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确对待犯罪嫌疑人的翻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翻供现象有所上升。翻供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翻供的主要形式有先供后翻、变换侦查人员后翻供、起诉审判阶段翻供等。翻供的审查包括审查翻供的原因,审查翻供的内容,审查取证途径的合法性,审查供述的逻辑证明力。预防翻供则要全面提高侦查人员的素质,强化证据意识、提高取证水平,讲究讯问策略和方法,加强监管工作,重视对教唆翻供行为的查处与打击,侦查讯问注重运用科技手段等。  相似文献   

2.
司法实践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推翻原有口供的现象一直存在,且占有一定的比例,处理起来也较为棘手。翻供是典型的供述不一致现象,其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被告人自身的主观原因;二是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对口供的审查.除审查合法性、客观性、关联性外,还必须审查其应有的补强证据,否则不能单独定案。对待翻供和原供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允许翻供,同时认真审查翻供和原供的真伪,对二者既不轻视.也不轻信。因此,通过对口供特点的分析和翻供原因的总结,能够正确解决翻供情形下的口供审查认证问题.  相似文献   

3.
刑事庭审证据调查是审查证据"三性"和查明案件事实的重要环节。宏观上,法官在证据调查程序中应严格按照全面性、精细性和程序性的要求核实证据,落实直接言词原则,贯彻审判公开;微观上,证据调查程序应在做好证据调查庭前准备工作、革新证据调查的顺序、坚持法官主导调查的权力和规范证据调查方法之相关问题四个方面予以完善,其中,规范证据调查方法,主要涉及如何正确对待被告人翻供,如何严格审查物证,如何完善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及合理评价专家辅助人的庭审作用。秉承严格司法的理念,建立健全证据调查程序,推进庭审实质化的改革,使公正司法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4.
新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证据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禁止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无罪推定原则,直接、言辞原则体现得更加充分。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对公诉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公诉人审查证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庭审的抗辩程度和出庭的难度、增加了办案的难度。公诉部门应牢固树立证据意识,强化证据审查;适当地提前介入,加强与侦查部门的沟通,认真审查证据,将非法证据排除在起诉之前;重视庭前会议,关注辩护人意见,加强与法院的沟通,及时补救相关证据;加强对公诉人的培训,增强公诉人的庭审抗辩能力。  相似文献   

5.
侦查讯问中的交易是指侦查机关与犯罪嫌疑人之间协商,通常以犯罪嫌疑人提供证据或线索换取司法机关不指控、减轻、免除刑事处罚。讯问中的交易可以使犯罪嫌疑人在权衡利弊的过程中,以某种条件作为交换来趋利,即采取如实供述、提供证据或线索等为条件为自己减轻处罚,对侦查机关来说通过这种交易获取了案件的证据,查明了案件真相,这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交易有利于获取犯罪嫌疑人的真实供述,防止犯罪嫌疑人翻供;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缩短侦查破案周期;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解决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的刑讯逼供与超期羁押问题。在我国交易尚未被法律认可,本文从讯问中交易的必要性以及确立交易的基本构建进行了论证。交易制度如果运用得当,对于实现刑事诉讼公正与效率的双重价值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比较法的角度来讲,宣告违法被设定为排除非法证据的前置步骤。实证研究表明,对于应当排除的非法供述,我国法院通常采用默示宣告的方式而非明示宣告;在排除的证明标准上普遍采用较低标准;说理上侧重事实和证据的罗列,忽视对证据的分析;允许不同形式上的"变相处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首先,程序性裁判中法院的定位发生异化;其次,"侦查中心主义"导致侦查行为合法性难以得到有效的司法审查;最后,法律技术简陋甚至欠缺。因此,有必要强化程序性裁判中法院的职权性,通过彻底的违法性宣告来破解当前"泛审判中心主义"的改革危机,并建立从事实问题到法律问题的推定规则。  相似文献   

7.
2012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首次将技术侦查纳入到基本法律的立法规制中,技术侦查材料被赋予了证据的合法地位.公诉机关应从证据的合法性、完整性、关联性角度针对技术侦查证据的特殊性加强证据审查,积极探索技术侦查证据的审查规则,对违法取得的技术侦查证据应当严格排除,以保障辩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侦查实践表明,刑事错案中侦查过错主要表现是证据调查中的不当"指证"与侦查辨认、侦查讯问中的非法方法及运用刑事鉴定等侦查技术中的错漏。因此,侦查阶段预防与控制刑事错案,一是贯彻科学的侦查理念;二是推进侦查专业化建设,着力提高侦查人员素质;三是正确处理讯问与调查的关系,严格规范侦查取证行为;四是完善侦查考评、奖惩机制。  相似文献   

9.
当前刑事错案研究多立足于法院审判环节,而侦查语境下的研究意义尚未得到学界的足够重视。在"接近正义"之司法理念指引下,可以侦查为切入点重新梳理刑事错案的概念,明确刑事错案的判断标准及研究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刑事错案的长效预防机制:完善侦查措施,规范侦查行为,建立错案应对常态化机制,组建刑事错案审查机构,促进侦查能力的提...  相似文献   

10.
<正>◆完善证据审查机制,对审查判断证据提供正面指引,进一步细化非法证据排除原则,明确证据采纳标准。◆明确非法证据范围和认定标准,完善侦查、起诉、审判等环节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强化案件审理机制,审判以庭审为中心,事实证据调查在法庭,定罪量刑辩论在法庭,裁判结果形成于法庭。  相似文献   

11.
"审判中心主义"是对传统以侦查为中心的诉讼模式的深刻变革,其强调法庭庭审作为整个刑事诉讼的中心。2015年10月30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陈灼昊一案的审理过程及判决结果清晰的诠释了"审判中心主义"带来的变化,法庭对证据的审查采信不再严重依赖侦查机关,控辩双方的质证更为充分与激烈,警察出庭取代以往的书面情况说明,不符合法律规范要求的口供被严格排除,疑罪从无原则得到真实履行。以侦查讯问而论,若要使得口供在庭审中获得采信、不被排除,就要求侦查讯问必须合法与规范,要求侦查人员必须具备程序意识与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12.
王娟 《前沿》2006,(6):112-114
我国被告人的供述笔录是指在侦查、审查起诉等整个预审阶段通过讯问犯罪嫌疑人而获得的有关犯罪嫌疑人犯罪事实、犯罪情节的口供,并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以备庭审之用),是俗称“口供”的实质内容。刑讯逼供是历史上收集口供证据的最大特点。对于将被告人供述的自愿性作为采纳这一证据的标准作出解答的关键,在于重新以“诉讼”而非“行政治罪”的角度来看待刑事诉讼,从而真正在刑事诉讼制度中实现“诉讼形态的回归”。只有这样,被告人供述的自愿性才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而围绕着被告人供述的可采性所进行的法庭审理活动也才具有公平游戏可言。  相似文献   

13.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以庭审实质化为核心,以证据裁判原则为抓手,以直接言词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为实现途径,这对作为重要证据来源的侦查讯问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实践考察情况来看,由于侦查机关案多人少和少数侦查人员法治理念不强、证据意识欠缺等因素制约,侦查讯问工作仍存在着讯问主体不合法、讯问程序不规范、权利保障不到位及录音录像不完整、与笔录不一致、拍摄制作不专业等问题。改进侦查讯问工作的可行路径包括理念重塑、立法完善和规范执法。  相似文献   

14.
检察机关发现、审查、排除非法证据是从程序上保证案件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作者将结合实践从三个方面与读者进行探讨:检察机关在侦查、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中,通过多种途径发现侦查机关在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被害人及搜集物证、书证过程中的非法证据;在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中依法通过多种方式调查、复核、质证、辩论排除非法证据;在开庭审理前或者庭审中通过程序启动、法庭调查、讯(询)问、质证、辩论排除非法证据。  相似文献   

15.
"毒树之果"规则最先由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判例的形式予以确认,后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大陆法系国家所接受并采纳。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并未以立法的形式确认"毒树之果"规则,但是对于实践中出现的以非法证据为线索获得证据的情形,如果不加以排除,则会导致非法证据排除制度被架空。通过对现行刑事诉讼法的解释,我国具有设置"毒树之果"规则的立法基础;通过实证分析,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重复供述"是"毒树之果"规则的实际运用。对此,我国应当借鉴大陆法系国家对于"毒树之果"的运用方式,采用相对排除,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在程序上,我国应将庭前会议的审查范围扩大至对证据可采性的实质性审查。并最终通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指导性案例的形式予以确认并引领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6.
新《刑事诉讼法》对证据制度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证据裁判理念正深入人心.侦查人员应强化证据意识、更新侦查理念。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已经确立,取证行为规范化将成为关注的焦点。证据的概念、种类和范围的调整,行政证据的合法化,以及立法对过去侦查实践的肯定,使得侦查办案模式惯性发展不可避免:明文规定侦查人员有出庭作证的义务,对侦查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挑战;不自证其罪和如实供述的矛盾并存,侦查机关需要尊重和顺应法律价值变化的潮流。切实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专门增加了技术侦查措施一节,并规定了通过技术侦查措施获取材料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但技术侦查证据应用的具体规则和制度,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并未明确。证据是刑事诉讼的核心,技术侦查证据的应用关系到技术侦查措施惩治犯罪功能的发挥,因此,立法应从证据收集、审查判断、应用程序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技术侦查证据应用制度。  相似文献   

18.
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对刑事诉讼证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我们的侦查办案人员来讲,强化证据意识,一切围绕证据,收集掌握确实充分的证据,也是办案的重点和目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类刑事诉讼证据之一。这种供述和辩解,即人们常说的口供,是公安机关发现、收集证据,审查核实各种证据,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处理案件,正确量刑的重要基础。讯问笔录是固定犯罪嫌疑人供述辩解的重要形式,它既是反映讯问实际、记载犯罪嫌疑人口供的重要法律文书,经查证核实后,又是确认犯罪嫌疑人有罪无罪、罪轻…  相似文献   

19.
辩诉交易和有罪答辩盛行于美英等主要西方国家,该制度在激励犯罪人自愿供述、降低诉讼成本、有效打击犯罪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国于2003年实行认罪案件简易程序,在开庭形式上类似于辩诉交易。用简易程序审理刑事案件,已是一种发展趋势。我国在修改《刑事诉讼法》的过程中,应当将认罪案件简易程序法律化,为了激励犯罪人作庭前供述,应当将"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法律化,并配套降低充分确实的证据标准、科学引进自由心证、建立刑事推定和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对翻供进行必须的限制,促使犯罪人自愿认罪,保证认罪案件简易程序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是指各种侦查主体在庭审过程中根据辩护方申请,经人民法院同意,或者人民法院依职权通知,当庭就侦查过程中调查、保全的证据的真实性与客观性以及证据收集、保全程序的合法性以言词方式向法庭作如实陈述,并接受辩护方质询或法官询问,以审查该证据的诉讼活动.侦查人员(国外主要指警察)出庭"作证"一般多存在于英美法系国家.根据中国目前的司法实践情况,全盘移植国外警察出庭"作证"程序的可能性不大,尚可采用一种变通过渡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