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0 毫秒
1.
台湾民众统独心态的形成和变化受着特定时空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特殊的历史境遇使台湾民众产生了浓重的悲情意识和台湾情结;两岸长期敌对和分隔状态使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产生疏离感;经济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使台湾民众形成自我优越感;“台独”成为台湾当局主流意识形态,严重冲击和操控着台湾社会心理。未来存在诸多促进民心向统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前两岸间的主要矛盾是统独之争。认同一个中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岸存在着和平统一的可能;强调“台湾主权独立”,两岸的冲突将不可避免。无论是“法理台独”或“事实台独”都不可能得逞。“台独意识”与“台湾意识”有本质的不同。真正的爱台湾,就必须考虑台湾社会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主流民意,以台湾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依归,爱台湾和爱祖国并不矛盾。中国人民的武装力量是用来对付外国干涉者和“台独”分子的,而决不会用来对付台湾人民。  相似文献   

3.
自李登辉主政以来,台湾政局的变化错综复杂。通过对台湾当局统独政策的变化、台湾政治体制的变化、台湾政治权力格局的变化和台湾民众统独心态的变化的分析,可以摸索出台湾政局变化发展的脉络。从目前台湾政局走势来看,统一大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对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进一步加强对台工作,主导两岸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台湾"3·20公投"的结果,一方面表明和平、稳定与发展仍是台湾民意的主流,这一主流民意是导致陈水扁等人策划的"3·20公投"流产的主要原因,是制约台独势力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也表明仍有相当一部分台湾民众的民意受到了台独思想的蒙蔽,反对"台独"、遏制"台独"的形势十分严峻,任务十分艰巨.今后我们应当继续高扬"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旗帜,进一步做好争取台湾民心的各项工作,促进台湾民众的民意朝着反对"台独"、有利于和平统一的方向转化,形成对"台独"更加有力的遏制.  相似文献   

5.
台湾"3·20公投"的结果,一方面表明和平、稳定与发展仍是台湾民意的主流,这一主流民意是导致陈水扁等人策划的"3·20公投"流产的主要原因,是制约台独势力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也表明仍有相当一部分台湾民众的民意受到了台独思想的蒙蔽,反对"台独"、遏制"台独"的形势十分严峻,任务十分艰巨.今后我们应当继续高扬"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旗帜,进一步做好争取台湾民心的各项工作,促进台湾民众的民意朝着反对"台独"、有利于和平统一的方向转化,形成对"台独"更加有力的遏制.  相似文献   

6.
“一国两制”符合海峡两岸的基本国情 ,体现了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符合台湾社会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主流民意 ,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证明了“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具有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台湾基层“三合一”选举(县市长、县市议员和乡镇市长),在12月3日终于落幕了,蓝军特别是国民党取得重大胜利,绿军特别是民进党遭到惨败,这是台湾民众的主流民意,实际上从去年12月的“立委”选举就已经显现。这也是我对台方针政策赢得岛内民众的理解、肯定和支持的结果。这次选举国民党和民进党都输不起,全力以赴,动员群众,使出招数,互攻互守,一个是“势在必得”,一个是“抢救危机”,为了赢得选举,不择手段,贿选、揭弊、造谣、“抹黑”、“抹红”、“抹黄”满天飞,被称为“政治流感”在台湾发烧。这种恶质化选举,是对台湾“民主”政治的讽刺…  相似文献   

8.
近来,台湾当局调整防务战略,致力于武力抗统,谋求在强化防卫固守的基础上加大反打击能力,加快研发进攻性战略武器,加大武器采购力度,并在加入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台湾几大政治力量在武力抗统上的一致性,及美国反华势力不断提升对台军售层次,使祖国统一大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台海形势日渐紧张。必须抓住美国对台军售和台湾当局台独诉求、台湾民众统独心态三大重点,采取有效的因应对策,加大反军售、反台独斗争力度,加强对台工作,尽早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相似文献   

9.
两岸关系的实质是如何摆脱历史因素纠葛去“建设共同家园”。两岸之间的统独之争,从长远看其实是制度之争,归根到底是对一个更美好制度与核心价值的选择问题。影响两岸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人心向背。中国大陆确定的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与台湾广大民众追求的公平、合理、民主有序的核心价值是一致的。这必将对两岸的最终统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台湾社会本土化与民主化的发展,特别是选举的全面展开,台湾民意走向成为影响两岸关系政策的重要因素,台湾社会环境的变化与社会心理成为制约与影响两岸政治谈判的重要因素.目前,台湾社会主流尚不支持两岸开展政治谈判.在大陆崛起的背景下,台湾民众 焦虑感上升、自信心丧失,对两岸政治谈判抱有疑虑甚至充满恐惧,视政治谈判为统一谈判.其根源在于台湾社会尚未树立正确的两岸观.  相似文献   

11.
半个多世纪以来,海峡两岸的同胞生活在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因而在一些涉及两岸关系的重大问题上,看法有很大差异。台湾同胞由于生活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了许多复杂的心态,给我们的对台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通过对数十位台湾学者的采访,从台湾同胞关于“国家认同”的心态、“两岸政治定位”的心态以及台湾民众的“统、独”心态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以为我们的对台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处于权力意志与民意张力最直接连接点的基层维稳行动,被视为国家有效治理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基层维稳运行机制的缺陷主要表现为:维稳参与主体的单一性,维稳应对手段的单一性,维稳评价方式的单一性。这种非理性的维稳机制形成的原因在于社会组织与民众参与维稳的渠道不畅通、政府维稳与民众维权的力量不均衡及权力意志与民意的整合不到位。要有效解决目前基层维稳机制存在的非理性化问题,应当在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构建多元共治的维稳新机制,即:构建多元化的基层维稳参与机制、构建多元化的基层维稳应对机制及构建多元化的基层维稳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3.
政党轮替与民进党上台后,台湾社会治安恶化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止,相反,各项指标显示岛内社会稳定形势仍不容乐观。2000年后台湾治安持续紊乱与其社会转型密切相关,陈水扁当局“政治挂帅”也难辞其咎。虽然岛内公民社会的建构、民众理性的觉醒及当局管理的增强,客观上有利于改善总体治安形势,但“统独”纠纷及台澎最终政治定位将长期困扰其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4.
公民享有言论自由和知情权,有权通过网络了解社会事件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网络这个新型媒介中公众自由讨论社会事件并逐渐形成一个主流意见,叫做网络民意。这种网络民意往往会因为同法院认定的案件事实存在冲突而质疑法院的判决,并对法院的审判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何在充分保障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同时加强对网络民意的规制,使民意和司法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已成为新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5.
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民意心理基础是台湾民众的中国国家认同,因此,台湾问题是台湾的民心取向问题,是台湾民众的中国国家认同问题。面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民众在中国国家认同上的错位乃至危机,推进两岸经济交流,加强两岸相互了解,塑造两岸共同记忆,厚植两岸共同利益,最大限度地增加有利于台湾民众中国国家认同的元素,才能真正推进“先经后政,先易后难“这一对台工作新思维,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为解决两岸政治难题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心理学的视角分析新形势下的台湾民众的心态,试图探索促进两岸民众感情和心理融合的有效途径,探讨改变台湾人民对大陆各项政策认同度的有效策略,力求为政府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对台心理统战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民意主义要求法官像民众那样思考,要善于体恤民意,因为法律是为国家统治阶级而服务的,在我国人民群众就是统治阶级,因此适用法律必须以民意为标准,而法意主义者却主张法官像精英法律人那样思考,视法意如圭臬,因为法治就是法官按照法律进行治理,于是这两种声音的激烈碰撞将法官带入了选择困境。法官应将法意作为判案的终极依据,但又应审慎地对待民意,惟有如此,才能更好的实现正义,造福民众。  相似文献   

18.
台湾社会由于所经历的历史与所处的岛内外环境的特殊性,它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都有它的特色。台湾民众因迁居台湾的先后差异,产生不同的身份认同,在政治上遭到各种势力的利用,使得身份认同即省籍倾向成为政治倾向的重要划分标准,同时省籍矛盾和统独矛盾交织在一起,成为台湾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也是台湾历次选举中斗争的焦点。一、社会文化根源台湾社会的人口结构被分为四大族群:闽南人、客家人、外省人、原住民。其中闽南人、客家人、原住民是1945以前就生活在台湾的,又叫做本省人。外省人是指1945年以后,特别是1949年前后跟着国民…  相似文献   

19.
台湾政坛被描述成"蓝天绿地",这基本上代表了当前台湾的政治对比现实。台湾政治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血缘文化纽带关系与台湾人的本土化倾向之间的矛盾,几乎所有台湾民众内心都有这两方面的情节。从其竞选和执政的政策特点来看,无论泛蓝阵营还是泛绿阵营,都试图贴近两者之契合点和中间地带,以获取民意来获取并巩固政权。本文将从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的角度,结合台湾蓝绿阵营民众的具体政治心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畅通的民意表达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首要环节,不断拓宽民意表达渠道、丰富民意表达形式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政治传统——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延续和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民意表达已经在理念上日益成熟,制度上日臻完善,形式上日益多元。当前民意表达形式多元,但依然面临渠道不畅通、制度不完备、表达阶层差异大等局限。为此,可通过固化官方渠道、强化网络渠道、优化综合渠道,拓展和提升民意表达的空间与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