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种种目的。一些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往往又用各种借口将合同加以扣押。那么,遭遇此类情形,劳动者该怎样维权呢?  相似文献   

2.
遭遇劳动纠纷时,劳动者出于维权,首先想到的就是怎样才能方便快捷,怎样才能避免得不偿失。其实这并非梦想,只要方法得当,劳动者完全可以以最小的成本乃至零成本实现最大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的维权利器,建立劳动关系就应当签订劳动合同。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少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利用劳动者对法律的无知、对就业的渴盼,采取欺骗、胁迫等手段设置陷阱,让利益的天平倾向自己,让劳动合同成为用人单位攫取不当利益的“保护伞”。劳动者遭遇合同陷阱,如果忍气吞声,只能置自己于被动挨宰的地位,唯有奋起反击,巧妙应对,方能跳出陷阱,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现实中,一些劳动者之所以明明有理有据,却遭遇维权失败,往往就是因为超过维权期限,以至于“过期作废”。那么,就劳动者的维权期限有哪些规定呢?这些规定散见于《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中,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七大方面:  相似文献   

5.
以往,单位随意调换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哪里需要哪里搬的情况经常发生,即便劳动者本人不情愿,也只能逆来顺受,任由摆布。如今,劳动者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自己的岗位可以自己做主。可是,遭遇用工单位蛮横粗暴对待的话,劳动者又该怎样维权呢?  相似文献   

6.
当下,一些用人单位为一已私利,千方百计钻录用通知书与劳动合同书之间的法律空子,有的甚至随意撤销,严重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遭遇录用通知书纠纷如何维权?下面案例会帮你破解窘境,寻求法律支持。  相似文献   

7.
劳动者遭遇工伤,不仅可以从社会保险机构获取工伤待遇,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权直接从用人单位获得工伤赔付。  相似文献   

8.
《就业与保障》2010,(9):49-50
2010年以来,永安市连续遭遇“5·19”、“6·18”特大暴雨袭击,灾情严重。为切实做好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有效减轻灾害损失,帮助有转移就业意愿的城乡劳动者就业,永安劳动保障部门四措并举:一是推进全民创业促就业。  相似文献   

9.
行将毕业的大学生用学校发给学生的双向选择就业推荐表,与聘用的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后上班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大学生在申请工伤待遇的同时,要求公司按照法律规定缴纳工伤保险和各种社会保障。公司以在校大学生不具备劳动者资格为由,宣称劳动合同无效,遂引发了一场劳动合同效力纠纷。  相似文献   

10.
刘爱武  张毅 《民主与法制》2014,(3):64-65,56
有这样一群特殊人群,他们由大卖场招聘,在大卖场里上班,受大卖场的领导,守大卖场的规矩,听大卖场的支配。然而,与他们建立劳动关系的却不是大卖场,而是进驻大卖场的相关单位,他们共同的名称叫导购人员。当他们遭遇工伤等损害劳动者利益的变故时,该由谁来承担他们的损失呢?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村官是指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虽然他们是被命名为“官”的特殊群体,但他们与普通劳动者并没有区别,甚至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照样时有发生。那么,一旦遭遇侵害该怎样维权呢?不妨根据不同情形,动用“法律复方”。  相似文献   

12.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讨薪亦如此。要合法、快捷的拿到劳动报酬,劳动者应增强维权意识,掌握相关法律,在遭遇欠薪风险时,运用法律手段,兑现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高扬 《新东方》2010,(5):74-75
人才问题,从新中国建国伊始,就已被党和政府提到很高的位置。毛泽东曾说:“没有知识分子是不行的,中国应该有大批的知识分子”。虽然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人才遭遇挫折,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但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时期的调整,人才政策再次被提出,且地位逐渐升高。邓小平说:“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隐性就业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鹏 《青年探索》2008,(5):33-35,56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快速发展和大城市户口准入门槛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大学生隐性就业者的出现并增多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由于没有所在城市的户口,他们经常遭遇各种形式的社会剥夺,具有弱势者的某些特征,所以建议从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建立覆盖全体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适度放开大城市落户指标限制等方面予以帮助。  相似文献   

15.
谭颖 《群众》2013,(7):I0039-I0041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我国当前正遭遇“最难就业季”,促进就业除了要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更要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既能够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又有助于解决当前目益严峻的就业难题,可谓一举两得,也与“三创三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相契合,尤其应当成为江苏各地实行积极就业政策的首选。  相似文献   

16.
“人民大众创造了历史,因而也是社会历史的主人。”今年,市人大在提出“四项监督”时,充分考虑到市民的主人翁地位,从市民的利益出发,精心挑选了与之休戚相关的四个项目:科技进步、食品安全、维护劳动者权益以及水环境保护作为执法检查重点。那么,四项监督究竟遭遇到了哪些社会弊病?作为强大社会力量的市民又该如何呢?  相似文献   

17.
上下班期间往往是交通事故最容易发生的时间段。然而在遭遇机动车事故伤害后,一般人只知道向肇事方要求人身伤害赔偿。其实,这种事故的发生,受害职工还拥有一种获得工伤待遇赔偿的权利。因为,《工作保险条例》第14条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属于工伤。据此说明,参加工作保险,不仅仅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更主要是劳动者的一种法定权利,  相似文献   

18.
“半年被‘试用’了三次,不签合同、不缴保险、不发全薪……什么福利都没有。”广东某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齐同学初入职场,却连连遭遇不良企业,试用期成为“白用期”。他告诉记者,周围多数同学有过相似经历,甚至有室友求职心切,险入传销组织。当前,找到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近期逐步进入试用期。试用期是法律规定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的一个相互了解、适应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政策问答     
《劳动保障世界》2007,(10):42-43
特别提示: 《劳动合同法》第九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考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居民身份证具有法定的证明效力。除法律规定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证。对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择业自由是《宪法》和《劳动法》都规定的劳动者的基本权利。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目的就在于迫使劳动者一直在同一用人单位,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劳动者择业自由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用人单位变着法儿为劳动者设置种种陷阱,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对此,提醒劳动者要小心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