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中华 《政策》2010,(6):37-38
近年来,沙洋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构建和谐沙洋为主题,全力打造维稳工作的“沙洋模式”,推动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2009年4月,沙洋县被中央综治委表彰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省、市主要领导对沙洋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做出全国一流的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
1998年间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沙洋区,设立沙洋县。县辖14个镇、2个乡,总面积2184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撤区设县,揭开了沙洋发展史上新的一页。沙洋,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她位于江汉平原中部,东临汉江,隔江与钟祥、天门相望;西濒漳水,与当阳毗邻;南滨长湖,与江陵、潜江接壤;北靠荆山余脉,与荆门市东宝区及掇刀经济技术开发区接壤。沙洋大桥飞架汉江东西,诫K内有大杨水iZ河.东有汉江擦肩而付.上通襄樊,下达武汉,有港口6个,码头15座;荆潜公路。汉宜公路、207国道、荆沙铁路穿境而过,国家重点水运工程江汉航…  相似文献   

3.
梁早阳 《政策》2013,(5):81-82
近年来,沙洋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坚持民生优先、共建共享的原则,以扩大公众参与、完善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为重点,促进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幸福指数与发展指数同步提升,努力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幸福沙洋。  相似文献   

4.
1961年12月15日国务院全体会裁第1挂次会裁通过恢复鄂城县。以鄂城市的行政区域为鄂城县的行政区域。撒销鄂城市。3、撤精沙洋市。改毅为沙洋旗,划归荆阴县倾导。4、恢复嘉焦县。以合并于武昌县的原嘉焦县行政区域为嘉焦县的行政区域。5、恢复蒲沂县。以合并于咸宁县的原蒲沂县  相似文献   

5.
1969-1972年,中央部委机关、部队、北京的高等院校,纷纷到湖北建立“五七”干校,总共有38个单位,近10万人(不包括家属),包括沙洋干校、咸宁向阳湖文化部干校(臧克家、张光年、郭小川等文化名人来此)、襄樊铁道兵干校、襄樊国家经贸委干校(朱基到此)等。1979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停办“五七”干校有关问题的通知》后,“五七”干校才全部撤销。湖北的沙洋,是“五七”干校最集中的地方,在全国颇有名气。沙洋“五七”干校,以沙洋镇为中心,以原沙洋农场管理局的基础和范围为条件形成,故名“沙洋五七干校”。沙洋先后建起27所“五七”干…  相似文献   

6.
荆门市沙洋区地处江汉平原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虽然近年来农业的产出率、商品率不断提高,但这种效益是建立在粗放经营基础上的一种低效益,主要表现在结构、品种优化不够,投入不够,加工转化不够,币场开拓不够等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整个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农业若继续依靠外延式发展、粗放式经营来获得效益,必然不能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要使沙洋的农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重点,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为着力点,注重利用本地特色资源,…  相似文献   

7.
郑中华 《政策》2011,(5):35-36
"人的精神状态就是投资环境"。近几年来,沙洋县大力营造"提振信心、不甘落后、抢抓机遇、跨越发展"的精神区位优势,坚持擂发展、拼经济、攻特色,全县上下呈现出团结拼搏、科学实干、跨越发展的良好局面,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在全省前进10多位,沙洋经济开发区综合排名在全省前  相似文献   

8.
在沙洋黄家山上,踏平湖畔,座落着一所历史名校——沙洋中学。沙洋中学创办于1938年,1956年曾被确定为湖北省首批重点中学。九十年代初,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学校发展步入了低谷:生源匮乏,财力枯竭,人心涣散,士气低沉,教育教学质量严重滑坡。然而,二十世纪的最后4年时间,她焕发了勃勃生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绩:在校学生人数由原来不到800人发展到现在3000人。校园建设形成了“园林化“,被评为湖北省“园林式学校“、湖北省“绿化百佳单位“。教学装备实现了“现代化“,拥有独立的理化生实验大楼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科技艺术楼,建有一流的语音室、微机室、电教室和校园教学网络。教育成果达到了素质化,1998年被列为湖北省德育纲要实施学校,被中央教科所确定为德育课题研究基地;1999年,被评为湖北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荆门市最佳文明单位、沙洋县十大德育名校;三年来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26人次,省级奖78人次,市级奖232人次;连续几年荣获荆门市“高中教学质量优胜单位“。在荆门市高中教育督导评估中,学校获全市最高分,被评为一类示范学  相似文献   

9.
梁早阳 《政策》2012,(6):32-32
沙洋县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传统的农耕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碰撞、交流、融合,逐渐形成富有沙洋地域特色的发展文化。肩负"中国农谷"建设新任务,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必须坚持励精图治,推进文化强县建设,努力争创文化强县新业绩。  相似文献   

10.
<正> 荆门市沙洋区人民检察院刘天尧来稿指出,检察机关为农村经济服务,就是要依法办案。即通过实现法律监督职能,积极查处农村经济中的贪污贿赂等犯罪案件,千方百计把破坏农村经济建设、危害农村稳定的各种害虫挖出来,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工作改革的进  相似文献   

11.
一1996年元月,周明蓉通过湖北省荆门市沙洋信用社某主任结识了武汉市金手套拳击拼搏娱乐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键。为筹建该公司,他们共同商定,用“以存代借“的方法筹集款项,即由  相似文献   

12.
自从大连市提出把城市作为国有资产进行整体经营以来,全国大小城市也都树立了“经营城市”的理念,随着经营城市实践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新的亮点不断涌现,城市发展更富活力。可以说,经营城市已基本上形成了中国各类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新模式,这种新模式不仅激活了城市建设,对现代城市管理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为现代城市管理改革与创新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赵云峰 《前沿》2014,(3):135-136
随着新的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基本树立了未来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方向,城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品牌的建设也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面对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对城市品牌赋予新的内涵,力图通过从城市文化、城市建设、城市生态角度寻找城市品牌发展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世纪行》2019,(2)
<正>近年来,我省在农业规模化发展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按户连片耕种的"沙洋模式"得到中央的肯定。2017年,湖北省承包地流转比例达到44.1%,高于全国水平;全省建成市县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70个,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全省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8.2万家和2.9万个,五年分别增长到原来的2倍和4.6倍。但是逐渐增加的农业规模  相似文献   

15.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位于沙洋县城关黄家山,风景优美,交通便利。学校是荆门市和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市和省“园林式学校”、省绿化美化百佳单位、全国部门造林绿化四百佳单位。校园绿化美化充分发挥了环境育人的功能。增强绿化意识 开展全员行动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它有助于形成健康向上的育人“小气候”。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校园的绿化美化就是创造一种适宜他们健康成长的环境。优美的环境一旦形成,就必然会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造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小气候”,为学生精神文明的养成打下良好…  相似文献   

16.
城市现代化是城市发展的趋向,它是指城市整体的发展和竞争力达到并保持所处时代的先进水平。城市现代化不仅要有经济、社会、科技的现代化,同时还包括环境的现代化。1995年,建设部部长侯捷在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的城市现代化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如何让农民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年来,沙洋县委坚持把群众自发依靠农村经济大户带动致富的行为引导规范为农村经济能人带动工程,在全县大力组织实施,初步形成了能人带动群众致富、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格局。目前,全县农村经济能人共有1000多个,约占全县总农户的1%,年均创产值2.59亿元,户平年收入5万元左右,带动农户数量绝大多数在5—50个之间,共带动了全县10%的农户走上了富裕路,户平年增收1200元。农村经济能人带动工程的实施,同时也开阔了各级干部领导农村工作的视野,促进…  相似文献   

18.
城市发展动力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发展动力初探郑佳明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我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的关键、但城市的发展不是单元的和孤立的,它既受外力的推动,又有自身的聚发的拉力,拉力与推力的互动和重合才形成了城市发展的强...  相似文献   

19.
后危机时代,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发展大国,其影响力与日俱增。在成功举办奥运会、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北京迎来了后奥运的全新转型期。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阶段.城市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但城市的发展机制远远滞后。城市建设采用的仍是计划经济的模式,只投入、不收益,结果投入的资金大量沉淀,新增资金又青黄不接,政府包袱越背越重,城建路子越走越窄,已严重阻碍城市的发展。因此,国内已有许多城市正在探索运用市场经济的机制,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促进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一、城市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属性城市是一定区域的经济、文化或政治中心,在社会进步和经济、文化发展中起着不同程度的引导、促进、推动的作用。城市是由物质要素(如基础设施、房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