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祖籍湖南省溆浦县今年年过70的台湾同胞李秀先生,在1998年10月回乡探亲期间,走访了故乡的希望小学和小江乡中学,对该校30名品学兼优,但因家境贫寒而无法求学的孩子,在去年捐助8500元学费的基础上,再次慷慨解囊拿出8000余元人民币,作为新的学年的学费。为了使家乡的教育事业得到全面发展,1998年10月9日他再次给县教育基金会捐款20万元人民币。据悉,李秀先生已先后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文化图书事业及交通事业捐款人民币34万余元。李秀先生出生于溆浦县小江乡高桥村,儿时因家贫辍学,在该县贫民工厂半工半读,解放前夕去台湾,历经艰辛,终得事业有成。然而,清苦的出身使他认识到教育对人的重要作用。他时刻怀念曾养育过自己的位于湘西的那块土地,深刻怀念那里的父老乡亲。为回馈乡梓,他准备尽自己的微薄能力,对家乡的文化教育事  相似文献   

2.
很久以来我都以为,台湾的经济发展之所以有今日的水平,职业教育的兴起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对“台北私立育达高级商业家事职业学校”(注:以下简称台北育达)的采访,这一看法得到了证实。台北育达47年的发展历史,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台湾职业教育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3.
清贫与富有     
不久前,一个不幸的消息传遍古城渑池的大街小巷,“苏明森奖学金”的创办者、原籍河南渑池的台胞苏明森先生在台湾去世。另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也不胫而走,这位曾先后捐赠8万美元支持家乡教育事业的苏老先生,在他身后剩下的积蓄中,仅还有3O0元台币和85.16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4.
台湾新闻界泰斗、《中国时报》系创办人余纪忠先生已于4月10日病逝。余老前辈是故乡江苏杰出的儿女,先生学养深厚,正直勤勉,爱国爱乡,绩著斐然,不仅蔚为一代报业巨子,也是晚辈后生治世、治学之楷模,在岛内外和家乡江苏享有崇高而卓著的声誉。余老前辈内心深处与故乡有着割不断的情愫,生前十分关心家乡的建设,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热心家乡与台湾的交流交往,并不惜为之贡献巨大的心血和财力,深受家乡人民和莘莘学子的称道与爱戴。中兴业需人杰1994年,余纪忠先生捐资125万美元创办常州市华英文教基金会。7年来,该基金…  相似文献   

5.
高明 《天津人大》2008,(4):32-33
陈淑芳,市人大代表、红桥区教育局局长,历任东方职专学校校长、育英职专校长、北洋社区学院院长。在多年的教育管理岗位上,她把全部的热情和心血都倾注给了教育事业。也正是不平凡的奋斗经历,铸就了她事业上的辉煌:先后获得市普教系统优秀德育工作者、市“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称号、市教育系统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市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6.
近日,台湾蓬溪同乡奖学基金首次颁奖仪式在蓬溪县城举行,22名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出类拔萃的中学生喜获荣誉证书和奖金。该奖学基金是由蓬溪籍台湾同胞李治国先生等捐款设立的,其宗旨是:报效桑梓,促进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激励家乡学子为振兴中华发奋成才。台湾蓬溪同乡奖学基金首次颁奖@吴映华  相似文献   

7.
徐军利  王云生 《台声》2001,(9):34-36
盛夏,杨柳依依,百花争艳,太行山张开臂膀,迎来了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台铭先生。 祖籍山西省泽州县(原晋城市郊区)南岭乡葛万村的台湾首富郭台铭,曾于1987年11月和1998年10月两度携妻回乡探亲祭祖,并先后三次为家乡建桥、引水、教育等各项公益事业捐资1550万元,并投巨资在山西省太原、晋城和运城等地兴办企业,家乡人民有口皆碑。此番回乡,郭台铭再次慷慨解囊,为家乡的教育、公路、扶贫等各项事业捐资2350万元,赢得了省、市、县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誉。 6月16日中午,郭台铭一行由上海飞抵郑州,晋城市…  相似文献   

8.
今年6月,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名誉董事长孙运璇先生携子女在阔别家乡54年后,首次回乡探亲。 孙运璇先生的原籍为山东省烟台市蓬莱解宋营镇孙家村。在旧居,孙先生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在参观学校时,他对家乡的教育事业表现出特别的关心。在烟台,孙先生特意看望了日夜挂念的102岁  相似文献   

9.
于晓阳 《台声》2000,(10):36-36
今年 8月,桂花飘香时节, 84高龄的谢鸿轩先生携次子谢启刚从台湾回安徽家乡省亲,受到当地领导和乡亲的亲切接待。谢鸿轩先生是安徽省繁昌保定乡人, 1917年生,自幼入私塾, 10岁学古文, 12岁习诗词, 14岁习作骈文,才名传乡里。他毕业于黄埔军校 16期,现为台湾师范大学古文学著名教授。谢启刚现任台湾慢速垒球协会裁判组长。 一   谢先生怀着对家乡的一片眷恋,将毕生收藏的部分书籍捐赠给家乡。 1992年至 1998年,他先后 4次向繁昌县图书馆捐赠各类珍贵书籍 2051册。 2000年 5月,谢先生第 5次从自己珍藏的图书中遴选精品 12箱 40…  相似文献   

10.
新事篇     
《中州统战》2001,(12):24-25
★固始籍台胞董世钟和吴道先两位老先生念念不忘家乡人民和家乡建设。近年来,董先生先后为家乡教育事业及社会公益事业捐资30多万元。在他们的倡导下,台胞们纷纷为家乡奉献爱心,为县里兴建秀水公园捐资20多万元。今年4月,台湾慈济基金会又为固始高中捐资1100万元。近日,两位老先生第六次为泉河乡和张广乡小学的80名贫困生及40名优秀生发放了助学金、奖学金。(刘秀洋郑贵月)★10月29日,日本东京的今井博光受父亲今井寅吉之托来到濮阳,对其父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罪行表示忏悔。今井寅吉每年都捐款10万日元为在侵华…  相似文献   

11.
爱心短波     
★近日,民革洛阳市委组织医护人员到嵩县龙头村开展了义诊活动,并向当地赠送了一台心电图机和价值1000多元的药品。(卢群朋)★7月8日至12日,民革荥阳支部组织该支部医务人员分别到该市刘河、庙子、崔庙、广武、汜水等乡镇开展了义诊活动。(张路李志学)★内乡县西庙岗乡桃庄河村退休教师高天祥自筹资金开办夜校,八年如一日,义务向群众传授家庭教育知识,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普遍赞扬。(岳松波李云会)★6月30日,著名教育家、台湾广兴文教基金会董事长王广亚先生向巩义市涉村镇一中、大峪沟镇海上桥初中分别捐赠电脑40台和30台。近年来,王广亚先生…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盐城市有明达系列学校,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到大学。一共11所。一其中幼儿园一所。完全小学四所,初中一院_完全中学四所,综合性大学一所。这么多明达学校。全是台胞项怀左(已故)先生和胞弟项怀有,及其子顾建东投资和独资为家乡办的、一项怀友先生家乡原属老阜宁县,后阜宁县划为阜宁、射阳、滨海三县。现在他的家乡居射阳县通详乡。他本人少年就读淮安师范,毕业后又报考国民党青年军官学校,毕业后分至国民党卫戍部队。去台湾后。退役经商。办企业。在实践工作中。顾先生深刻体会到:国强民富靠人才,企业兴旺靠人才,农民富…  相似文献   

13.
在风景秀丽的江南古城———常州,传颂着一个响亮的名字———“华英”。“华英”,是92岁高龄的台湾报业巨子余纪忠先生,捐资125万美元创办的“常州市华英文教基金会”的简称。该会成立7年来,累计已奖励优秀师生及慰问退休中小学教师1587人次,总金额达215.91万元人民币。这一切饱含着余老先生对家乡教育事业的关怀与爱心。余纪忠先生生于1910年。他早年在家乡江苏常州求学,后赴英国高等学府深造。学生时代的他亲眼目睹、深切感受到列强对中国的侵凌,强烈的民族思想和高昂的爱国热情在胸中激荡。1937年7月抗…  相似文献   

14.
圆梦     
一位年过八旬的台胞,30年来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带全家人回家乡过上一个团圆年。今年春节,他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农历十二月二十九, 台胞胡福梯先生踏上了家乡的土地,“终于回来过年了,30年的心愿终于了了。”过了新年,胡福梯已经80周岁了。从他 1940年16岁到台湾算起,离开家乡已经有60 多年了。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胡福梯还是乡音未改。他坚持用一口非常流利的永康话与人交谈。胡福梯已经连续4届担任台湾永康同乡会理事,为家乡人民和远在台湾的永康人之间的感情联络、发展作贡献。  相似文献   

15.
2001年9月,台湾静宜大学校长陈振贵、主任穆仁和等人来到中原古城开封市寻访“静宜大学”之根——河南静宜女中。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十多年前曾经担任台湾静宜大学校长的衡阳去台人员郭藩先生到大陆寻访台湾“静宜”之根的一段往事。郭藩先生祖籍湖南衡阳,毕业于辅仁大学教育学院,毕业后致力于教育事业,抗战时在衡阳创办  相似文献   

16.
黄美序先生长期从事戏剧教学、戏剧理论和戏剧创作,是台湾著名的戏剧家。他为繁荣台湾戏剧事业,以及促进两岸戏剧交流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黄美序,浙江乐清人,1930年生,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戏剧博士。1976年夏,他从美国回到台湾。由于他不但爱好戏剧,而且在留美的五年期间受过专业的训练,因此总想将满腔热血奉献给戏剧教育。然而淡江文理学院成立戏剧系的计划迟迟未能实现,于是黄美序在这一时期仍像往昔一样,靠教英文为生。但他并不因此而气馁,在业余时间积极从事戏剧活动,化学院艺术研究所戏剧组导演了姚一苇的四场…  相似文献   

17.
台胞李先生为家乡修路捐款6万元9月17日,民权县北关集镇台胞李世军先生把6万元交给了北关集镇城建指挥长赵书军。李先生现年66岁,台中市三三实业有限公司经理。他离开家乡已有47年,家中有高龄老母和7个兄弟。在台湾他时刻想念家乡的父老乡亲,时刻关注着家乡...  相似文献   

18.
南澳岛是广东著名的台胞之乡,与台湾的关系源远流长。历史上有许多南澳人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定居台湾;也有南澳官兵戍守台澎而定居台澎;还有台湾姑娘随贸易交通船嫁给南澳人安居南澳岛。现在台湾的南澳籍同胞和在南澳的台属众多,两地语言相通,习俗相同,来往经常,关系密切。 改革开放以来,又有台胞回南澳定居、到南澳娶亲的,也有南澳人到台湾探亲、居住的,两地的关系更加融洽。近年,又出现了南澳县政协委员郭永俊先生到台湾常住的新鲜事。郭先生于1949年被胡琏兵团抓去台湾,1982年回家乡南澳定居。他爱国爱乡,勤劳经商,多次向国家、乡里捐资兴办公益事业,先后被推选为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前年,政策允许大陆台胞赴台定居,根据郭先生的意愿,县对台部门特地为他办理赴台常住手续。现在,郭先生经常往返于两地之间,联络台胞台属,在台湾南澳同乡会中,讲解大陆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和投资环境,为引进台资,发展两岸的关系,促进祖国统一而奔忙。 最近,南澳县政协召开四届四次会议,郭先生作为在台的政协委员,专程从台湾赶来家乡出席大会,并向大家介绍了台湾当前的有关形势,受到委员们的欢迎。  相似文献   

19.
桑梓情     
桑梓情蔡春生正是桃红李白、飞花点翠的季节,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迎来了第三个春天。这座位于新郑双湖经济开发区的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占地1049亩,是台湾著名教育家王广亚先生投资两亿元,于1993年动工兴建的。———谁能相信三年前还是一片荒山秃岭,如今...  相似文献   

20.
韩呈辉 《台声》2000,(5):44-44
周伟毅老人又从台湾回到家乡当涂了。自开放探亲以来 ,他先后已58次回乡探亲。其实他的父母早已双亡 ,唯一的弟弟又移居合肥 ,家乡当涂早已没有了他的亲人 ,可他始终难以割舍一直留存在他记忆中半个多世纪的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硬是花了几十万元人民币在采石镇修建了一个家庭住宅 ,作为自己的家 ,隔三差五地回来看看 ,住上一阵子。他不经商也不旅游 ,和其他老人一样 ,每天一早起来跑跑步 ,打打太极拳 ,进茶馆喝杯早茶 ,和邻居、亲戚、朋友们聊聊过去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事、家乡的人 ,津津乐道 ,有滋有味。周老先生原本不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