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立功在我国的刑罚制度中尤为重要,在司法实践中,揭发同案犯的罪行能否被认定为立功,对合犯的一方供述另一方的犯罪行为是否构成立功,检举连累犯的犯罪行为是否构成立功,利用职务之便获取的信息在犯罪之后能否用来立功,一般立功与重大立功如何认定,自首后又有一般立功表现的应当如何处罚六个问题,争议较大,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刑法的立功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刑罚制度,对于分化瓦解犯罪分子、预防犯罪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法律规定比较抽象,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立功"的异化现象——"买功"行为。针对"买功行为"的立功认定,在当前司法实践中和学术界还存在较大争议,有肯定说、否定说以及折衷说等学术观点,本文通过对我国立功制度的概念和特征的深入分析,结合我国相应的现行法律规定和立法精神,进而对"买功"行为是否认定为立功这一问题进行评析,以期对完善"立功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立功在我国的刑罚制度中尤为重要,在司法实践中,揭发同案犯的罪行能否被认定为立功,对合犯的一方供述另一方的犯罪行为是否构成立功,检举连累犯的犯罪行为是否构成立功,利用职务之便获取的信息在犯罪之后能否用来立功。一般立功与重大立功如何认定,自首后又有一般立功表现的应当如何处罚六个问题,争议较大,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立功制度是我国刑法对犯罪后有立功表现的犯罪人予以从宽处理的一种刑罚制度,本文对立功制度司法适用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诠释立法的相关规定,为司法实践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5.
论立功     
我国的立功制度有效地发挥着鼓励犯罪人立功减刑,节约司法资源的作用,但是,由于立功制度仅规定了五个条文。本文针对实践中关于立功的不同情况逐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完善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1997年《刑法》第68条确立独立于自首的立功制度,起源于立功受奖思想,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的具体化与制度化。作为从宽量刑的立功制度在我国具备其存在的历史渊源与现实需要,但我国的立功制度价值取向过于功利主义、刑事立法不够完备,应当弱化其功利色彩,完善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以发挥立功制度在刑罚裁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论立功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正确适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刑法中的立功制度关涉刑罚的裁量与执行两大环节 ,是一项重要的刑罚制度。在对立功的认定上 ,应划清坦白、自首与立功的界限。共同犯罪中犯罪分子只有揭发共同犯罪以外的他人的犯罪 ,经查证属实的才成立立功。对帮助立功应予认定 ,对司法工作人员犯罪后提供“利用职务之便得到的情报”不宜认定为立功 ,犯罪分子立功后又脱逃不影响先行立功的性质。立功者刑事责任上的从宽 ,对未决犯表现为刑罚裁量过程中的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已决犯表现为刑罚执行过程中的减刑或消除犯罪记录  相似文献   

8.
立功制度是我国惩办和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在刑法中的具体化和法律化.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了瓦解犯罪分子。提高办案效率,节约司法资源的积极作用。但由于法律规定的简单化和司法实践的复杂化,立功制度也暴露出诸多不足和问题,影响了国家刑罚权的实现.不利于实现对罪犯进行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的刑罚目的。为掌握立功制度在当前刑事审判中的适用情况,促  相似文献   

9.
关于完善我国刑法中立功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立功制度是指刑法对于犯罪分子的立功表现予以刑事责任上从宽处理的制度。根据立功制度的立法方式 ,可将立功制度分为单纯立功制度与附属立功制度两类。我国刑法中的立功制度存在诸多缺陷 ,要弥补这些缺陷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明确“立功表现”与“重大立功表现”的含义及界限 ,尽快填补我国刑法中有关立功制度的空档 ,彻底纠正我国在立功制度价值取向上的功利色彩 ,科学地排列立功制度的刑法规范。  相似文献   

10.
我国立功制度的价值观念是功利主义,虽然有其积极意义,但因其排斥刑法正义观而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许多弊端。本文认为,在设置该制度时应以正义观为主兼顾功利主义;立功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立功行为的本质是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自首与立功司法认定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首从宽与立功抵过是我国刑罚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的重要法律表现。正确理解与适用自首和立功制度,对于及时侦破刑事案件,充分、有效地分化、瓦解犯罪分子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斯,本章拟就自首与立功制度在司法适用过程中遇到的若干争议问题,作些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有关立功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功作为一项重要的刑法裁量制度有其存在的重要意义,但是现行刑法规范对立功制度的表述比较粗糙和过于笼统,致使立功情节的认定在实践中逐渐呈现出泛滥的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司法实践中对立功情节认定的混乱,从而影响了立功作用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13.
论帮助立功的价值及其规范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帮助立功能否归属于立功,在实践中存在着重大的理论争议和司法困惑,深入思考引发此种困惑的制度根源和价值根源,有助于反思和把握帮助立功的价值.从理论上讲,帮助立功应当归属于立功,它有着自己值得关注的规范结构;从正义和功利的角度思索,帮助立功也有自身的独立制度价值并符合立法上设置立功制度的初衷和旨趣,需要防止的只是帮助立功制度的司法异化现象并严格限制其存在范围.  相似文献   

14.
立功制度实务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刑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规定,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具有协助司法机关工作的属性,或者对国家、社会有利的行为。尽管刑法及司法解释对立功制度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由于实践的多样性,刑法理论界与实务部门围绕立功制度的认定问题仍存在较多的分歧,难以形成一致意见,这不仅造成理论上的困惑,也造成司法实践的不统一。本文拟对立功制度司法认定中几个问题作一探讨,以期对司法实践能有所裨益。一、立功信息…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1997年《刑法》第六十八条明确规定了立功,将其作为独立的量刑制度。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98年《解释》)第五条细化了立功的表现形式。但是笔者发现,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对"协助抓捕同案犯"行为能否构成立功把握不准,影响了司法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6.
认定立功历来是司法实践的难点之一,当前对立功的司法审查程序存在诸多细节上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在于对相关程序的规范。而在对立功进行司法审查中,其难点有三,即:对立功线索的司法审查、立功"查证属实"的司法认定、对"协助抓捕型"立功的司法认定,本文立足司法实践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立功制度是我国重要的刑罚裁量和执行制度,在刑法中有独立地位和较完整体系,在实践中受到司法机关、犯罪分子等各方诉讼主体的欢迎。该制度具有久远的历史和政策渊源,但在司法实践中却出现了一系列异化现象,反映出该制度:违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违背正义、平等原则,立法思路存在误区等多重问题。为了避免出现扭曲人性,构陷法治的结局,应当有步骤地取消立功制度。  相似文献   

18.
现行刑法中的立功制度在价值追求上过于功利,立法技术不够完善,缺乏严格的认定程序,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各种不正常的立功现象。建议限制法定立功的范围,只将危害国家安全罪、毒品犯罪、和恐怖活动犯罪做为立功的法定从宽处罚情节,其它立功行为只做为酌定量刑情节处理,并建立专门的立功认定机构,规范立功认定程序。  相似文献   

19.
张磊 《天津检察》2007,(2):33-34
立功制度是我国刑法适用中富有特色的重要制度,其立法目的既在于鼓励犯罪嫌疑人用实际行动悔罪、改造.也在于创造条件侦破案件、提高打击犯罪行为的效率。立功制度在《刑法》第68条和《监狱法》第29条分别有规定,厘清这两条规定有何区别,对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立功制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法》第68、78条和《监狱法》第29条对立功行为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但司法实践中,由于具体情况纷繁复杂,对准确认定犯罪分子是否有克功行为造成了一定的因难。笔者认为,认定立功应与认定犯罪构成一样,应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下面,就以《刑法》第68条规定的内容为基础,结合司法实践对立功的认定进行论述,不妥之处.请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