一色的女性。在丽江的各个景点和商店,出售本地特色工艺品、导游、照相、开…  相似文献   

4.
刘弘浍 《创造》2004,(5):44-45
小桥流水的丽江古城,着披星戴月羊毡的纳西人,其汉诗汉文亦吟诵有致,泼墨成章.古城揉合着汉文化、东巴文化,其韵味让人深深地领略一个民族在文化生态中式微与兼容、守护与吮吸的姿态与历程.  相似文献   

5.
在众多的旅游景点中 ,丽江无疑是今天深受人们喜爱的地方。宁静的古城 ,清冽的河水环绕四方街。在街巷的深处 ,小院人家的生活处处透露着亲切和谐的氛围。在丽江如画的风景里 ,那完全不同于自己的另一种生活趣味 ,你只有进入其中才能真正感受得到。那么 ,何不试试当一天纳西人 ,体验一下纳西人最平常的生活 ?丽江的很多乡村 ,至今仍然民风淳朴 ,古意尚存 ,并较好地保留着纳西族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在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中 ,旅游者能够真切感受丽江独特的古风民情。走进丽江美丽的田园风光里 ,到纳西人家去做一天纳西人 ,算得上是一…  相似文献   

6.
丽江古城位于海拔2400多米的滇西北高原上,建于宋末元初,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丽江古城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是中国至今保存最完整、最具有民族特色、仍在发挥城市功能的古城镇之一。丽江古城面积3.8平方公里,人口2.5万人,现有本地居民6200多户,其中纳西族居民约占90%。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2次会议上,丽江古城以“保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与自然美妙结合的  相似文献   

7.
和仕勇 《创造》2007,(1):44-48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是纳西先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近千年来以相濡以沫,充满"人间烟火味"的市井生活,以"常民生活空间"的完整性而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城镇.自丽江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古城因其秀美的自然资源、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城中极其丰富而又极具个性的民族传统文化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丽江在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一夜成名,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大量游客带来的强势文化冲击都在使纳西文化发生变迁.旅游业对纳西文化造成的负面影响使人们对纳西文化的发展前景忧心忡忡;然而丽江在旅游业发展以后所出现的经济、社会、文化繁荣也让人有目共睹.为此,我们应该冷静地看到丽江旅游业繁荣背后的文化代价,更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并非所有文化变迁都会导致文化的彻底消失和衰亡.  相似文献   

9.
丽江古城纳西和汉文化的相互影响与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福泉 《思想战线》2005,31(2):48-53
自明代以来, 一批又一批的汉族移民定居古城, 陆续接受了纳西人的语言、服饰及生活习俗, 同时也将内地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带入了纳西古城。在历史的进程中,藏、白等民族也有不少人定居古城, 与纳西人通婚。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互补, 使这座古城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成为一个突出体现了中华各个民族“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典型社区。  相似文献   

10.
神奇丽江     
黄咏 《当代广西》2007,(19):55-55
为什么人们鱼贯涌进丽江?古城丽江有着怎样的神奇?带着疑惑,怀揣好奇,我走进了位于滇、川、藏交汇之地的古城丽江。 据地方志载,古城“始建于南宋末,至明初有居民千余户”,已具相当规模。公元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册封纳西首领阿得任世袭丽江知府,并“钦赐姓木”。木府土司从那时起就建设城市,但偏不修城墙,  相似文献   

11.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白沙镇坐落在丽江城以北的玉龙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资源富集、历史悠久,是丽江纳西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古代丽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历史丝绸之路——滇藏"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悠久的历史底蕴,灿烂的民族文化,秀美的自然风光,使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成为世人梦中的旅游胜地,成为蜚声中外的"纳西文化之都". 昔日繁华陷入发展困局 白沙兴于公元675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纳西先民进入丽江坝子最早的居住地和木氏土司的祖居地.隋末唐初,纳西束尤部落迁徙到丽江坝子,尤氏酋领叶古年在白沙岩脚,依山抱海的建了治所白沙岩脚寨,同时积极发展农牧兼营的生产方式,梳理白沙哥吉河的灌溉系统,促进了白沙农牧业的发展.从此,白沙逐渐成为丽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朝中叶,随着大研古城的逐渐兴盛,繁荣的白沙商贸集市景象逐渐淡去.  相似文献   

12.
丽江坝地处低纬高原川、滇、藏交界处,山河壮美,独树一帜,闻名于世的丽江古城盘踞其中,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自古以来是汉、藏、白、纳西等民族文化、经济贸易的枢纽,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镇及兵家必争之地,经过长复杂的民族融合,多元文化的交汇,漫长历史的沉淀,形成了丽江古城匠心独运的气韵神采.  相似文献   

13.
丽江行     
一条清亮会说话的河流,一座古朴明朗的小城,一群享受生活的居民……古城丽江,坐落在玉龙雪山下丽江坝中部,因四周青山环绕,镇中碧水滢滢,宛如一方碧玉大砚而取名为“大砚镇”。它占地3.8平方公里,海拔2400米,人口约25300人,其中纳西族就有16900多人。进入古城,在入口处的石墙上  相似文献   

14.
<正>外来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为丽江这个古城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使城市社会管理的难度、广度、复杂程度陡然加剧,而这些归结点都集中在城市社会组织管理在空间上的最小单元——社区。老东巴祈福的诵念、纳西古乐的悠远、清晨温煦阳光里的鸟鸣、古城里咿咿呀呀的唱戏声,均讲述着遥远的故事……丽江以其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资源禀赋,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漫步丽江古城,"小桥""流水"依然,"人家"却已不再。古  相似文献   

15.
论丽江古城的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丽江古城地处滇西北高原海拔2400米的丽江盆地中部,四周环山,具有八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其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是国内至今保存最完整、最具民族特色的古城镇之一。丽江古城总面积3.8平方公里,现有土著居民6200户,25000人,其中,纳西族居民占91%左右。公元l997年12月4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2次会议上,丽江古城以“保存了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与自然美妙的结合,历经‘2·3’七级地震后,基本格局不变,核心建筑依存,恢复重建如旧,保存了历史的真实性”的整体评价列入“世界文…  相似文献   

16.
<正>旅游的新方式:手道丽江2017年国庆节之际,作为丽江人的我,探访了隐藏在丽江古城五一街上的一家小店——"手道丽江"。这家店的特别之处是,它不仅卖东西,还是一家民族民间手工制品体验馆。体验馆,分五个展示区,分别有东巴造纸、纳西皮艺、钢笔画、老君山傈僳族文化体验馆和东巴陶艺。我这次来重点是了解和体验东巴造纸,这是国家级"非遗"  相似文献   

17.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晨曦中,在婉转悠扬的歌声伴奏下,长途汽车一路颠簸,终于驶进了这个既现代又古典的城市——丽江。丽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是一个海拔2400米的高原小城。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古香古色的市容建筑以及东巴文字、纳西古乐等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绵延至今,这里因此被称作  相似文献   

18.
"化賩":丽江古城纳西人社会整合中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转型、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整合及文化融合的要求,使得丽江古城纳西人的"化賩"发展到现在由原先单纯以金钱储蓄和物质互助为目的而自发组成的民间金融互助组织,演变成不同社会群体为社会资本而构建一个新的逾越家庭、家族、民族和地域的社会关系网络;这一民间组织在转型期对社会整合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是纳西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美国女学者一家在丽江纳西族社区多年生活的经历和感受。孙佳琪,美国语言学者,5个孩子的母亲,1992年与丈夫孙堂茂(ThomasPinson)一起来到昆明,1994年学习纳西语,在丽江教育学院学习生活了3年,1999年在丽江白华村居住,与周围的纳西族融为一体。曾有人问:“你是美国人吗?”“不是,我是纳西人。”“你们准备在丽江呆多久?”“也许几年,也许一辈子!”本刊将从孙佳琪所著的在纳西族地区的亲身经历《玉龙山下的村庄》(原书名为《WhatYouCan'tSeeIsMedicine》,此标题为译者所加)一书中,撷取部分精彩片断进行连载,也许从另外一个角度,你会对纳西族、对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20.
段松廷 《创造》2002,(6):16-17
丽江古城是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古城。大约在距今800多年的宋代,纳西族先民在学习和吸收了汉族、白族的城市建设及建筑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兴建了丽江古城。古城的布局依山随水,形成山城相掺,城水溶合、自由灵活的整体格局,以四方街为中心的6条主街道向四周放射而去,街道密如珠网,四通八达,街巷不求平直,势随自然,并与河道密切结合,主街傍河,小巷临泉,街道以五花石板铺筑、300多座古石桥、木桥与流水、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