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马克思主义要更好地发挥对经济社会的指导作用,必须实现大众化。本文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诉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通相容性;马克思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具体路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何会宁 《求索》2012,(8):188-190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各种思想观念、文化体系的总体表征,体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气派与民族气质。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共同的理论之基和实践之源,两者的诸多契合点启示我们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诉求的根本要义在于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本土文化中生根、发芽和结果,不断培育出新形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并以此指导当代中国社会实践.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必然要求,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诉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实践的融合创新.此外,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其为普通大众理解和接受,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诉求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传承》2017,(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实现了人民解放、民族独立,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实现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从此开启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辉煌历程。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应该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指导地位,使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博采众长。  相似文献   

5.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同时,社会和谐又是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基础。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不断深入,积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文化保证,也是现阶段化解各种矛盾与冲突、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马宁 《理论月刊》2010,(8):17-19
积极探索载体创新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的创新要始终坚持价值性与便捷性原则,根据"通俗易懂"和"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特点,切实推进语言的创制、管理制度的创建、文化活动的创设和大众传媒的创造运用。  相似文献   

7.
"红色文化"是体现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体系。从新中国历史和中共党史来看,红色文化建设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因此,红色文化体系建设,一方面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诉求;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对当代青年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指引性。  相似文献   

8.
正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的必然要求,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全局的重大举措。自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任务之后,学界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命题的研究和探讨可谓如火如荼,而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就是其中一个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
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由之路。用马克思主义提升传统文化水准,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探索两者之间相互融合的规律,对于发扬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问题。积极探索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研究,对更好地推动《六个"为什么"》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谢集强  马仁峰 《传承》2009,(16):32-33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实际上就是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键在于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把握它与大众化的内在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实际上就是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键在于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把握它与大众化的内在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李本松 《桂海论丛》2010,26(6):17-21
在马克思主义实践中有三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对中国而言:中国化)、大众化、当代化。在这三者的关系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大众化和当代化的起点前提和内容主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化的实践主体和实现力量的实践过程,马克思主义当代化是其大众化和中国化的理论要求和实践定位。中国化、大众化、当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实践中的三个要求、内容、侧面,中国化是起点,大众化是目的,当代化是贯穿主线,它们有机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4.
关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更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旨在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指导作用和信仰者的最大化.为此,要在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理论的科学化、价值取向的人本化、表达形式的通俗化、理论视野的全球化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等方面把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积极探索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六进入"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十七大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以及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条件和原则、途径和方法等方面,对理论界的研究观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并评价当前的研究状况、展望未来的研究视角,以期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6.
崔庆五 《前沿》2012,(2):41-43
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坚实的基础,首先,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本质决定了它具有"掌握"中国人民的理论诉求。其次,中国人民也需要马克思主义来指导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再次,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活动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人民之间的真正结合。  相似文献   

17.
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努力实现公民信仰自由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主导意识形态的和谐统一,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涉及政治认同问题,也涉及到当代中国文化认同的重建问题。只有从文化认同的视角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普及和教育,重视不同受众群体的文化需求、价值标准、思维方式、认知水平和心理结构,才能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断向前发展和实现。  相似文献   

19.
欧阳 《传承》2012,(11):46-47,84
新形势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是解决我国当前重大现实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初就深深地融入到了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斗争中,深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大众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品质。准确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分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性,提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0.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来,理论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方兴未艾。其研究成果,比较集中在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和实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途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探讨上。梳理并分析近两年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状况,对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