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总督与巡抚的斗争 清代地方首长,以总督、巡抚为尊(新疆、东北等地,未设行省以前,不在此例),然而,总督与巡抚相较,谁是老大呢?总督仂口兵部尚书衔)是从一品.巡抚(加兵部侍郎衔)是正二品;总督辖地有至二、三省者,巡抚则只管一省。如此,则总督似为巡抚的上官,巡抚得听从总督的号令。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总督与巡抚,特别是同驻一省的督、抚.为了谁当老大,常常打得头破血流.以致满城风雨。朝野不宁。此即清史上有名的“督抚同城之弊”。  相似文献   

2.
保定直隶总督轶事(之二) “模范督抚”李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云 《乡音》2006,(11)
直隶总督全称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最早的直督之设是在清顺十八年(1661年),当时清廷下诏直隶、河南、山东等15省设立总督,苗澄首任直隶总督,驻大名府。此后雍正二年(1724年),清廷专设直隶总督由李维钧提任,驻保定,遂成定制。直隶总督存在了190余年,共有75人100任次直隶总督,李卫是第四任。  相似文献   

3.
直隶总督全称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最早的直督之设是在清顺十八年(1661年),当时清廷下诏直隶、河南、山东等15省设立总督,苗澄首任直隶总督,驻大名府。此后雍正二年(1724年),清廷专设直隶总督由李维钧提任,驻保定,遂成定制。直隶总督存在了190余年,共有75人100任次直隶总督,李卫是第四任。  相似文献   

4.
杭州是否要修复左公祠,对此,我们应该考虑西湖文化的当务之急。11月29日某报“人文版”中《杭州应重建左公祠》一文说兰溪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员陈星发现清朝浙江巡抚杨昌睿撰、两江总督陶澍书的“左公祠碑拓片”,呼吁寻找原左公祠地点云云。此“左公祠碑拓片”不看便可断为赝品,且伪造水平粗劣。浙江巡抚杨昌睿当为杨昌浚,一个巡抚总不至于将自己的名字写错。此一误。两江总督陶澍死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如何能为死于1885年的左宗棠写碑?此二误。陈星又说,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高校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的重要任务。“三进”工作需要高校各有关部门形成合力。“三进”有各自的特殊性。“进教材”是整个“三进”工作的起点,“进课堂”是“三进”工作的关键环节,“进头脑”是“进教材”和“进课堂”所要实现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且“三进”亦有各自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6.
西方性别理论对于建构和谐社会的价值意义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性别理论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一部人类探索和追求两性和谐平等发展的奋斗历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建构并发展基于两性平等、和谐共进为价值基础的性别文化与价值观.新时期新的、先进的社会主义性别观应是用辩证批判的眼光审视已有的一切性别观念,以共建彼此尊重、平等相处、协力互助、和谐共进的性别关系为目标.旨在追求平等和谐的两性关系的实现.借鉴并分析西方社会性别理论的认知视角与方法.对构建我国的和谐性别文化与价值观,促进两性关系的和谐全面发展,促进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都将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世赏 《理论月刊》2003,(2):116-118
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教材教材中应该尽可能多地引用邓小平理论的原文;进课堂课堂中应该反复讲授邓小平理论的原文;进头脑应多途径教育学生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  相似文献   

8.
<正> (三)雍正帝对曾静、张熙投策反信一案极端重视,迅即采取了极为严峻的霹雳手段。第一步,叠下密旨,派出干员,根据张熙对岳钟琪的供述,开具名单,分三路缉拿疑犯。浙江一路,如前述已由总督李卫差人密捕了吕留良子孙及严赓臣、沈在宽等人押往京城。江南一路,由江南总督范时绎、巡抚  相似文献   

9.
设立咨议局是清政府预备立宪的重大举措之一,1907年10月朝廷命令各省总督巡抚迅速慎选官绅创办。1908年7月公布《各省咨议局章程》和《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限令一年之内一律成立。  相似文献   

10.
1885年,清廷谕令台湾与福建省分治,成为一个单独的行省.建省初期,百端待举,财政方面的问题尤其急迫.经闽浙总督杨昌浚与台湾巡抚刘铭传反复协商,决定由福建每年协济台湾饷银44万两,以5年为期.福建协饷,对于解决台湾建省初期的财政困难起了不小的作用.本文仅就有关的问题作一个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于成龙     
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吕梁市离石区,其出生地来堡村现划入方山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崇祯十二年(1639)举为副贡,清顺治十八年(1661)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等职。曾三次被举为“卓异”(清朝考核官员的制度,清廉和才能优异者)。康熙二十三年病卒于江宁(今南京市)两江总督任上。谥清端,赠太子太保。于成龙生活在明末清初改朝换代、革故鼎新的社会大动荡时期。其先祖于坦为明景泰甲戌科进士,弘治间官至巡抚。明后期于氏家道式微,其父于时煌以耕田为业,为人忠厚良善,“里中…  相似文献   

12.
李卫督浙     
<正>李卫是江苏徐州人,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殁于乾隆三年(1738年)。李卫家庭富有,为此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他出钱捐了个兵部员外郎的官职,此后历任户部郎中、云南盐驿道。雍正二年(1724年),李卫又升任云南布政使,仍管盐务。雍正三年又调任浙江巡抚。雍正五年,更被特授为浙江总督,直到雍正九年调任直隶总督,主政浙江前后六年之久。  相似文献   

13.
“臣工刊书进呈内府”现象是康、雍、乾时期出现在统治者上层领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臣工们以个人的力量承刻了部分本应由中央机构刊印的书籍,或直接将自己编刊的书籍连板进呈给内府,将其纳入中央机构刻印书的行列。这种现象出现得最为集中、涉及人员和书籍最多的时期在康熙朝中后期,这一时期承刊书籍的大多数臣工们在刻书风格的选择上都与江苏巡抚宋荦一样钟情于软字精写精刻。他们的积极参与,使得“康版书”风格影响迅速扩大、广泛传播,成为这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标志。  相似文献   

14.
张忠军  秦涛 《理论月刊》2007,(2):129-131
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基本上是家喻户晓,这件并不疑难的案件留给我们的思考角度很多,特别是体现在审判程序上的复杂状况更是另人眼花缭乱。这一案件的最终结案简单得令人咋舌,可为什么一件并不难的案件如此复杂?笔者认为主要是清代的地方死刑案件的审判、复核程序设置不合理,加之清末特殊的时代背景,地方的总督、巡抚权力过大,本案就是这种情况在司法上的具体表现,从程序方面分析本案的复杂性原因。  相似文献   

15.
宣传工作需要主动切入,才能展示自身作为。乌鲁木齐局党委宣传部突出新线爱路护路、路外安全、客运营销等重点内容,以"四进"(进媒体、进乡村、进学校、进清真寺)为载体,精心策划组织了大密度、广覆盖、声势浓的集中宣传活动,并由此对怎样做好新时期宣传工作带来五点启示。本文主要对这一做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两个于成龙     
正一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六月的一天,两江总督于成龙向皇帝提了个过分要求:推荐江宁知府的接任者。报告寄出后,于成龙既满怀期待,又感到不踏实。几天前,江宁知府陈龙岩不幸病故。两江地区辖今天的江苏、上海、安徽和江西,是帝国经济文化中心,财政收入占全国一半还多。江宁府作为两江地区政治中心,两江总督、军区司令、江宁织造、江苏按察使甚至安徽布政使,都在这里办公。加上江苏巡抚驻苏州,江宁知府的升迁机会得天独厚。  相似文献   

17.
林则徐,字少穆,一七八五年八月三十日出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一个贫苦家庭,清嘉庆进士,历任道员、巡抚、总督、钦差大臣等职。他在世时的中国社会,正处于清朝封建统治濒临崩溃,西方殖民主义者加紧向我国侵略扩张的动荡年代。清朝腐败的社会现实和贫困的下层生活,孕育了林则徐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一八三七年至一八四○年间,他力排众议,挺身领导禁烟运动,严缉外国走私烟贩,惩处受贿官吏,整顿海防,倡办义勇,  相似文献   

18.
梁章钜字宏中,号苣邻,晚号退庵,祖籍福建长乐,清初徙居福州,所以自称是福州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中举,嘉庆七年(1802年)成进士。曾任礼部立事,充军机章京,升用员外郎,授湖北荆州府知府。道光年间,历官江苏、山东、江西按察使,江苏、甘肃布政使,广西巡抚,前后五任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等职。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正月因病辞官,此后即闲居家中,专事著溢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9.
张玉强 《春秋》2014,(4):58-58
正丛兰(1456-1523),文登城关人,明代著名的军国重臣,历任户科给事中、通政参议、通政使、户部右侍郎、右都御史、三边总制、漕运总督、江北巡抚、南京工部尚书等职。作为军国重臣,丛兰长期统兵,镇守边关,军功卓著,举朝称颂,死后谥赠"太子少保"封号,并禄增为一品职爵。  相似文献   

20.
穆强 《乡音》2006,(10)
位于保定裕华西路的直隶总督署,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一座清代省级衙署建筑,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署从清雍正七年(1729年)建成至李鸿章开始任直隶总督的140多年时间,一直是直隶省的军政枢纽;至宣统三年(1911年)清朝灭亡,历时182年。直隶总督在清代居各省总督之首,全称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任务是“提督军务、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最早的直督之设是在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当时清廷下诏15省包括直隶、河南、山东设立总督,苗澄担任直隶总督,驻大名府。此后雍正二年(1724年),清廷专设直隶总督由李维钧担任,驻保定(旧址在保定城西北隅),诏令所有总兵、提督军官归其节制,遂成定制。直隶总督存在了190余年,共有75人100任次当过直隶总督,其中又分为实授、署理、护理、协办。他们是:苗澄、李维钧、李绂、李卫、孙嘉淦、高斌、那苏图、方观承、杨廷璋、周元理、杨景素、袁守侗、郑大进、刘峨、梁肯堂、胡季堂、颜检、姜晟、陈大文、吴熊光、温承惠、那彦成、方寿畴、蒋攸金舌、琦善、讷尔经额、桂良、谭廷襄、庆琪、恒福、刘长佑、曾国藩、李鸿章、王文韶、荣禄、裕禄、袁世凯、杨士骧、陈夔龙、端方、蔡玉廷、宜兆熊、何世王基、唐执玉、刘于义、顾琮、史贻直、鄂弥达、陈大受、英廉、刘墉、熊枚、裘行简、秦承恩、章煦、托津、长龄、松筠、明山、王鼎、穆彰阿、瑞麟、文煜、崇厚、官文、张树声、张镇芳、那桐、屠之申、周馥、廷雍、吴重熹、崔永安、刘师恕、杨鲲。本刊选择部分总督分期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