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侨、历史学科组讨论的中心议题是:战后东南亚华侨、华人变化发展及其趋势。参加本学科讨论的所内外的同志有35人,提交论文22篇。其中论述战后华侨、华人问题的文章有11篇,论述东南亚华侨史其它问题的文章有10篇,涉及华侨史料的文章有一篇。围绕着中心议题,与会者着重讨论了下列几个问题:一、关于对战后华侨、华人变化发展特点和趋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80年代末以来,东南亚国家的华文教育政策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多种因素促成的,也是与前阶段相比较而言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各国的华文教育政策作一简单的回顾。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南亚国家华教育政策的回顾战后初期,东南亚国家政府普遍对华文教育采取放任政策,使各国的华文教育一度得到空前的发展。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各国先后摆脱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的独立统一,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采取同化华人的政策,因而华人教育也遭到限制、打击甚至取缔,以致逐步走向衰亡。按各国具体政策的不同,不致可分为以…  相似文献   

3.
一、序言东南亚地区集中了海外华侨、华人的80%以上人口,东南亚各国的华侨、华人对居住国的战前与战后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当地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何看待、对待当地华侨、华人的经济地位与经济力量,历来是东南亚各国政府的华侨、华人经济政策的重要课题,从而也是影响东南亚各国华侨、华人经济发展命运的重要课题。除了泰国之外,东南亚地区各国在战前都曾经长期沦为西方殖民国家的殖民地,泰国也是西方殖民国家所控制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战前西方殖民主义者为了达到其在殖民地进行“分而治之”的政策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前,东南亚约有2000多万华侨华人,占海外华侨华人总数的70%。华侨华人在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东南亚地区形势以及华侨华人自身的不断发展,未来华侨华人在联结中国与东南亚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 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各国都相继建立和恢复了正常的外交关系,东南亚各国也对其华侨华人政策作了相应的调整:一是改变以往对华侨华人强制性的同化政策,普遍采取较温和、宽松的政策对待华侨华人。例如:在入籍问题上,允许华侨自愿选择当地国籍。二是改变  相似文献   

5.
战后初期闽籍华侨复员东南亚问题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政府侨务部门面临一个繁重而严峻的任务——使在战争中被迫流离居留地的华侨返回原居留地恢复生活、生产及规划移民。由于战后东南亚各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经济上百废待兴等主客观原因,东南亚各国政府对华侨的复员和移民采取了限制态度,使复员和移民的事业充满了艰难险阻。本文拟根据馆藏档案资料,对战后东南亚闽侨复员与移民交涉及遣送进展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战后菲律宾对华侨、华人的政策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战后初期至6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实行“菲化政策”,第二阶段是从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菲政府的华侨、华人政策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以“加快同化、放宽入籍、充分利用”为主。第三阶段是80年代中期至今,菲政府注意到华侨华人的经济实力,采取各项有利于华侨、华人经济发展的措施来调动华侨、华人投资菲律宾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菲经济的迅速发展。菲政府各个时期的华侨、华人政策,、对华侨、华人的经济发展发生了重大的影响。战后获得政治独立的菲律宾…  相似文献   

7.
周中坚 《东南亚》2004,(2):34-45
东南亚华文报刊个别萌芽于 1 9世纪前期 ,部分诞生于 1 9世纪末期 ,2 0世纪初开始形成群体并开始其主要的历史进程。在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 ,随着中国和东南亚历史的发展 ,东南亚华文报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百多年来 ,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从沦为西方的殖民地半殖民地 ,到相继取得国家独立并开始实现国家现代化 ,东南亚华文报刊也相应地经历了从华侨喉舌到华人桥梁的演变 ,经历了从植根于祖国中国到移根于所在国的变化。这个过程同华侨变为华人 ,同华侨“落叶归根”到华人“落地生根”的变化是一致的。一、东南亚华文报刊的出现在东南亚…  相似文献   

8.
评战后日本对华侨华人问题的若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华侨、华人社会华侨、华人社会是日本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华侨社会结构、华侨团体、帮派、华侨人口变迁、华人社区、唐人街、华人的家庭与婚姻、华人宗教信仰、华人风俗习惯、华侨秘密会社等等。战后在日本出版的研究华侨社会的著述,择其重要者可以举出下列数种:内田直作的《日本华侨社会研究》(1950年),吴主惠的《华侨本质的分析──华侨的社会学研究》(1961年),河部利夫的《东南亚华侨社会变动论)(1972年),中村孝志编《东南亚华侨社会》(1972年),戴国辉编《东南亚华人社会的研究》(1972年),…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中后期,东南亚殖民政府在新的形势下调整了对华侨的政策,开始实行经济上限制华侨,政治上歧视华侨的政策。其对华侨政策的转变既有客观上的原因,也有主观上限制华侨力量发展加强殖民统治的目的。殖民政府限制歧视华侨的政策对东南亚华侨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使华侨在东南亚的生存发展环境恶化;另一方面,又激发了华侨爱国心,促使华侨回国投资的兴起。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侨务、外事、涉外经济、旅游、教育、研究等部门及上述部门业务人员、研究人员、教学人员工作、教学和学习上的需要,《战后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华人政策》一书将于1989年12月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由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与广州华侨研究会合编,由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华人问题研究室组织撰写。具体执笔者黄滋生、王绵长、萧永坚、黄松赞、黄昆章、廖小健、林锡星、彭天、郑焕宇都是具有高、中级学术职称,对各有关国家华侨、华人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基本特征泰国华侨发展的历史和其它东南亚各国不同,它具有以下一些特征。第一,这个国家的多数民族泰族是从中国本土南迁到泰国的种族,而泰国的华侨主要是出身于广东、福建等华南地区,他们在人种上相近似,在语言、风俗、宗教等方面也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比较容易进行通婚和归化。  相似文献   

12.
战后四十年来,印度尼西亚华侨、华人及其资本和经济力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对这些演变除了与当时的历史发展、政治、经济及社会等国内外政局的发展变动密切有关之外,还可以从印尼政府的华侨、华人经济政策来考察。印尼政府的华侨、华人经济政策,可以分为两个历史时期来分析,即苏加诺政府统治时期(1945—1965年)和苏哈托政府统治时期(1966年—现在)。这两个政府统治时期对待华侨、华人的经济政策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笼统地评论他们对华侨、  相似文献   

13.
战后,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改变,海外许多华侨纷纷从原来的侨居地迁出,再次进行移民。战后大量华侨的再移民,使世界华侨人口发生了地区性的变迁,在国际上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社会现象。本文试图从宏观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一些论述和探讨。 (一)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由于历史上的各种原因,许多中国人被迫离开祖国,移民到海外一些国家,在这些国家繁衍和发展。可是,战后,一些国家的华侨又纷纷通过各  相似文献   

14.
陈嘉庚先生不仅是著名的华侨领袖、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而且也是一位对东南亚侨居国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杰出人物。他一生的活动,不仅在神州大地,而且在东南亚乃至世界范围,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作用。早在二、三十年代,陈嘉庚先生就引起了外国的华侨研究家及有关人士的注意,并在他们的著述中有所记录和论述;战后,随着陈嘉庚的影响日渐扩大,外国学者系统研究陈嘉庚的论述等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日本在“政治大国”战略的驱动下,加强了对东南亚的外交攻势,进一步密切了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等方面的关系。特别是1997年至17—14日日本原首相桥本龙太郎东盟五国之行后,日本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日本积极发展与东南亚的政治关系1.东南亚地区形势的变化,促使日本对东南亚政策作出新的战略抉择。目前,东南亚地区的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概括地说:一是东盟作为亚太地区独立一极的形象日渐突出;二是东南亚地区经济增长令全球瞩目。为此,桥本政府拟定了一份被称为“桥本理论”伪加强与东…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战后现代化、产业化的发展,东南亚国家同样发生了传统的家庭结构和功能嬗变、城市化、失业、贫困、养老等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从而产生了创建和完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需要.东南亚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独立于欧美福利国家经验的自身发展经验的探索,它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学习和借鉴欧美社会保障制度并依照自身的特点加以改进的.  相似文献   

17.
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东南亚各国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是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东南亚各国对战后特别是60年代形成的集权型政治结构或强调国家干预的经济体制,进行了新的调整或改革,总的趋势是更重视扩大民主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而东盟和非东盟国家关系的改善和合作的加强,则使东南亚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随着其经济日益发展、独立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日益增强,东南亚国家首先是东盟在国际事务中,也开始更多地发挥其维护东南亚地区利益和各国利益的独立作用,形成了亚太地区的又一支重要力量或称又一极。  相似文献   

18.
菲律宾政府的农村开发战略在战后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本文在分析战后不同时期的农村开发战略的基础上,探讨其变化原因、实施效果以及经验教训。一、以扩大耕地面积,农村人口重新安置为中心的农村开发战略菲律宾政府在独立后至六十年代末期,对农村的开发主要采取以扩大耕地面积,农业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关于华侨、华人战后变化及其发展趋势的讨论日趋“热门”,不断深入。华侨研究工作者能把视线逐渐转向较为现实的问题,无疑是一大进步。在多次的讨论中,对华侨、华人在战后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取得了许多共同的认识,但对这种变化的性质和进程却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比较集中的问题有:华侨、华人在战后的变化是表面的形式上的变化,还是实质性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的变化,还是迅速的变化?是顺其自然  相似文献   

20.
沈红芳 《南洋问题研究》2005,(3):30-36,96-97
东南亚国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受到多种经济理论的影响。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多样性与不平衡性的客观现实,决定了政府对经济理论的抉择采取现实和务实的做法。实践表明,东南亚国家政府在制定各个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计划与经济政策的过程中,基本上是多种理论的混合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