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不久前,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的一部长达43集的历史连续剧《水浒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连续剧《水浒传》是根据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水浒传》改编而成的,该剧基本遵循了原著的精神,讲述的是北未来徽宗年间(1101-1126)发生的...  相似文献   

2.
<正> 《汉武大帝》的导演和编剧声称,本剧以新古典主义浪漫、写实的手法,主要根据《史记》和《汉书》为蓝本,直接取材、改编正史,向观众全面展示汉朝初叶国家所面对的内外矛盾、主要事件和重大社会问题。确实,《汉武大帝》中的大量史实和人物都有历史依据。但是,历史剧还是历史剧,它仍然不是"历史"。中国历史上有丰富的文学和史学,可供我们今人进行借鉴和研究。即以"历史"演义模式而言,就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为范式。《三国演义》可谓正剧,《西游记》则为历史剧中的游戏文字。《水浒传》介于两者之间。《汉武大帝》的正史分量,也许超过了《三国演义》,但作为模式,并无根本区别。《三国演义》以元、明时代人的审美眼光和价值观,演义三国正  相似文献   

3.
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编剧杨争光访谈录南翔宇,赵良,王朝阳中央电视台“四大名著工程”之一──电视剧《水浒传》获得成功。但像其它三部电视剧一样,人们对其评价莫衷一是,各执不一。近日一些媒体组织专家对《水浒传》的编创展开了讨论。那么该剧的编剧是如何编创出这...  相似文献   

4.
符晓黎 《前沿》2013,(22):143-146
《水浒传》自成书以来,其女性观一直备受争议.但从总体上看,《水浒传》对女性的态度是贬低大于赞扬,甚至有妖魔化的倾向.从文学作品的传承和时代环境看,这明显与当下通行的《水浒传》成书于元明之际的说法有很大的矛盾和差距,而与明中期的社会和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观相似.据此,我们认为水浒传成书于明中期而非元末或明初.  相似文献   

5.
冯利华 《求索》2010,(6):F0003-F0003
在中国小说史上,续书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明清时期.《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水浒传》、《红楼梦》等名著.皆有大量续书.如《后三国演义》、《后西游记》、《续金瓶梅》、《水浒后传》、《泣红亭》等。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施公案》、《三侠五义》、《彭公案》等小说被一续再续,成为小说史上的一大热点,如石庵《忏观室随笔》所云:“《小五义》也.《续小五义》也.再续,三续.四续《小五义》也。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中的婚姻描写及其意义叶桂娥粗看《水浒传》关于婚姻制度和男女纠葛的描绘只是为了辅垫情节和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其实另有重大意义。这方面的意义不唯一些读者不太注意,甚至连作者当时的创作也在意识到,有地方还悖离了作者的原旨。此即常说的作品之客观作用...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书,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说,《水浒传》是一部农民起义的教科书,也有人说,《水浒传》是一部投降主义的宣言书,“《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笔者却以为,《水浒传》是一部“腐败全书”。  相似文献   

8.
韩霄 《求索》2011,(11):185-187
在古典小说史上,《三国志玉玺传》出现在《红楼梦》之前,似乎有着特殊的意义。《三国志玉玺传》与《红楼梦》在叙事艺术结构上以及悲剧意蕴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三国志玉玺传》的“玉玺”叙事结构艺术与《红楼梦》的“通灵宝玉”叙事结构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玉玺”与“通灵宝玉”的悲剧意蕴统领了对众女子带有悲剧命运色彩的动态过程,共同关注了众多不幸女性的心灵世界。从二者在某种程度上的相似以及时代背景看来,《三国志玉玺传》可能对《红楼梦》的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人物的绰号林林总总,有些绰号或因为晦涩难懂,或因为精灵古怪,或因为词义时限,而为人们所误解。有些错误解释甚至被写进了教科书和相关书籍。"黑旋风"本是一种威力火炮。黑旋风李逵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时下,一些报章把"旋风"解释为"行动迅速,像旋风一样快。"其实,《水浒传》中的"旋风"指的是宋代时的一种火炮,引信点着便可发炮。书中之所以称李逵为"黑旋风",一是说他肤色黝黑,二是说他脾气暴躁,像火炮一样"沾火就着"。"混江龙"原本是一种治河工具。《水浒  相似文献   

10.
执著探究孙中山的学者──《孙中山传》作者尚明轩访谈录日农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特别是对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研究中,尚明轩先生可谓是位勤奋的多产的学者。仅在近十多年间,这位史学家、近代史研究员先后撰写出版了《孙中山传》、《宋庆龄传》、《廖承志传》、《何香凝传》...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中存在着大量的"滥杀"情节描写。从小说文本的角度去观照这个问题,"滥杀"情节存在的原因有:一是历史事实在小说文本中的遗迹,二是继承于话本及杂剧,三是小说的浓厚的神学色彩,四是文人在水浒故事的艺术再创造过程中具有的"暴力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和元明戏曲的用语,往往可以互证。从前戴望舒先生写过《释“盆吊”》和《释“(扌朋)扒”》两文,就是用《水浒传》里的用语来解释《永乐大典》戏文《小孙屠》中的“盆吊”,“(扌朋)扒”二词,胠疑解惑,读之令人称快。现在就平日翻检所得若干元明戏曲(主要是元曲)中的用语,见于《水浒传》而相同或类似,可以互证的,略加条举,以当释例: (一)表壮不如里壮元罗贯中《风云会》剧三折滚绣球曲: “常言道:表壮不如里壮,妻若贤夫免灾殃”!《水浒传》第二十四回:“武松再筛  相似文献   

13.
《春秋》2017,(6)
正对前人所留的研究,考古界有三大支撑点之说,即"史记、民传、考古发现"。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写的是北宋时期宋江等人聚占梁山造反之事(阳谷县是水浒故事发生较多的县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至今影响深远,是我国文化宝库中耀眼的瑰宝之一。考古"三大支撑点"之则,自然也适用于对《水浒传》的研究。研究要接地气,要实地考察,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要重视考古发现。笔者爱好"水浒",因运河申遗中在阳谷段的发现与"水浒"有关,特考察、  相似文献   

14.
以描写被封建压迫逼上梁山的一百零八条好汉打抱不平的传奇故事为中心的小说《水浒传》,几百年来已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名著.它成书于元末明初,即十四世纪中期,是中国最早的两部长篇小说之一(另一部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施耐庵不但经历过元末农民大起义,并和“说话人”(宋元时期讲故事的艺人)有一定联系.他大约在杭州住过,是个终生未仕进或只做过小吏的人.宋元时期,梁山泊农民起义的故事已广为流传;宋代讲史话本《大宋宣和遗事》已初具水浒故事的全部轮廓;元杂剧中有二十四个水浒剧目(现存六个)如《李逵负荆》等.施耐庵对民间传说、话本、戏曲中的水浒故事进行了艺术再创造,写成百回本《水浒传》. 《水浒传》描绘了封建社会一支人民起义队伍的形成、发展、肚大直至毁灭的全过程,是一部反映中国古代人民起义的史诗.  相似文献   

15.
刘瑞川 《春秋》2010,(5):43-44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郓城是水浒故事发源地。是北宋农民起义军领袖宋江、晁盖等梁山英雄好汉的故乡。在郓城民间,素有“梁山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99之说,就《水浒传》所描写郓城的风土人情、地理位置看,至今还是那么符合。  相似文献   

16.
渭法  江楠  张虹 《民主与法制》2013,(16):48-51
日本电影《人证》堪为世界电影史上一部经典作品。它是根据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杜会派推理小说作家森村诚一的小说《人性的证明》改编的,讲述了女主人公八杉恭子与她的黑人儿子焦尼之间哀婉动人的故事。儿子焦尼千里迢迢来日本寻找母亲,母亲却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而杀害了儿子。  相似文献   

17.
<正> 在我国《史记》研究领域,因其研究方式长期蹈常袭故,致使《史记》在日本的史学影响至今无人问津。有鉴于此,拙文谨就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史记》传入日本以后,直接给日本早期国史的编撰造成了巨大影响。现经考定,《史记》是在公元600年至604年之间始传日本的。此事关系重大,因为它是中国史学传入日本的标志。当时,日本尚无自己  相似文献   

18.
《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名著,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十分巨大。最早把《史记》与某部小说联系起来的是明代的李开先。他拿来与《史记》相提并论的第一部小说,就是《水浒》。李氏在《词谑》一书中说:“崔后渠、熊南沙、唐荆川、王遵岩、陈后岗谓:《水浒传》委屈详尽,血脉贯通;《史记》而下,便是此书。”此后,明人袁宏道、天都外臣、李贽、叶昼,清人金圣叹、樵余等又相继发表了相同的意见,对我们研究《水浒》与《史记》之间的继承关系,颇多启发。本文拟就《史记》对《水浒》在艺术方面的影响,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高僧传》是记载自东汉永平至梁代天监间的一部著名僧人传记,在整个汉语史研究领域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巨大的研究价值.而《汉语大词典》是众多学者写作和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对汉语词汇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是《汉语大词典》中引用的词条首例,有很多比实际用词晚很多年,这必然会影响汉语词汇学的研究.所以以梁代释慧皎撰的《高僧传》为例,对《汉语大词典》中的始例进行补正,不仅对词典的编纂和修订起到一定作用,同时这也是《高僧传》语料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0.
李贽以其极具人文精神的"异端"思想为视角,对《水浒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评点。其评点本身既是宣扬李贽社会思想的载体,又是我们读者深入解读《水浒传》的钥匙。对于了解李贽的思想以及品评《水浒传》这部作品,具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