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李社 《理论与当代》2014,(11):62-64
正古往今来,国家治理模式经历了神治、人治和法治三种。实践证明,法治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找到的最好的治国理政模式,是最适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的治理模式。法治是"众人之治",本身就蕴含着民主精神,可以消除国家治理中可能发生的"偏见"和"腐败",有助于促进和保证民主政治的建设与发展;法治追求公平正义,有助于保障人民的权利,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法治是法律之治,每个人都  相似文献   

2.
正一、贵州民主法治建设需要强化公民道德责任从"法治毕节"的创建到全面实行"河长制"并延伸至乡镇;从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民生保障等领域立法工作,到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依法决策工作机制;从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体制创新,到精心打造"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从推动政府立法与改革决策相衔接,到充分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民主权利。贵州以法治的办法推进改革,用改革的办法促进民主,使得"改革、民主、法治"三维合一、协调融合、相互推进。贵州的民主法治建设离不开贵州人民对维护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责任、对全力推进法治贵州建设的责任、对凝聚起共同奋斗力量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总结改革开放5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表现在科学、民主、法治这三个基本理念的确立上."科学",是指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在科学总结和正确运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是指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如果民主的制度、形式、手段不完备,就不能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落实;"法治",是指要切实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完善法治,建设法治国家,要解决好权大于法.人治大于法治、治民大于民治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实现当家做主权益的重要形式,社会主义法治是人民意志的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化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一切为人民的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相似文献   

5.
李君如 《理论导报》2015,(4):14-15,18
<正>"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这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决策。没有法治意识,就没有法治国家。要把法治国家建设纲领和蓝图变为人民生活现实,必须举全党之力、全民之力,万众一心、共同努力。为此,需要领导干部带头,在全社会树立崇法、守法、护法的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意识是民主政治实践的呼唤我们党之所以提出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6.
林瑞英 《探索》2001,(4):91-94
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是与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相联系的当代相对最好的治国方式,其根本标志就在于"法律至上"权威地位的确立.法治有赖于道德的支撑与补充,这对任何法治社会来说都概莫能外,但这并不是我们党强调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出发点.我们党之所以在强调法治的同时,把"德"也提高到治国方略的高度,主要是基于我们预定实现的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宏伟目标决定的;当然,也还同我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现实国情有关.我们所说的"法治"与"德治"有其特定的含义.对之有了正确理解后就会明白强调德治,不可能"干扰"和"影响"法治,更不意味着要回复到人治的老路.  相似文献   

7.
肖辉 《党史博采》2005,(8):10-13
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协调与共享,所要统筹协调的内容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个方面,法治的价值、目标和功能与此相同,因此,现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就是法治社会.宪政文明则是指宪政的确立并达到高度发达的文明形态,表现为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也就是说,实现宪法之治,因此,宪政文明的提出,本身就是法治社会的要求.由此可知,和谐社会与宪政文明是法治社会内涵要求的两个方面,共同统一于法治社会的建设之中;同时,二者还通过"三个文明"的基础环节联接在一起.而构建法治型和谐社会就成为宪政文明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基本理念,其实质就是让权力在民主法治的轨道上、在制约监督机制中运行.实现这一点的前提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关键是权力的局部分解,保障是党要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这一基本理念是对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法治是和谐湖南的应有之义,和谐湖南所追求的安定有序、民主、公平正义、人权等核心内容,都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因此构建和谐湖南首先必须加强法治建设.以法治保障和谐湖南建设,关键是要不断加强地方立法工作,坚持依法行政和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提高湖南人民的守法、用法意识.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我们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  相似文献   

11.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宪法集中体现人民意志,坚持党的领导与“宪法至上”“人民至上”的高度统一。用法律制度以及法治途径、法治方式、法治手段等保障人民民主的实现,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规律。宪法是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法,赋予人民当家作主的真实权利,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独特行使的权力,赋予全过程人民民主可靠的制度保证。宪法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序推进的根本规范是:凸显人民主体地位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有机统一,保障人民民主、法治和人权的有序推进。宪法为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强基赋能的现实路径是:依法定原则修改和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依法完善执政党与民主党派协商机制,依法完善行政机关的合宪性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2.
发展党内民主是中国权力腐败的治理之道。从内在机理上看,党内民主之所以能够担负起治理权力腐败的重任,主要是根植于民主与权力、民主与公开、民主与监督、民主与法治、民主与权利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这些逻辑关系在党内层面的呈现。党内民主治理权力腐败的政治生态建构,应着力关注"实现党内民主理性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党内民主提升党的民主化"等关键变量。以发展党内民主治理权力腐败,必须在建构科学配置党内权力的分权格局、改革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体系、推进公共权力运行公开、健全权力监督制约体系等方面明晰主要路向。  相似文献   

13.
刘永艳 《前线》2014,(10):5-7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实现这些要求,必须深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上继续推进改革,重点包括维护宪法法律权  相似文献   

14.
<行政许可法>中规定的信赖保护原则是我国行政法治建设中的一个亮点,它对传统"实事求是"、"有错就改"的行政执法理念有着很大的冲击,但却与法治层面意义上的依法行政原则相契合.信赖保护原则的形成,既是从形式法治走向实质法治的需要,也是民主与法治相互渗透交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全会明确提出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新一轮改革将给百姓生活带来哪些新亮点?全会提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人民民主: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  相似文献   

16.
张恒山 《理论学刊》2007,2(8):26-31
在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提出是和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紧密相关的。社会主义法治对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意义重大。社会主义民主的特殊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法治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能够有效地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治也是实现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相统一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法治思想从政理、法理和学理层面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进行了多维创新,为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与理论支持。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明确了根本性政治原则、奠定了系统性法治思维、筑牢了长期性制度保障,在实践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应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宪法制度体系、全面落实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即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宪法商谈是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的理论模型与实践路径,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规范价值。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应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心,以宪法商谈建制化路径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作用,构建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宪法商谈形式,培养公民的观念性宪法世界。  相似文献   

18.
<正>"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这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决策。没有法治意识,就没有法治国家。要把法治国家建设纲领和蓝图变为人民生活现实,必须举全党之力、全民之力,万众一心、共同努力。为此,需要领导干部带头,在全社会树立崇法、守法、护法的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意识是民主政治实践的呼唤我们今天之所以强调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是因为我国虽然已经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9.
《当代党员》2012,(1):53-53
一、市委三届十次全会专题研究民主法治建设,领全国各省区市之先,体现了市委鲜明的政治主场和态度。本期在“特别报道”栏目中刊发了《薄熙来:加强民主法治,搞好文化建设,服务重庆人民》和《黄奇帆:民主法治的关键是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现代民主法治思想的先行者,他的法治思想吸取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法治思想,并从考试权、监督权等方面做出了重大改进,不仅对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影响深远,而且也是中国人权法治观念的一次伟大启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