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文圣 《前沿》2012,(18):36-38
理性自由思想是马克思《莱茵报》时期最重要、最核心理论.马克思提出自由是人的全部精神的类本质,而新闻出版是人类自由的真正实现,法律是人民自由本质的真正表达,理性自由的国家是人民精神力量的真正代表.深入解读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自由观,对于我们正确把握马克思早期思想的真谛以及其世界观转变的动因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彭晨慧 《前沿》2009,(10):33-36
理性国家学说是黑格尔的法哲学的核心。黑格尔从自由意 志是法的本质及其自我运动出发,把国家看作是真正的自由意志的实现,是主观意志与客观意志的有机统一的伦理性的整体。这对青年马克思的法哲学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青年马克思正是从自由理性的立场出发,来评判具体的国家制度与具体的法律,斥责封建专制的国家制度与法律是对自由的扼杀,倡导个体与国家整体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龙江  陈金全 《求索》2007,(3):80-82
本文分析评价了自由主义大师哈耶克的代表作《法律、立法和自由》第一卷的法律思想,指出他通过批判建构论理性主义和法律实证主义,重视进化论理性主义,以此作为自己的理论前设,提出在无知观基础上的内部规则即自由的法律和外部规则即立法的法律两种法律观的各自特性,对它们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认为自由的法律优先于立法的法律,但立法的法律仍然必要,在内部规则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时,立法的法律应该发挥对自由的法律的修正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以马克思的早期法律思想的形成过程为背景,展示这位人类思想的“泰斗”冲破德国古典法哲学的窠臼,走上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法学认识路线的演变及其意义。 一 近代德国古典法哲学思潮,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以前西方法哲学发展的最高理论成就。反抗专制、追求自由的理性精神同软弱无力的妥协态度并存,构成了它的基本特征。这种两面性在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把其法律观的革命性因素深深地隐藏在艰深晦涩的词句后面,显示出浓厚的思辩色彩。青年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正  相似文献   

5.
张维新 《前沿》2010,(3):39-41
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此书的由来。卢梭在"社会契约"问题上与霍布斯、洛克有不同的观点。第二部分阐述了有关自然权利、社会契约、法律等问题,卢梭认为,法律的目的是保障人的自由,法律的前提是因社会契约而成的理性共同体,法律的核心主题是政治法。第三部分对卢梭的法律思想作简要的评述,卢梭的法律观具有强烈的人民性、主题多样性,卢梭的法律观体现了正义论的法律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论法律语用推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长建  李国强 《前沿》2009,(10):63-68
法律语用推理就是在现有的法律规范不能适用的疑难案件 中,法官通过正当性论证寻找与特定情境的案件事实相契合的大前提,进而推理出结论的一种法律推理形式。法律语用推理的特点是:对语境的依赖性;根据语境增删大前提;推理过程不具有普遍性;"主体间性"法范式;论证的思维方式。法律语用推理适用于疑难案件,即与当初制定法律时所针对的情境发生了变化的案件。  相似文献   

7.
法律哲学     
我们已说过:法律哲学题目是“正当法”、“正义”。因此,其两项根本问题是:其一,什么是正当法?以及其二,我们如何认识及实现正当法。两项问题合起来成为法律哲学的任务。一项理性的正义理论,作为对实证法的评价标准,因而同时也发展出一项法律效力的学说。  相似文献   

8.
吴建功 《求索》2012,(10):165-167
法律适用方法正当性意指法律适用的手段具有适当性、法律适用的程序具有合理性、法律适用的结果具有公正性。法律适用方法正当性蕴涵了法律的实践理性品质。法律方法正当性在推动法制进步、社会昌明、规范和约束司法者行为等方面体现了方法论的正义性。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论述过大量的道德与法律问题,其中蕴含着独具特色的道德与法律关系思想。他们主张阶级意志是道德与法律两种社会规范的表象,而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由物质生产关系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式;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道德上亦是如此,“不被撕裂的良心”构成最为基础的道德权利;无论道德主体还是法律主体,其思想与行为都是动机与效果的统一;道德与法律各有各的自律和他律,对自律要求的程度以及出于习俗舆论抑或刑罚威慑分别构成两种规范在自律和他律来源上的区别;不谈自由意志、人的责任能力、自由与必然之间的关系就无法把握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自由与秩序由此成为两种规范关系之范畴论的落脚点。以上五对范畴是马克思恩格斯相关思想中的核心范畴,并构成他们道德与法律关系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公安研究》2009,(6):94-94
刘杨在《河北法学》2009年第2期撰文认为,法律实证主义作为西方法哲学史上与自然法学派相对立的思想流派,始终饱受误解和质疑。法律实证主义的问题意识是深入领会其良苦用心和精神实质的关键。自然法学派与法律实证主义的法律观都具有批判与保守、灵活与随意、确定与僵化的两面性。法律实证主义以形式正义取代实质正义,以合法性诠释正当性,  相似文献   

11.
《莱茵报》时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的“起点”,具有重要的思想史价值。“自由”无疑是这一时期马克思关注的主要问题。然而,当前学界对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自由观的部分认识有待澄清:误认为马克思是一位自由主义者,误认为马克思此时仅仅追求新闻出版自由,误认为马克思此时仅仅希望通过理想立法来实现自由。这些有待澄清的认识往往忽视了“自由”与“自由主义”的区别,忽视了马克思在这一时期一以贯之的物质关切与建构思考。马克思这一时期对自由问题的理解已经表现出对自由主义的不满与超越,他批判消极自由的狭隘性,初步显露出阶级分析的方法,并提出“真正的自由主义”以彰显自己自由观与自由主义的区分;同时马克思已经开始涉及对物质利益的考察,初步构建了全新的权利-能力型自由,强调自由的实现能力与物质基础;最后他还呼吁善法的构建与法律承担者的责任,并开启了对社会改造的自由实现路径初步认知,开始向共产主义迈进。  相似文献   

12.
邵莹 《新东方》2007,(9):44-47
法律推理是现代法学、特别是法理学关注和研究的基本问题。法律推理是法律适用中的一种思维活动。它以确认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则作为推理的已知前提,其目的是为法律判决的结论提供正当理由,以论证具体案件的判决结论的可靠性、正当性和合理性。法律推理有形式推理与实质推理之分,即本文所阐述的逻辑论证与经验判断。  相似文献   

13.
法律如何获得正当性是困扰现代法治国家的一个核心问题。而对于正当性概念自古就有主观面相和客观面相两种争论。发展至今,程序规则成为主客观统一的中介。于是,有关法律正当性也就自然而然地集中于有关立法程序规则的设置上。对此,本文进一步认为,只有确保充分实现论证的立法程序规则才能发挥其向法律输入了正当性的功能,因此,是立法论证构筑了现代法律的正当性基础。  相似文献   

14.
周鹏 《理论月刊》2014,(5):28-34
马克思人学思想是核心层、价值层、策略层的有机统一。其中,核心层科学地分析了人的本质,确立了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科学性;价值层站在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的立场上阐述了人对自由的追求、人的解放,明确了马克思人学思想的价值性;策略层针对自由资本主义社会的时代事实论述了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和方式,凸显了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时代依赖性。从层次上对马克思人学思想进行划分为我们解决如何对待马克思人学思想、如何评判苏联模式、如何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行政自制的三层结构——和谐社会的行政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行政权的制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之一,相对于“他制”的外部制约,行政自制是一种内部制约,是行政权在道德、法律、规则下的自我约束。道德自制为自制结构提供价值指向和主观要求,法律自制为自制结构提供合法基础,而规则自制则以其灵活性把道德要求和法律约束同时贯彻到行政人员的日常行为之中,三层自制共同构成了对行政权进行自我约束的有效通途,也构成了和谐社会中政府与公民之间和谐关系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唐健飞 《湖湘论坛》2007,20(3):8-10
人权的诞生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评判标准的诞生,是人们对现实世界不满又饱含理想追求的价值符号话语,人权的存在只是作为一种价值标准的话语事实存在,它不是制度事实.西方传统对于人权的正当性论证都有其无法克服的逻辑基础困惑.人权的正当性只有在具体社会历史境域中才能证成,论证路径必须完成从理性逻辑到历史境域、从事实人权到人权信仰、从绝对人权到相对人权的转向.  相似文献   

17.
刘国华  刘新熙 《前沿》2004,(11):176-179
“一物数卖”是典型的“二律背反”现象 ,即两个都正确的原则、制度在运作中却产生矛盾。笔者将用传统法理学方法和新兴法经济分析方法 ,以案例为切入点 ,从其产生的原因、正当性到利益的理性衡平视角 ,论证“善意违约”的正当性 ,并进行现行法诠释和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8.
"能分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是中国学生法治意识核心素养的要求,体现了国家对培育学生法律素养的高度重视。法治教育的价值在于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引导学生运用法律思维思考问题,在社会生活中,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在遇到问题或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及时寻求法律的帮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韩红俊 《前沿》2006,(10):126-130
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是马克斯.韦伯法律社会学思想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它的产生与韦伯把法律纳入社会理论的分析框架密切相关,它是运用韦伯研究方法中的法律理想类型阐释法律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关系的工具。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的划分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却产生了韦伯关于“英国法”的困惑,在反思形式理性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法律的伦理化。  相似文献   

20.
乔春梅  李敏 《求索》2013,(9):98-101
必然与自由是哈贝马斯与马克思共同关注的理论主题.也因此导引出对人类根本解放问题的有区别的共识.区别的来源即是具有本质区别的自由观。即基于劳动和基于交往的对立.马克思强调人的自由在于解放生产力以及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哈贝马斯强调规范人们之间的交往行为从而达到理性的沟通与自由。可以看出。形成于晚期资本主义的哈贝马斯自由观从时代性上显然是对形成于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马克恩自由现的一种发展。本文重点探讨哈贝马斯对马克思自由观的承继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