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盟国家(本文不包括文莱和越南)与西欧国家,尤其是英、荷、西、德等国,长期以来就有密切的联系。自80年代以来,东盟国家普遍采取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西欧国家更是成了东盟国家的重要贸易伙伴和外资来源地。 东盟国家积极发展与西欧国家的经济关系 欧共体是与东盟最早建立对话关系的区域外组织。为了减少对美国和日本的依赖,早在70年代初东盟就决定加强与欧共体的关系,并成立了特别协调委员会和东盟—布鲁塞尔委员会(包括东盟驻欧共体的大使)。1974年东盟一欧共体联合研究小组的成立标志着两个组织正式建立关系。1980年东盟和欧共体签署了《东盟-欧洲共同体合作协议》,成立了东盟—欧洲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如期建成是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对中国发展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以及实施货物进出口零关税等关税优惠措施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但在推行关税优惠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CAFTA背景下,探讨中国与东盟国家之一的泰国之间开展国际贸易以及实施零关税等关税优惠措施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提出发展中国与泰国之间贸易,实施关税优惠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东盟合作进入新阶段,筹建中国—东盟联合大学既是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迫切要求,也是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题中之义。首先,本文论述了建立中国—东盟联合大学的重要意义和目的;其次,相比于全国其他地区,广西拥有建立中国—东盟联合大学的独特优势;再次,论述中国—东盟联合大学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最后,论述建立中国—东盟联合大学的创新特征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欧洲经济共同体与东盟之间的关系是欧洲经济共同体与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欧洲经济共同体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东盟国家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外国投资来源。七十年代以后,两个集团开始接触,它们之间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目。本文拟对两个集团之间经济关系的发展作一回顾与分析。 (一)七十年代东盟—欧洲经济共同体之间的经济“对话”在七十年代以前,东盟仍处于初创时期,尚未形成整体的地区性经济外交政策,欧洲经济共同体与东盟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建立在东盟国家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之间的  相似文献   

5.
1983年5月2日到4日,在美国加里福尼亚州柏克莱市举行了第二次“美国—东南亚国家联盟各国会议”(简称“美国—东盟会议”)。会议由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东亚研究所”和印度尼西亚“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联合组织。以美国为一方,东盟五国为另一方的两个代表团,包括双方学  相似文献   

6.
广西与东盟合作已走过了10年历程,这一时期也是中国与东盟关系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阐述了过去10年来在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动下,广西与东盟在经贸、文化、科技等领域合作的主要业绩和发展特点,并对今后进一步促进广西与东盟携手深度合作,实现共赢发展提出了努力方向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发展呈现三大走向,从次级层次的合作向以战略性合作为重点方向发展,合作领域和项目由分散走向集聚,合作方式在多边和双边层次上并行推进。20多年来,中国与东盟在海洋合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推动新一轮海洋合作之际还需关注困难和挑战,如政治上的信任赤字、有限的合作层次、一方积极主动另一方消极被动的单向行动等问题。推动海洋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增强互信、化解分歧的共同要求。中国和东盟国家应在合作共赢精神指引下,努力使海洋合作成为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新的支柱。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对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理论进行了梳理,详细分析了国际体系、国际社会和世界社会的关系,并用此分析冷战后的中国—东盟关系。本文认为中国—东盟之间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国际社会,主要依据有:两者缺乏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两者关系的机制化程度不高。所以,要改善中国与东盟的关系,至少做到:加强中国与东盟的跨文化交流,真正发挥双边国际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日本前首相福田答应给东盟十亿美元以支持五项官方工程计划的许诺,正在这个地区引起更多的不睦而不是友好,正在威胁着此项援助许诺所根据的友好合作精神。东盟各成员国官员认为,日本人明显拖延对五项工程计划的援助是错误的,并指出他们提供贷款的方式是与东盟的政策背道而驰的。东盟官员们希望从福田的许诺中得到的是迅速批准这五项东盟工业项目贷款;给予贸易优惠,特别是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进入日本市场的优惠;以及建立一项共同的商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盟博览会自2004年举办以来大大地促进了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的经贸和投资合作。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翻译是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进行沟通必不可少的手段。本文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中的几种应用文—新闻报道、演说和地方特色介绍为例,结合语域理论,根据其自身的特点,从语场、语旨和语式几方面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掌握这几种应用文的特点,翻译时考虑到各个因素,以使译文能真正传达原文意思又不失通顺流利。  相似文献   

11.
网络环境下东盟信息资源及数据库建设浅析和对策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1年11月 ,在文莱举行的第5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10 +1)会议上 ,中国—东盟双方领导人达成共识 ,一致同意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3年10月 ,中国与东盟又签署了《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 ,旨在培育睦邻友好 ,加强互利合作 ,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2004年11月 ,中国在广西南宁举办了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系列的举动表明 ,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合作正向着更实际、更广泛的方向发展 ,因此 ,开展网络环境下中国—东盟信息资源和数据库建设 ,将符合双方日益增长的交流需要。一、网络环境下东盟信息资…  相似文献   

12.
东盟是"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重点区域和优先方向。中国在东盟推进"一带一路"时面临的经济环境较为理想。但是,主要受南海问题的困扰,当前中国在增进与东盟国家政治互信和维护区域安全环境方面仍面临着挑战。美国对南海问题的介入离间了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的关系、恶化了南海安全环境,因而增大了中国在东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时的战略压力。中国应多渠道入手来应对这一挑战。首先,中国应继续致力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其次,中国应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全方位推进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第三,在坚持以"双轨思路"处理南海问题的基础上,中国应积极开展与东盟国家的海洋合作并努力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中国—东盟海上航行安全的法律合作,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亚洲地区反海盗及武装劫船合作协定》为基础,阐述海盗罪的界定依据及管辖权机制的选择,根据公约与协定所存在的不足,为中国—东盟海上航行管辖权机制的建立与发展提供参考。中国—东盟海上航行安全的法律合作主要是依据洲际性法律合作机制,构建与完善地区性法律合作机制,全面拓展该机制的适用范围,通过联合护航、协助追捕海盗等方式,对东南亚海域的犯罪行为进行有力打击,确保中国—东盟的航运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东盟对话关系的成果中国—东盟对话关系可追述到1991年。1991年7月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作为马来西亚政府邀请的客人出席在吉隆坡举办的第二十四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中国对发展与东盟的互利合作关系表示出浓厚的兴趣。随着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于2003年10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并发表了  相似文献   

15.
东南亚国际关系2003年回顾与2004年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3年东南亚地区国际关系总的特征 ,是东盟继续在大国间周旋 ,东盟巧妙地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和利益纷争 ,在本地区事务中发挥积极的主导性的作用。中、美、日、印度等大国都在竭力地发展与东盟的关系 ,中国可能得分最高 ,美国也不甘落后 ,日本试图改变被动的局面 ,印度正在积极推动“向东看”的政策。在2003年 ,东盟的内部关系出现了一些波折 ,为了修复裂痕 ,有关国家做出了许多努力。一、中国—东盟关系 :进入新的阶段在2003年 ,中国—东盟关系又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双方关系从经济合作着手 ,进一步向政治、安全等领域拓展 ,尤其是在政治…  相似文献   

16.
南盟地区贸易、制造业、服务业合作研究和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一部分概要战后出现了一些地区性经济集团,目的主要在于促进地区内部各国之间的贸易。现欧洲共同体的前身于1958年成立,该组织后来扩大,并在短期内取得奇迹般的成就,为类似集团的出现起了典范作用。1947年亚洲关系会议所明确表达的亚洲合作精神,由于东盟于1967年成立而在现实中得到体现。南盟成员国在贸易、制造业、服务业等核心领域探索合作可能性的愿望,也是这种为最大限度共同增加财富而进行地区合作倾向的一部分。对南盟成员国之间地区经济合作的目前形势及发展的可能性,本地区所公认的看法可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们欣慰地看到,由于得到广东省高教厅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青年学者曹云华同志撰写的《东南亚的区域合作》一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得以出版。该书是一部对东南亚地区政治、经济关系进行系统深入的综合研究的专著。 该书的突出特点是做到了三个“结合”: 一是剖析经济与分析政治、军事、外交相结合。作者在本书一开头就开门见山地指出:“本书以东南亚的区域性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以下简称东盟)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研究该组织各成员国之间的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并着重研究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安全合作及其与周边大国之间的关系。”根据这一思路,作者把全书体系安排为:绪论;上篇(东南亚区域经济新秩序,共三章);中篇(东南亚区域安全合作,共两章);下篇(东南亚与周边大国的关系,共三章)。书末还有两个附录,一是东盟各国概况,二是东盟大事记。 从内容看,也是如此。例如第七章(日本:东盟爱恨交加的伙伴),就分别论述了东盟与日本的政治关系、安全关系、经济关系。在对东盟内部各国关系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东盟会计教育区域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与东盟教育合作的进一步发展,为适应教育合作发展的需求,需要探索更深层次、更具体化的教育合作,这将真正推动中国与东盟教育合作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东盟会计教育区域合作的必要性、现有基础的分析,指出目前中国与东盟会计教育合作的主要障碍,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东南亚纵横》(月刊)是由广西社会科学院主管、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主办的介绍和研究东南亚各国情况、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关系的学术刊物。《东南亚纵横》主要刊登东南亚各国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军事、历史、地理、法律、民族、华侨华人,东盟组织,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关系,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2+7合作框架、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一带一路"与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对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盟对话与合作已进入而立之年,且已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随着“一带一路”绿色联通建设的推进,中国与东盟清洁能源合作在联通依赖、战略对接与产业互补方面的基础日益坚实。近年来,中国与东盟清洁能源合作的制度化程度不断提升,东亚峰会清洁能源论坛、中国—东盟清洁能源能力建设计划、东盟+3清洁能源圆桌对话等机制相互配合;中国注重根据东盟各国禀赋与政策推进不同领域的绿色合作伙伴关系;逐步强化标准规范、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绿色“软联通”。但双方合作仍面临多重阻碍,包括高碳路径依赖与电力基础设施薄弱并存下的能源转型阻滞、东盟国家法律制度不健全及政治环境不确定的风险挑战以及域外大国围绕清洁能源项目和可持续基建的对华竞争上升。中国可加强在碳中和态势下与东盟绿色发展的战略对接,提升区域绿色联通中的综合性机制建设与议题性合作,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契机协调区域技术标准并推进东亚绿色产业链建构,以东盟为平衡中心同时推进新三方合作协调与民间“心联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