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理论基础《史记·货殖列传》是司马迁系统论述他的经济思想的重要篇章之一。所谓货殖,即财富增值,或价值增值。作者的全部论述表明,他的经济思想是建立在先秦诸子所提出的自然人性论这一理论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对市场作用的揭示沈端民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们“熙熙”“攘攘”或“来”或“往”而逐“利”之地,通常谓之市场。市场是历史的产物,始名“市井”。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艰苦地向前探索,发展...  相似文献   

3.
历代史家几乎不约而同地会将司马迁的《史记》与班固的《汉书》二者的异同优劣加以对比。《史记》因将项羽列入本纪,对汉武和景帝皆有贬词,并抨击酷吏,张扬游侠,所以历来被腐儒们诬为“谤书”;其中尤以《货殖列传》遭到非议最为强烈。首先反对的是班固的父亲班彪,他认为司马迁“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班固也讥讽《货殖列传》是“崇势利而羞贱贫”。北宋思想家李觏则谓司马迁“猖狂”,“闻道寡”,而大赞班固。 其实,班固生活在儒家纲常已经在《白虎通义》中趋于定型僵化的东汉时期,难逃重义轻利的思想窠臼,所以无论胆识,…  相似文献   

4.
闵爽 《求索》2005,(7):146-148
文章选择三家注《史记·货殖列传》中“马蹄千”、“故岁在金,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等句中的相关词语做进一步考辨,阐述己见。  相似文献   

5.
悠悠环路情     
悠悠环路情魏毅合肥市一环路建设系列报道之一引子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合肥在汉代即为"全国18个大城市之一"。──转引自《合肥城市建设志》概述"安徽需要大城市,目前首先要把合肥建设成为现代化大城市"。──摘自回良玉省长《政府工作报告》一、决策合...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他不仅在史学、文学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经济思想领域亦有独特见解。他十分重视社会经济问题,在《史记》中专辟《平准书》和《货殖列传》来关注经济,以如椽之笔论述了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其基于对人性认识的基础上认为:人的本性是追求财富|求富的结果不同,导致社会贫富差别,这是自然的社会现象|农、虞、工、商等部门的经济活动是自然形成的,手工业、商业和农业同等重要|社会经济发展有自己的调节机制,故最好的政策是顺应经济发展的自然。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富商大贾立传,高度评价他们在商业经营活动中的智慧与才干,高度肯定他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贡献。这与后世鄙薄商人与商业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7.
王静 《新东方》2009,(1):F0002-F0002
树皮布是一种无纺布,是以植物树皮为原料,经过石拍或木槌工具打制成型以后制成的最古老的人类衣服原料。树皮布见证了人类衣物从无纺布到有纺布的发展过程。我国汉代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的“榻布”,是有关树皮布最早的文献记录。  相似文献   

8.
骆越之“骆”义何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族是我国先秦和秦汉时期活动于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一个古老族群,因其部落众多,故史有“百越”之谓。 骆越是越族一支,分布在“今广西西部和西南部、广东西南部和海南岛以及越南北部。”其名称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南越列传》和桓宽《盐铁论·地广篇》,但都只称“骆”而不及“越”。到班固《汉书·贾捐之传》始称“骆越”。这说明“骆”是骆越的前称之名。  相似文献   

9.
李埏 《思想战线》2002,28(1):67-70
春秋之前的中国古代社会 ,财富按等级占有 ,所能私有的惟有家畜。春秋以后 ,社会发生空前动荡变革 ,巨富的工商业者越来越多 ;特别是到西汉武帝之时 ,富商大贾的势力已超轶王侯 ,庶人从不能富到能富 ,到能巨富 ,实为自古以来的一大变局。司马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 ,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对此巨变作了精彩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论郭沫若历史剧与侠文化的现代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郭沫若历史剧与侠文化的现代改造王本朝一“侠”这一概念,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蠹》:“儒以文乱法,快以武犯禁。”《史记·游侠列传》又对“侠”的基本特征作了描述:“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  相似文献   

11.
文学艺术作为一种具有审美特质的精神现象,其本原是什么?在我国古代文学论著中最具权威性的论断是《乐记·乐本》篇所说:“乐者,……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精书·音乐志》载沈约就梁武帝萧衍《思弘古乐诏》所作《赛答》称:“《乐记》取公孙尼子。”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也说:“《乐记》者,公孙尼子次撰也。”又《隋书·经籍志》有“《公孙尼子》一卷”,注云:“尼似孔子弟子。”公孙尼子当是今存《乐记)}最早的作者。虽然该书后来经历苟况、刘德及其手下儒生、司马迁、戴圣、诸少孙、王禹、刘向乃至马融等人的整理和改造,…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的传统思想、道德规范常表现于日常生活中。中国人居留海外数代甚至数十代,大多仍保有中国的传统习俗,其后世子孙仍然眷恋故土,怀念祖国文化。历史名人徐福、刘邦和郑成功遗留在日本的亲族,就表现出这一伟大精神。徐福东渡日本,《史记·秦始皇本纪》、《淮南·衡山列传》和司马迁同时代的东方朔《海内十州记》,均有确切记载。此后中国历朝史传、杂记、史略以及日本官书相继有类似文书刊布。齐人方士徐福,字君房,曾3次出海探险。第一次由琅琊扬帆东航,先至朝鲜,而后转往日本九州北部和歌山熊野郡之新宫佐贺地区。此为徐福…  相似文献   

13.
树皮布是一种无纺布,是以植物树皮为原料,经过石拍或木槌工具打制成型以后制成的最古老的人类衣服原料。树皮布见证了人类衣物从无纺布到有纺布的发展过程。我国汉代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杰出的传记文学作品。在这部伟大著作中,司马迁就如何提炼历史题材,如何塑造历史人物的鲜明形象,提出了一系列美学原则。本文试图以《史记》为主要对象,对司马迁的美学思想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劳浸靡莫”尤其是“劳浸”有在“叟”内,“劳浸”即“僚”;“劳僚”即“讫佬”诸说法。本文试就“劳浸靡莫”族属提出新浅见。 一、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载:“滇王者以众数万其旁东北劳浸靡莫皆同性相扶”。从这句话的字里行间看出“劳浸靡莫”在滇王领地的东北部约今洪东北一带。司马迁时代,今威宁为犍为郡都鄢县地属滇东北辖境,“劳浸靡莫”是住在这一带的民族。  相似文献   

16.
范蠡在陶山     
史料中对于范蠡的归宿问题记载并不多,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所取史料来源于越国典籍《越绝书》,在卷十三《外传枕中》最后一句提及:"范子已告越王,立志入海,此谓大地之图也。"范蠡后半生的资料索取,应当归功于司马迁,分别在《越王勾践世家》和《货殖列传》中予以记述,但对范蠡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7.
刘剑康 《湖湘论坛》2000,13(4):70-72
关于《孙子兵法》的产生时间及作者问题的讨论,可以说是个由来已久的旧话题了。 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孙子“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日:‘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又说:“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孙子名武,春秋时齐国人,曾人吴为将军,其生活时代大约……  相似文献   

18.
孙武是我国春秋末期的一位大军事学家。他所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受到历代兵家和学者的推崇和运用。古人云:“读其书,诵其诗,不知其人可乎?”故就其人其籍问题作一新的考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闾……于是阖闾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司马迁在此只讲到孙武的“国籍”,而他是齐国什么地方人,他为什么要到吴国去?宋代欧阳修等人编著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邓名世编著的《古今姓氏书辨证》对其记载得就比较系统了。两书俱称:“(田)书,字子占,齐大夫,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生凭,字起宗,齐  相似文献   

19.
《史记·货殖列传》有“滇僰”之称,故一般认为滇即僰族。关于僰的族属,或以为是氐羌,或以为是濮僚,于是滇之族属也随之而有氐羌说和濮越说。笔者认为,僰的族属应是氐羌,但滇却并非僰族,而是南方濮越族。一、僰人的史料及其族属僰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恃君览》,其文曰:“氐羌呼唐,离水之西;僰人野人,篇笮之川”。知僰人在“篇笮之川”。《广韵》铎韵笮字说:“竹索,西南夷寻之以渡  相似文献   

20.
近日与一位闲聊,他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史记》里有《循吏列传》、《酷吏列传》、《佞幸列传》……太史公为何不作"廉吏列传",让那些廉洁正直之士名垂青史?我有很长时间没有翻《史记》了,一时间答不上来。及至重读《循吏列传》,细细品味,才悟出点道道。我想,司马迁不作"廉吏列传"是自有其原因的。其一,廉洁从政是对为官者最起码的要求,用不着列传,不像如今某些人自以为不贪污受贿就立了大功似的,就看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