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共同过失犯罪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明文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的共同故意犯罪;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这一方面在立法上承认有共同过失犯罪行为,另一方面又不确认其为共同犯罪,这与现实情况及共同犯罪的法理极不相称。因此,我国刑法在立法上确认共同过失犯罪为共同犯罪,并完善共同犯罪人和刑事责任的规定,确属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黄国盛 《中国检察官》2003,(3):72-72,77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具有与单独犯罪不同的特点,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构成一般是指单独犯罪而言的,共同犯罪的犯罪构成显然不同于单独分则的犯罪构成,要使共犯承担刑事责任,需要对一般意义上的犯罪构成加以修正,是以分  相似文献   

3.
共同过失犯罪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1991,(1)
刑法第22条规定:“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这说明我国刑法典没有规定共同过失犯罪。我国刑法之所以没有规定共同过失犯罪,其理论根据是:共同犯罪各个犯罪人的行为不但在客观上要存在联系,而且在主观上还要有共同的犯罪故意.由于过失犯罪人在主观上没有犯罪目的和犯罪故意,因此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是共同犯罪。但是,共同过失犯罪人在主观上是有联系点的,他  相似文献   

4.
在司法实践中 ,常常遇到共同犯罪的刑事责任承担问题 ,虽然关于共同犯罪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 ,法条规定也比较清晰 ,但司法实务中对几种常见的共同犯罪形态的刑事责任以及共犯的法律地位和作用仍有一些分歧。本文就几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观点。一、共同犯罪的概念和责任规定共同犯罪是一常见的犯罪形态。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对共同犯罪中各犯的刑事责任承担 ,即定罪、量刑问题 ,法学理论界与司法界历来颇有争议 ,影响了法律的正确实施。 1 979年刑法典颁布后 ,关于犯罪集团首要分子刑事责任范围问题 ,理论界曾出现了三种观点 :…  相似文献   

5.
龙颖琼 《法制与社会》2010,(12):268-270
共同犯罪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组织犯在共同犯罪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司法实践中已经被使用,但广大的司法工作者对组织犯的认识层面尚停留在一般了解的基础上,对其定罪量刑问题的了解尚不够深刻。本文试图对此进行探讨,使读者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组织犯,以确定其在不同情况下的作用和刑事责任,如何对其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6.
法人共同犯罪的形式及认定王军法人可以有共同犯罪的形式,这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法人犯罪认识深化取得的共识,并为司法实践所证实。一、法人共同犯罪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在我国刑法理论上,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法人共同犯罪是在自然人共同犯罪的基...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是关于正当防卫的一般规定,具体运用到共同犯罪,由于共同犯罪有其复杂的特点,那就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由于共同犯罪内部结构极为复杂,表现态样万别千差,对其中一人或数人能否实行正当防卫,怎样把握防卫限度,难度颇大。例如,共同犯罪有事前通谋的,共谋、教唆的行为能否成为防卫起因?共同犯罪中一部分人正在实施不法侵害,另一部分人却尚未开始或已经中止、结束不法侵害,能否对所有的共同犯罪人都实行正当防卫?二人以上在共同故意实施犯罪过程中,个别共同犯罪人超出共同的犯罪故意又犯他  相似文献   

8.
共同过失犯罪是指二人以上违反共同注意义务,共同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共同犯罪形态。与共同故意犯罪相对,共同过失犯罪也是共同犯罪形态的一种。虽然传统刑法理论只承认共同故意犯罪形态,但是从过失犯罪的本质以及共同犯罪的本质上看,承认共同过失犯罪有着理论及现实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认为共同过失犯罪有其特定的内涵,提倡共同过失正犯概念,有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法第22条第2款规定:“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这一规定说明我国刑法按照共同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仅限于二个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但同时也说明了共同过失犯罪是客观存在的。在司法实践中,共同过失犯罪现象也时有发生,且较之单独的过失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更为严重。因此,研究共同过失犯罪以及如何运用刑法同这种犯罪现象作有效斗争。是有着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司法职务共同犯罪成立的要件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司法职务共同犯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与司法工作人员,或者司法工作人员与非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共同故意实施犯罪。司法职务犯罪中的共同犯罪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主客观要件:犯罪主体。司法职务...  相似文献   

11.
一、成立共同犯罪应当具备哪些条件?构成犯罪集团的条件及其特点是什么?我国刑法对于共同犯罪人是怎样分类的?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在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所谓共同犯罪的故意,是指各共同犯罪人通过意思联络,知道自己是和他人配合共同实施犯罪,认识到共同犯罪行为的性质以及该行为所导致的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如果行为人并不了解他人真正的犯罪意图,不清楚他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的性质。而是被他人蒙骗或者出于自己的错误认识,在错误理解犯罪性质的情况下参与他人实施的犯罪。则不能认定该行为人与他人实施了共同犯罪。而应当依据该行为人的犯罪实际情况。按照主客观一致的原则正确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13.
项谷  张菁 《犯罪研究》2009,(2):66-72
共同犯罪作为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的犯罪,与单独犯罪相比,是一种更具复杂性和社会危害性的犯罪形态,不仅结构形式多样,并且在很多情况下,各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处的地位各异,所起的作用大小也各不相同。区分共同犯罪中的主从犯,准确界定各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对于犯罪分子量刑具有重要意义,使刑罚的轻重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实现罪刑相当、罪刑均衡。  相似文献   

14.
共同犯罪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刑法第二十二条)由此可以看出,成立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主、客观两个方面的要件。  相似文献   

15.
因果关系是刑法学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而共同犯罪的因果关系具有不同于单独犯罪的特点,其复杂性更是不言而喻。在共同犯罪的情况下,二人以上的危害社会行为是犯罪结果发生的共同原因。因此在具有共同犯罪故意的前提下,二人以上应对危害结果共同承担刑事责任。为使刑事责任个别化,就必须区分各行为人的危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明确把共同过失犯罪定位于一般过失犯罪之中,否认共同过失犯罪为共同犯罪。在司法实践中,司法人员通常运用共同犯罪理论来解决在法律规范上不认为是共同犯罪的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因此,有必要对共同过失行为构成犯罪后的每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单独研究,笔者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7.
高峰 《法制与社会》2011,(36):266-266
共同犯罪是社会犯罪现象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犯罪现象,其人数多,形态复杂,社会危害性大,因此在刑法总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因此,在共同犯罪中共犯人的主观意识联络就显的格外重要.本文主要着眼于共同犯罪联络发生的时间,来探讨共同犯罪意识联络对该共同犯罪成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共谋而未实行,不构成共同犯罪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出,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在主观方面,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在客观方面,各共同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只有同时具备这两方面的条件,才能构成共同犯罪,如果只有客观行为的联系而无共同的犯罪故意,或者虽然有共同犯罪的故  相似文献   

19.
张熠 《法制与社会》2010,(33):273-273,275
目前,共同过失犯罪已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犯罪现象。但由于我国刑法明确规定,共同犯罪为共同故意犯罪,因此共同过失犯罪是否成立以及是否成立共同犯罪一直未得到法律上的确认。本文认为刑法理论需随实践发展需要而不断完善,应当摆脱传统共同犯罪的定义限制,将传统共同犯罪理论扩张为适应刑法发展需要的共同故意犯罪与共同过失犯罪。  相似文献   

20.
共同经济犯罪中的数额认定问题研究刘宪权在共同故意实施经济犯罪中,对每一个共同犯罪成员应如何确定刑事责任,这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如同单个人实施经济犯罪一样,以共同故意实施的共同经济犯罪的刑事责任,也应当以数额作为主要根据。因为,在共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