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通过数字技术实现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源转化,是知识经济时代全球文化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山东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必须解决好的重要课题.立足当今科技发展,深入分析我省文化资源数字化在资源底蕴、信息产业发展、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具备的条件优势,关键要从资源教据库建设、软件技术开发、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数字博物馆建设、领导协调、政策保障等角度,提出加快推进我省文化资源数字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浅析安徽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机遇、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省旅游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本文通过对我省旅游业发展机遇和存在问题的剖析,从整合资源、形成特色、打造我省旅游新品牌和拓展空间、优化环境、展现我省旅游新魅力等方面提出加快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海南人大》2006,(6):F0002-F0002,I0001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增强全社会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法律意识,进一步推动我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4.
企业上市,对促进企业做强做大、发展经济意义重大。多年来,我省在推动企业上市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着上市公司数量少、融资规模小等问题。应强化组织领导,积极培育上市资源,制定扶持政策,加大推介力度,进一步推进我省企业上市步伐。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以来,四川省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1991年至2000年全省GNP年均增长31.8%,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5.4%(以当年价计算)。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省城市化进程亦相应加快,城市逐渐成为我省区域经济中的核心力量和主体。但我省长期以来是一个农业和资源大省,城市化起点较低,加上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省城市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以下就我省城市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作一探讨。 一、城市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但城市化整体水平仍然较低 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是产业布局的重要依托。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作为我省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通过近20年的发展,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经济在我省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接近全省的一半份额。(详见表1)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传统的粗放式的农业发展方式,造成农业资源消耗大、浪费严重,利用效率低、污染严重等问题.推进农村和农业节能减排,不仅需要经济手段的支持,还需要法律和政策的支持和调整,尤其是适合我省地方省情的地方法律法规和政策尤为急需,本文提出了措施和建议,以期为我省农业减排工作提供一些观点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省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其它省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问题出在:一是政策落实不到位;二是市场准入门槛高;三是企业融资较困难;四是经营环境不宽松。为了促进我省民营经济的发展,要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的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和融资环境。  相似文献   

8.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政策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但是,在政策执行中,由于经济增长激励的优先性、治理结构的多层次和碎片化、环境政策的公共物品属性、环境资源供给激励机制的缺陷以及公众环保行动动力不足等原因,致使环境政策在实践中执行效率不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理顺环境治理层级结构、促进多政策工具联动以及全方位提升公众环境素养,从而提升环境政策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9.
尽管我省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县域特色经济,但数量不多,县域经济整体上还比较薄弱,而且发展也很不平衡。主要原因既有思想认识问题,又有特色定位、资源利用和投资环境等问题。要大力发展我省的县域经济,就必须充分认识发展县域经济的紧迫性;积极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坚持科教兴县,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大力推进城镇化,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0.
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中期,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制约的压力明显增大.在这一战略转折期,面对区域经济你追我赶的态势,抢抓机遇、争取主动,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创新发展成为了当前我省发展的主题.党外知识分子作为全省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的主力军,对促进我省“转方式、调结构”、“四化两型”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5年共安排了我省国债投资近140亿元(不包括技术改造部分),加快了我省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投资环境,拉动了经济增长。但积极的财政政策必竟是中短期政策,不可能长期化。为解决长期建设国债停发以后投资增量不足的问题,就必须在积极的财政政策淡出前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发挥民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一、启动民间投资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一)、启动民间投资是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保证。近几年,我省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998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9.5%;2001年的全社会固…  相似文献   

12.
在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期间,我省人大代表认真履行职责,不辱代表使命,就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民群众关注的、事关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问题献计献策,在会议上提出了一大批有见地、有份量的意见、建议和议案,其内容涉及优化投资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强环境资源保护、抓好食品卫生安全等方方面面,具有综合性、超前性,并涉及一些新的领域,对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发挥积极的作用。本刊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2008年7月17日,甘肃行政学院举行《政府职能论》、《甘肃经济政策取向研究》专著发行座谈会。由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副教授曹闻民所著的《政府职能论》一书探讨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政府的角色和职能,并对政府的职能配置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梳理。由发展研究所所长、副教授周克全所著的《甘肃经济政策取向研究》一书分析了我省经济落后的原因并对我省的经济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14.
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是增强我省经济实力,推动经济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转移至我省的产业虽然其规模在不断扩大,质量在不断提高、结构也日渐优化、来源较为集中,但是,我省在承接产业过程中也面临诸如劳动力资源不高、企业转移综合成本偏高、市场发育程度偏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挑战。有鉴于此,在承接国内外产业过程中,我省既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生产要素禀赋,壮大其自身的产业基础,又要把建设黔中城市群与建设产业带、产业集群集合起来。既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又必须选择性地引资。  相似文献   

15.
中部崛起背景下湖南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九五”计划中央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以来,我省就积极探索,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与经济结构上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我省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转变。目前,我省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基本上走的是依靠物质资本驱动的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道路。如果不改变这种粗放的物质要素驱动式经济增长方式,省委、省政府所确定的2010年全省GDP总量突破10000亿元的目标就必然受资源和环境的严重制约而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6.
构建武陵山经济圈的思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力图立足全国经济板块的发展趋势,从政策环境、发展环境、资源环境、文化环境等角度,对武陵山民族地区集团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结合目前武陵山区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构建经济圈的思路,探索这一地区摆脱行政区域束缚,重新整合优势资源,走出低水平重复发展的怪圈,增强综合竞争实力,参与中国及至世界经济的分工,实现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省已进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的关键时期,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对我省经济的影响十分明显。其积极方面将有利于我省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不利因素也将对我省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建立区域资源、区域环境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型,运用多系统结构图以及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并构建指标系统进行评价,以广东珠三角、粤东西北四大区域为例,运用因子分析和模糊数学法对区域Ec-Re-En(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系统的评价,探讨各区域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并运用对应分析中因子得分的求解方法及模糊隶属度函数计算总的协调系数,寻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实证结果显示:广东四大区域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呈良好的调整和上升趋势,各区域的调整阶段略有不同,但对环境和生态的重视体现为指标系统的结构的改善,较好地验证广东四大区域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现状,并对广东四大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经过多年的发展,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环境不宽松,需要在思想舆论环境、融资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等方面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省经济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也有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资源约束日趋突出,经济增长模式不合理、生态环境改善缓慢等。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经济政策;完善国民经济的统计体系;开发研究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强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宣传、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