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哥伦布的历史文献资料和各种文本的传记比同时代的其他任何历史人物都丰富。然而,关于哥伦布的国籍、出生地、出生日期和履历等基本史实,至今尚无定论。本文无意探讨这些问题。因为避开这些枝节问题,并不影响对这位“世界公民型”人物的评价。本文所探讨的是,关于哥伦布开历史先河,成功地4渡大西洋和促成欧、美两大文明汇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哥伦布之所以成为世界性人物,主要是因为他“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对他的评价实际上是对他“发现”美洲的评价。在涉及这个问题时,我们不能不看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整个旧大陆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而对新大陆又起了不小的破坏作用。那么,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客观地、准确地、实事求是地去评价这样一位历史上有过重大发现的人物,是摆在史学界的一项重要课题。这里,我们首先谈谈他的历史功绩。 (一)哥伦布是世界上第一个将两个原来相互孤立的大陆休戚相关地联系起来的人。他并非是第一个发现美洲的人。最早发现美洲的应是旧大陆的先民(亚洲人、澳洲人等)。他们  相似文献   

3.
1992年10月12日,哥伦布首航美洲已500周年,世界各地纪念活动达到新高潮。近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学术界出版和发表了许多研究哥伦布及其航行的著作和论文。综合来看,它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哥伦布的生平和身世、他西航的路线和所到之处作具体史实的考证和考察;一类是对哥伦布西航的时代背景、动机目的、历史意义、美洲的“发现权”、“发现”还是“相遇”等问题进行阐释。笔者在研读有关专著和文章时发现:对哥伦布西航的地理学理论根据、目的和目的地的阐释有些混乱,地理概念不清,且相互矛盾。探其原委,问题就出在对“Las Indias”(英语译为“The Indies”)地理位置的解释和确定上。笔者以为,正确认识“Las Indias”是研究哥伦布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因此,本文拟首  相似文献   

4.
一拉丁美洲是个既古老而又年青的大陆。它有自己悠久的历史。然而从哥伦布第一次到达巴哈马群岛后有文字记载的文化和历史,至今却不足五百年。欧洲殖民者的到来中断了古印第安文化的历史进程。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权欲迷、宗教狂、黄金热,同时还有旧大陆的文化基因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在征服时期,作家本身就是探险家、征服者或他们的后代,其纪事体作品一般具有文学和历史的双重价值。这个时期的诗歌佳作不多,唯  相似文献   

5.
编者的话     
1992年是西方著名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尔·哥伦布首航美洲500周年。500年前,即1492年,哥伦布率领西班牙船队历尽千难万险,横渡大西洋,无意识地第一次到达美洲,开始了欧洲人眼中的“地理大发现”。长期以来,人们对哥伦布西航美洲的动因和背景、他的历史功过是非、西航对世界的影响,乃至他本人的许多轶事,或由于代远年湮、史料不详,或由于研究者的立场、利益不同,或由于哥伦布本人对其身世讳莫如深,而成为各国学者长期争论不休的  相似文献   

6.
史称“地理大发现”的创举之一——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何在?这是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1988年5月23~28日在桂林举办“哥伦布航行美洲学术讨论会”期间,40多位与会专家、学者开始探讨的主要研究课题。本文仅就他们的有关论点作些综述。  相似文献   

7.
哥伦布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之一。1492年他历尽艰辛,远涉重洋到达美洲,完成了一项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壮举,给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关于哥伦布的研究,国内外已取得很大进展,但许多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拟就哥伦布研究中的两个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正于史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8.
1492年,哥伦布以新兴资产阶级的大无畏精神,率先开辟了欧洲直达美洲的新航路。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哥伦布所表现的冒险和开拓精神及其影响呢?本文拟就此作一些探讨。一哥伦布首航美洲不是偶然的历史事件,而是欧洲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当时时代的需要。他在远航中所表现的冒险、开拓精神,也不仅是他个人品格的表现,而是代表着新兴资产阶级的精神,具有当时的时代特色。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认识。  相似文献   

9.
中外史学界对自哥伦布首航美洲至今拉美历史的分期提出过许多看法。从时间划界上,史学界大多以哥伦布首航美洲的1492年为分野,把美洲的历史分为哥伦布到达以前和哥伦布到达以后两个大的时期,也有一些外国史学家以1500年或1520年为分界。但总的来看,对哥伦布到达以前时期的美洲古代史,其下限的时间差不是很大;而对美洲古代史的上限则大不相同,有的上溯至公元前数千年;有的上溯至数十万年以前。对哥伦布到达以后时期,史学界的分歧比较大,分期方法也各不相同,有的以美洲重大历史事件为转折点;有的以社会结构的变化为依据,形成各不相同的历史分期。例如:  相似文献   

10.
张学良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有关他的文字和影像汗牛充栋,从纪实到虚构洋洋大观,总是有讲不完的故事,说不清的传闻,以致以讹传讹,真假难辨了。这或许正是这位传奇人物的魅力所在。不过,历史终究是不能随意涂抹的,对张学良这样的历史人物,即使传奇,也不可离谱。特别是他的家人、家事,报刊介绍多有舛误。现就笔者所知,试加补正,撮录于次,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3月出版/98.00元一个国家的象征标志,既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体现了国家的政治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也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缩影。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介绍21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象征标志的百科全书式手册,提供了有关国家历史、地理、文化、语言、体育、饮食、宗教、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展现  相似文献   

12.
甘地是印度历史上划时代的人物,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甘地以其独特的实践活动和政治体系丰富了人类的历史和人类思想史。人,是甘地思想的中心,对人的价值和能力的重视象一条红线贯穿于甘地思想之中,成为甘地思想体系独特性的基础。一、甘地独特的国家观甘地设想的理想社会是“一个有秩序的无政府状态和有知识的无政府状态”,这里,没有军队、警察,没有政治权力;“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统治者”。这种国家观很类似无政府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但值得注意的是,甘地的国家观有其自己的特点,将它与别的国家观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3.
1992年是哥伦布首航美洲500周年。多年来,世界各国的许多学者在研究这位美洲的发现者时,遇到一个又一个的障碍。这位500年前的历史人物似乎有意与后人捉迷藏。人们发现,哥伦布的一生扑朔迷离,在许多方面都是一个谜。已故的美国共产党主席福斯特在他的《美洲政治史纲》中,转引权威拉美史专家喀尔蒂斯·威尔格斯和罗尔·德加的话说:“我们不能确实知道他是什么时候生的,也不知道他在哪里出世,他的早年生活究竟如何,他的面貌怎样,他能不能读书,他最初登陆美洲究竟在哪里,也不知道他死后葬在何处。”美洲历史学家艾·巴·托马斯在《拉丁美洲史》中干脆地写道:“哥伦布其人是一个谜”,“关  相似文献   

14.
1992年是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周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后,欧洲殖民者对美洲印第安人的文明进行了肆意破坏,对印第安人残酷屠杀和奴役,这无疑是应该谴责的。但是,从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和各国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与进步的全貌来看,美洲的“发现”和东西两半球的会合,促进了人类社会和世界各国的进步,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转折点,正如马克思说的:“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本文拟就美洲的发现对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5.
科学地确定判断历史是非的标准,是评价历史人物功过的首要问题,也是正确阐明历史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繁荣历史科学的理论前提。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51~1506),在500年前以他的科学知识和实践活动满足了时代的需要,至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纪念。这足以表明他存在于世的社会价值。值得注意的是,自本世纪30年代意大利热那亚档案馆文件公开以来,中外学者评  相似文献   

16.
塞缪尔·亨廷顿是美国政治学学者中非常著名也非常具有争议性的人物。他的"文明冲突论"一经发表便在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毁誉参杂。在亨氏看来,族群(ethnicity)、种族(race)、宗教和文化是人类据以分类的最根本标准,而世界上的亲情与仇恨、合作与冲突都是围绕这些标准,即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文明展开的。用他的话说,"人类的历史是文明的历史,不可能用其他任何思路来思考人类的发  相似文献   

17.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在亚洲史上也是有名的历史人物、当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二十周年之际,笔者撰写《郑成功父子时代与日本华侨》一文后,深感到还须撰写《郑成功父子时代与东南亚华侨》一文,才能保持其历史的完整性,不损于郑氏父子与华侨之间固有的历史光辉、郑氏父子时代与东南亚华侨之间的关系实有深入探索的必要。为此,本文拟从四个方面作一肤浅探讨,冀能得玉、在撰写本文中,韩振华教授提供有关资料并以指导,谨以致谢  相似文献   

18.
1492年至1504年,克里斯托瓦尔·哥伦布对美洲的四次航行探险,不仅是美洲史上、而且也是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哥伦布是意大利热那亚人,约生于1446年。他的祖父是一位经营毛纺织作坊的手工业者。父亲多明戈·哥伦布,是织呢绒的  相似文献   

19.
1492年10月12日,航海家哥伦布踏上了美洲的土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壮举,打破了世界各大陆间的隔绝状态,给人类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不仅在欧洲和美洲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变革,而且也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流和传播,尤其是新大陆的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橡胶、可可以及烟草等种植作物传入旧大陆,对欧洲乃至整个人类的物质生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了谭索先生的大著<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的毁灭>(以下简称<毁灭>),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时隔不到3年,该出版社又推出了谭索的新作<叶利钦的西化改革与俄罗斯的社会灾难>(以下简称<灾难>).两本书,对苏联解体前后两个重要历史人物--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可以称之为姊妹篇.本文拟将两本书放在一起进行评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