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子商务法》中确立了“通知—删除”规则来保护知识产权,该规则移植于美国《千禧年数字版权法》中的“避风港”规则,《电子商务法》将其从著作权保护领域扩大适用到专利权和商标权保护领域。《民法典》的颁布对该规则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是并未改变其基本流程。面对电商领域严重的恶意投诉情况,有必要改进“通知—删除”保护规则,引入电商平台对涉嫌侵权商品进行初步裁判,以充分发挥电商平台的作用,均衡权利人和电商平台内经营者的利益,促进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应运而生。由于法律制度欠缺,监管不力,平台安全性低,市场运作不成熟等原因,犯罪分子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经济犯罪的数量日益增长。分析第三方支付平台实施经济犯罪的类型以及探讨防治对策,对当前打击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经济犯罪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电子商务是买卖双方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其数字化的特征使得洗钱行为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与第三方支付平台之间的资金转移、资金套现得以实现。在现行法律框架下,电子商务平台可被用来进行洗钱的途径大致包括虚假支付与虚假交易,因此,为有效防治利用电子商务的洗钱犯罪行为,需要建立全面、科学的反洗钱法律监管体系,并配置以合理的事后惩处机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5条明确规定了民事支持起诉制度,但因该条文的极简概括以及缺乏相应补充性的规定,使之没有发挥制度应有的效果。新时代检察理念下民事支持起诉制度应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尤其应着重发挥检察机关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职能,创新民事支持起诉科学发展的优化路径,探索检察能动履职与检察权谦抑之间的平衡处理、民事支持起诉的角色定位和工作方向,以适应新时期化解矛盾纠纷的需求,搭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治理平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促进社会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第三方参与不起诉案件公开审查机制创新的目的在于促进检察办案工作透明化,增强司法公信力,在赋予检察官办案决定权的同时,对不起诉裁量权进行有效监督。通过解读第三方参与不起诉案件公开审查的现实制度背景,在深入考察2017年7月迄今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相关制度试点情况的基础上,对本项制度运行效果进行客观评测并就其完善路径作必要探讨,有助于"不起诉制度"诉讼价值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6.
"通知移除"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知移除制度,兼顾了网络服务商和版权人的利益,使双方得以合作共同防止网络侵权。和帮助侵权中的"知道"要件不同,版权人的通知,并不必然导致网络服务商责任的承担。我国关于网络服务商责任的立法相对分散,需要制定统一的法律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R市作为G省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首批试点区域,初步形成了单方治理和连片治理相结合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局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种局面和效果的产生得益于R市政府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活动中定位清晰和职责明确,以及积极采取经济刺激手段推动第三方治理。R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也面临诸如第三方机构法律规范不明确、全过程监管存在漏洞等问题。通过修正G省地方性法规引入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通过部门规章明确各方定位及法律责任,以及引入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对<国家赔偿法>第15条第2项的理解看,该法中的"没有犯罪事实"包含事实上的没有犯罪事实和法律上推定的没有犯罪事实两种情况.不起诉案件中被逮捕的嫌疑人就属于国家赔偿法中"没有犯罪事实的人",检察机关应对存疑不起诉案件中被逮捕的嫌疑人进行赔偿.  相似文献   

9.
作为GATT基石的最惠国待遇第一次被纳入知识产权多边条约——TRIPS协议。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方面的MFN待遇例外各不相同。TRIPS最惠国待遇例外对所有成员采取一致的原则,其第4条(a)项例外之基础在于司法协助协定的双边性质。(d)项的豁免不能扩大适用于1995年1月1日后对这些条约的修订。"对其他成员之国民不构成随意的或不公平的歧视"的含义是:这些协定的制定旨在对知识产权标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没有通知TRIPS理事会的条约将不能从豁免中获益,而不管其最终是否符合第4.4条所确立的两个其他条件。WTO对迟延的通知并无明确禁令。通知的效力既涵盖过去又包括将来。第5条涵盖了1995年1月1日后缔结的WIPO协定。鉴于WIPO的许多条约实际上具有混合性质,因此,在同一WIPO条约中,可能有的条款享有TRIPS第5条规定的豁免,而其他条款则并不享有该豁免。  相似文献   

10.
因婚姻不忠行为导致夫妻感情破裂而起诉离婚的是离婚案件中的典型情况,无过错一方在起诉离婚的同时要求有过错方精神损害赔偿的也不在少数。由于我国相关法律还不完善,造成诉讼过程中频频出现举证难、认定难和赔偿难的问题。应当从法律制度和审判机制入手进行改革,通过完善《婚姻法》相关内容和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适用机制,使法律救济措施更具有可操作性,切实解决离婚精神损害赔偿难的问题,为当事人提供有效的法律救济与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