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凯尔森在纯粹法语境之下,对法律解释进行了分析。由于凯尔森法律体系理论和研究方法具有法律科学纯粹性,因此法律解释理论也是具有自身纯粹性。尽管不同学者对其抱有悲观态度,同时凯尔森对其论述着墨不多,但是凯尔森法律解释理论可谓是独辟蹊径。这种建立在纯粹法体系之上法律解释是形式的、结果的解释理论。凯尔森的法律解释是对自由法学中法律漏洞理论的一个回应。凯尔森认为法律解释存在于法律适用整个过程,但不可能用于漏洞填补。  相似文献   

2.
凯尔森法律科学理论中,纯粹法是指实在法。它是法律秩序的一般理论,并非特殊的个别的某个法律体系。它是有别于自然、正义和政治的,能够与自然科学并肩之法律科学。在凯尔森纯粹法理论中,效力和实效理论有着重要价值。“规范的特殊存在”的效力所指和意指存在区别。尽管法律效力和法律实效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是二者之间联系同样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3.
法律规范的权威定义及结构理论之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法律规范的权威定义受制于反映论的认识进路,不仅未能全面揭示法律规范的内在含义,而且在属概念不明之时,自身也晦暗不清。法律规范的概念可以界定为法律文本中表述某主体在一定条件下对其他主体就某客体当为某类行为的条文所表示的意义。以此定义观之,在现有法律规范权威定义框架下建构的法律规范结构理论,论述的其实是复数法律规范间的复合结构,而不是法律规范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在法律实证主义内部,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理论有所不同,奥斯丁和凯尔森关于法与国家关系的理论就不尽一致。由于哲学基础的不同、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不同以及理论追求的不同,奥斯的和凯尔森在论述法与国家的关系问题上就表现出了差异,厘清这些差异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于法律实证主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以纯粹法学核心概念“法律规范”为例证 ,分析法学理论中概括、论证基本概念的重要意义。本文认为 ,纯粹法学创始人凯尔森正是通过对“法律规范”一词的界定 ,构筑了一种具有独立性品格的法学理论。学术研究中基本概念的重要意义在于 :限定了论证的范围与前提 ,体现了论证的立场与方法 ;反映了学术研究追本溯源、寻根究底的深度 ;既可以维持一种学术传统 ,又可以激发新的质疑与思考。纯粹法学理论对基本概念的锤炼 ,反映了基本概念的学术价值 ,对我们的理论研究 ,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规范法学发展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范法学是法学的脊梁和法治的主要理论支撑。鉴于法律规范词本身即是对行为模态的设定,从法律规范词入手的规范法学研究,事实上就是对法律概念与法律规范命题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揭示出法律的意义、结构和法律秩序的内在实现机制,有可能对我国的法学理论和法治建设作出较为明显的贡献,理应成为法学理论研究的重心。在全力推进法治建设的时代,规范法学的重要性与我国规范法学研究落后现状之间的结构性矛盾,预示着规范法学必将迎来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7.
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市场经济的法律规范,对其理性的思考有利于探讨国家干预市场模式。分析经济法之"国家干预"理性主义的本质及其法律内涵,在对经济法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价值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经济法之"国家干预"行为的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应辩证地统一于社会本位原则。  相似文献   

8.
宪法概念是法律事实而非社会事实,是制度事实而非自然事实,是规范事实而非生活事实,具体表现为宪法所规范的权利义务关系。它既可存在于形式宪法中,也可存在于实质宪法中,其中宪法文本是宪法概念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如果以社会学或者哲学方法进行研究,宪法文本并非不可以批判,但法学方法的宪法学是对宪法概念进行描述基础上的逻辑分析,并体系化。欲证立中国宪法概念,须以普遍性宪法价值为前提,以中国宪法文本为基础,厘定其法律含义,梳理其传承和变化过程,确立这些宪法概念的当代含义,按照我国宪法理论和法律逻辑使之体系化。这意味着对宪法概念的研究必须回到宪法文本,体系化的宪法学可称为宪法释义学。  相似文献   

9.
凯尔森认为国际法因其强制性故而应属法律,国际法与国内法系位于一个法律体系中。凯尔森从哲学上分析了对国内法的首先地位的主观论的理解,对此主权者提出了异议,凯尔森则认为在国际组织的影响加大、世界秩序的和平需求方面主权应该是相对的。在当今全球化进程中,国家与国家交往日益密切,国际组织日益繁多,凯尔森的国际法由于国内法的一元论理论极具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施米特看来,国民法治国宪法既有法治国要素,也有政治要素,国民法治国要素不能提供政治统一体和规范系统的基础,在例外状态时刻也就不能作出决断,所以需要政治的要素作出决断。法律的概念既有法治国的法律的概念,也有政治的法律概念,法治国的法律的概念会束缚国家处置危机的能力,所以必须有政治的法律概念。施米特分析法治国的原则与内涵和法律的概念的实质就是,贬抑批判议会制,抬高证成例外状态下守护宪法的总统制。  相似文献   

11.
列宁将马克思主义的宪法思想和国家结构理论与俄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俄国特色的国家结构理论。在俄国的国家结构形式问题上,列宁经历了一个由反对联邦制到赞成联邦制的转变过程。列宁在强调民族自决权问题的同时,把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看作是解放被压迫民族的重要原则。列宁主张的中央集权制并不是封建专制而是民主集中制,它并不排斥而是要求地方自治和区域自治。  相似文献   

12.
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文本入手,分析归纳其文本中关于国家理论的具体论述,是掌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根本前提和基础。抛开文本或者在文本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演绎都是精致的唯心主义的体现。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文本为基础,全面集中解读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理论的具体论述,主要包括国家起源、国家的本质、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消亡四个方面,进一步厘清了马克思恩格斯国家理论的本原,以期消除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神秘感或复杂感,使人们更加简单的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3.
国家自主性理论是西方国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这一问题,经历了译介引入、规范研究与经验研究并行、综合研究三个阶段,呈现出马克思主义谱系、韦伯谱系和当代中国国家自主性研究三个主要领域。本文在综述各个阶段和领域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指出国内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不足,为进一步研究国家自主性理论和当代中国国家自主性问题提供一个参照系。  相似文献   

14.
国家保护责任理论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保护责任理论以个人的主权观与安全观为核心,提出了国家与国际社会向处在危险中的人民提供生命支持保护及援助的预防责任、做出反应责任以及重建责任。国家保护责任理论是对传统的主权、安全观的重新阐释,同时也对安理会的作用进行了扩张解释。我们必须警惕国家保护责任理论以所谓普世的西方价值观来对另一个国家实施预防、反应以及重建的责任,如果不对相关的干涉行为设定必要的限制,必然会是对他国赤裸裸的干涉。  相似文献   

15.
关于国家承认的问题,国际法学界有两种观点,即构成说和宣告说.我国有些学者倾向于宣告说而批判构成说.国家承认构成说存在一定的强权色彩和逻辑矛盾,但是它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也与当代国家承认的实践相一致.我们应依据国际法原则,同时结合中国的国情,认真处理好国家承认的相关问题,为进一步协调国内外关系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6.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反腐败治理方式与方法的深刻变革,急需基础理论作支撑。《国家监察学原理》一书可谓该方面的一部经典之作,它立足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从国家监察学基础理论和学科建设做起,通过剖析历史、论述当代、面向未来,构建出了一个系统化、专业性的国家监察学科体系,体现出了继承性与民族性、体系性与专业性、原创性与时代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组织生命周期理论和总裁生命周期理论 ,阐述了企业组织和企业领导人发展成长的特点和规律 ,随着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步伐的加快和改革的不断深入 ,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人激励监督机制 ,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运用两个生命周期理论 ,有助于解决加强国有企业领导人的激励和监督问题 ,促进国有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保障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建国以来 ,通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 ,其在立法理念、立法实践、体系结构、制度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值得注意问题。因此 ,建立健全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乃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后续发展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发展的重要方面,这种理论发展有外在性与内在性、分化论与干预论、同质性与异质性等不同的解释模型,无论它们是想在本质层面上坚守马克思的立场,还是意图从现象层面有所突破,都没有在根本上超越马克思的历史反思性方法以及内含式哲学解释模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犯罪数量逐年递增,受司法能力和犯罪分子个人经济状况制约,每年有相当规模的刑事被害人难以从犯罪分子手中取得基本的赔偿。通过对从国外引入一系舛相关学说的批判,并结合社会契约理论,提出了有限国家责任说。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理论体系应以有限国家责任说和社会保险说为主要理论构件。以社会福利说为辅。并对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作了内部区分。通过对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补偿主体进行探讨,进而提出了补偿慷慨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