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国伟 《探索》2005,(3):149-154
本文在参阅近几年来国内哲学界大量论著及学术理论研讨会综述文章的基础上,对我国哲学界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进程与现状进行了综合性研究和概括,对研究此问题的代表性学者、机构、课题、会议及其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旨在为哲学界同仁们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此问题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2.
近十多年来,我国哲学界在唯物辩证法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不仅对旧有的争论问题进行了再认识,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而且结合当代科学的新成果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创新工作,现就几个争论的主要问题简介如下: (一)关于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 1980年以来,我国哲学界对构成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原则认识比较一致,认为必须坚持:逻辑和历史的一致;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一致;体系安排应体现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从客观到主观;概念的发展应以实践和认识为根据,以对立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国内哲学界对于哲学基本问题进行了多方面探讨,有些观点是针锋相对的。为了澄清理论是非,现对部分观点作一简介,仅供进一步研讨参考。一、哲学基本问题是否只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第一种意见认为,哲学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理由是:①哲学的根本任务在于解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思维对存在的关系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过程中存在的最根本的矛盾,因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一方面,它是研究  相似文献   

4.
今年以来,哲学社会科学界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中的若干哲学问题进行探讨,现将部分问题简述如下:一、哲学宣传何以适应改革实践改革需要哲学。几年来我国改革的实践证明,改革是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指导的。当然,这绝不是说,哲学能够给各行各业提供改革的具体方案,哲学是做不到这一  相似文献   

5.
卢冀宁 《理论学刊》2012,(4):66-69,128
黄楠森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当代构建》一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优先地位、前提地位,辅之以若干部门哲学,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思路独到且合理,但也有个别地方有可商榷之处.与黄老的看法商榷之处有三点:一是近二三十年我国一些哲学家试图以实践核心范畴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尝试和努力还是值得尊重的、有意义的.二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的研究和宣传,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加以创新并提出斯原理、新观点在今天恐怕更加重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当代构建》一书对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哲学界的丰硕研究成果的概括和吸纳似嫌不够.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无疑具有超时代、超当代的意义,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其体系又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  相似文献   

6.
继英国哲学家休谟明确区分“事实”的知识和“价值”的知识问题之后,“事实”和“价值”便作为价值哲学的基本问题引起了哲学界的广泛探讨。能否从“事实”推导出“价值”,成为诸如价值情感主义、规定主义、新自然主义等众多哲学流派关注的根本性问题。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认为,实践是沟通“事实”和“价值”之间的桥梁,为解决“休谟问题”提出了新的视角,这对于我国当代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雄 《理论文萃》2002,(1):51-53
世纪之交的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场全面而深刻的历史性变革。经济哲学在新世纪又将如何进一步发展,这是国内哲学界和经济学界较为关注的问题。笔者以为,随着人类步入智能化和数字化生存时代,全球经济的发展将更加呈现多元、振荡、非均衡、信息非对称的趋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入推进,社会发展对经济哲学的要求将更趋强烈,迈向新世纪的经济哲学会出现长足的发展。在21世纪到来之际,回眸西方近、现代经济哲学历史发展的历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哲学创新问题争论的焦点哲学的生命在于创新。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创新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我国当前哲学界学者的共识。但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创新则存在着颇多争议。争论的焦点表面上看是如何认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历史唯物主义的对象问题,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问题,也是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关键问题。许多年来,苏联等国外历史唯物主义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此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从而推动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发展。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该问题在我国哲学界却遭到“冷落”,以至于我国现行哲学教课书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对象之定义,仍停留在苏联20年代历史唯物主义领域关于该问题的研究水平。这种状况不能不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的第九章第二节专写了一个目;“实践和主体、客体”。这是《纲要》出版前国内各种哲学教科书中没有这样写的。为什么要讲这对范畴?它和物质与意识,认识和实践这两对范畴是什么关系?有些同志觉得不大清楚。这也难怪,我国哲学界长期没有注意这个问题,近年,才对这个问题开展讨论。我们对一些基本问题的看法上也还有较大的分歧,还有必要进一步作深入研究。现在我仅就《纲要》编写过程中涉及到的问题谈几点个人看法。第一点,为什么要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节中写上主体和客体这对范畴。  相似文献   

11.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践结合起来,是我国改革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信仰。在经济改革实践中检验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业已成为我国经济改革思路层出不穷、百家争鸣的来源与动力。但是,上述影响经济改革的基本信仰、来源和动力,目前在哲学上受何种哲学派别的支配,社会科学界的看法并不一致。鉴于哲学是对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最高归纳和总结,势必要对经济改革的方方面面起最终的指导作用。本文试以实践唯物主义为主要分析对象,谈谈哲学思想对经济改革思路的影响。当前,哲学界对…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哲学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获得动力和革命精神,并有力地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服务,这里所体现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实践性特点,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所在。人类已进入新世纪,如何构建马克主义哲学新形态并使之中国化,是理界、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仍是21世纪哲的主潮。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无产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西方的生命哲、尼采哲学、新黑格尔主义等比较,是0世纪世界哲学的主潮。一方面,它对多重大哲学理论问题作出了正确回。如宇宙观上解决了物质和精…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其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过去取得了巨大成就。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有系统的基本理论,但在长期的实践中,这些基本理论容易产生一些认识误区。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全新时期,新的实践呼唤着新的理论发展、孕育着理论的新发展。在新时期新的实践中,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的新发展,以便更好地指导现实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实践核心论与哲学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曙光 《理论学刊》2001,2(3):32-35
随着学术界对实践问题研究的深入 ,有的学者提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基本问题 ,否定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有的学者则提出了与此相反对的意见 ,认为实践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也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作者认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其他哲学的 ,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同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基础 ,实践核心论并没有否定哲学基本问题 :实践核心论从属于哲学基本问题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本体论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阐明了党中央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今后发展的期望、要求以及应注意的问题。新阶段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和气派方面四个向度来把握理解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精神,是贯彻落实好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求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6.
哲学研究的对象是近、现代哲学中激烈争论的重大理论问题。尤其在当代科学迅速发展,各学科不断分化义在更高层次上不断综合的背景下,正确地把握哲学研究的对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趋势,并由此确立哲学在现代科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这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当前围绕哲学研究对象的争论概览目前国内哲学界在哲学研究对象的问题上存在着较大分歧,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 第一种是目前流行的多数哲学教科书中  相似文献   

17.
我国哲学界正在开展哲学改革的讨论。在哲学如何改革的问题上,众说纷纭,但大致的意见是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概括当代科技成果和回答社会现实问题等渠道,丰富现有的哲学内容,改造原来的哲学体系,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总结”、“概据”和“回答”的过程中,应当做出符合哲学本身性质、本质规定和本来作  相似文献   

18.
实践唯物主义,是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的研究的热点。尤其是1988年以来,报刊上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引起了哲学界较大的反响。然而对这一命题的理解却相去甚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实践唯物主义。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马克思  相似文献   

19.
摆脱哲学的危机--评现代西方"哲学危机"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从一些传统领域的退出是否意味着哲学的危机 ?当二十世纪以来 ,“哲学的危机”成了西方哲学界的热门话题时 ,差不多同样历史悠久的中国哲学 ,为什么未曾有“危机”感 ?本文认为 ,关键在于弄清楚什么是哲学 ?传统的观点是从“世界观”或“哲学的基本问题”来规定哲学的范围 ,这会带来很多问题。“哲学”在本质上首先应该是一种反思 ,一种对世界 (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意识领域 )事物和现象的真、善、美的反思。哲学进入或退出某些具体科学领域都是反思的必然过程 ;哲学还应是一种对人类不惑性追求的满足 ,一种对人的终极关怀。哲学不存在失去对象的危机 ,问题在于研究对象的什么层次。只要世界在运动、发展 ,哲学就永远没有危机……  相似文献   

20.
人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我国哲学界对人学的研究走过人道主义研究、人的现代化研究、人的主体性研究之后,最近关于哲学与人学的关系;人学理论体系的框架;如何确定人学的对象等问题展开了讨论,现将此问题综述如下: 一、人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1、人学研究对象。人学应研究完整的人,这已成为国内学术界的共识。但在如何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