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国时魏人刘劭著的《人物志》是我国古代人才学理论上的一部总结性著作。本文试在对《人物志》人才学思想进行粗浅探讨的基础上,就该书的理论特征提出分析。 (一) 《人物志》共十二篇,其人才学思想,就  相似文献   
2.
义与利作为一对道德关系范畴,在中国古代,各个不同观点的思想家对它的理解是很不一致的。从彼此相关的意义上说,人们对它赋予什么样的含义,从什么样的角度去理解,也就会得出什么样的关系的结论。追根溯源,关于义利问题历代争论不休,其原因莫不汇集于此。不过,就其整体而言,孔、孟、荀的思想毕竟不是对立的。虽然孟、荀对孔学取舍不同,尤其荀子指责孟子“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荀子·非十二子》。下引该书只注篇名),并对孟子性善论观点进行了批驳,但是,重义轻利却是他们的共同思想倾向。然而,既使如  相似文献   
3.
孟子的学说在历史上对中国社会精神层面的影响巨大,其学术精神在中国学人中的影响尤为深远。孟子学术精神主要体现在“知言”和“养浩然之气”两个方面。“知言”即懂得说话,从特定角度上说,是关于辩论的学问,其重要体现是批判;“浩然之气”则是由义的蓄积以至仁德充满的强大精神外发,是千百年来中国学人刻意修炼和追求的境界。此外,孟子学术精神还有几个方面值得重视,诸如“凡同类者,举相似”的分析研究方法、“中道而行”的学术主张、“学则须疑”的问学路径、“以意逆志”的解读心法、知人论世的学术态度、开放的学术门户观念等等,都对后来的学术及其研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道"在中国古代哲学里有着极高层次的意义。尽管先秦诸子对"道"的阐释各有不同,但它作为反映事物发生和发展的依据或原则却被共同确认,并被列为学术的最高范畴。孔子把"道"与"德"联系起来,用以表达社会伦常关系和人之为人的东西。于是,那使人感到神秘而不可企及的"道"的范畴便转化成了人人都可以践履的社会精神原则。孔子追求"道",把达"道"和护"道"作为学术目标。在孔子学术里,充满了对仁、义、礼、智、信等这些合乎"道"的精神内容的善性理解。  相似文献   
5.
刘剑康 《湖湘论坛》2009,22(2):73-74
孔学是为社会的学说,其学术原则的主要特征是看重那贯穿了“道”的精神并通过仁、义、礼、智、信等品德表现出来的行为实践,故其学术原则主要体现于躬行至上,主张“和而不同”,倡导学术的批评和相互切磋;在大道真理面前,则要求学者们坚守底线,护持大道。  相似文献   
6.
《韩非子》中的《解老》篇有两个问题曾引起学术界的争论:一是《解老》开头几段文字对仁义礼智等儒家思想的评论,与韩非反儒的思想是否存在矛盾;二是在“工人数变业……”一节说“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与韩非“法与时转则治”的变法主张是否抵牾。有不少学者把这两个问题归结为《解老》同韩非思想体系的矛盾,主张把《解老》从韩非作品中分离出来;也有学者认为《解老》实际上  相似文献   
7.
社区自组织在我国社区管理中的角色困境及其解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自组织应当具有自治性,但在我国目前的社区管理中,社区自组织却遭遇到某些困境,如:社会背景困境———社会过度组织化与居民生活弱组织化的悖论;身份性质困境———社区自组织性质的自治性与行政化的博弈;生长能力困境———社区自组织生长严重不足。要使社区内大量自治性组织走出“被组织”的生存困境,成为真正代表广大居民自治意愿的社区“自组织”,我国现行的社区管理战略与具体的管理方式就必须做出新的调整和安排。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大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现阶段农村矛盾甚多,有些还比较尖锐甚至呈激化态势。正确认识和处理农村现实矛盾,具有重大的意义。一、正确认识新形势下的农村矛盾及其特点目前农村矛盾甚多,小到家庭邻里间宅基地等问题争执,大到区域间土地、山林、水面权属的纷争;相对缓和如农民与一些干部关系冷漠、缺乏信任,激化如聚众越级上访甚至暴力冲突。农民收入比过去增加了,但与城镇居民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农民文化素质提高了,但仍有很多…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剑康 《湖湘论坛》2001,14(4):69-72
经过 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人民生活状况也有了很大改善。但是,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个涉及到长远发展的十分重要的问题提到了我们面前,那就是如何使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农民跟上现代化的进程,以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和真正腾飞。很显然,像我国这样一个至少在目前仍具有比较浓厚的传统农业色彩的大国,如果农民跟不上现代化进程,如果没有广大农村的现代化,那么,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是有缺陷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立足…  相似文献   
10.
庄周的思想,如果从社会人生的角度来考察,可谓是为全生保真的哲学。这种全生保真的思想,与庄周生活时代的社会动荡是密切相关的。庄周生活在战国纷乱时期,当时的情况,借用《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来描述,是个“烨烨闪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山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时代。社会的大动荡无情地冲击着人们的生活,富贵贫贱的变易和休祥灾祸的降临,在现实人生中无可选择。因此,人生无常成为当时社会观念的一大特征。处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如何消弥灾祸,求得社会的稳定和个人生活的安宁,既是普通大众的祈愿,也是大多数思想家所研究的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