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7年4月2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莫斯科签署了《俄白联盟条约》,同时草签了俄白联盟章程及两国在制定和通过联盟章程问题的互谅备忘录。这是俄白两个斯拉夫国家向重新结为一体迈出的重大一步。  相似文献   

2.
大事综览     
2001年7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 一、《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7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俄罗斯,与俄总统普京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个条约是指导21世纪中俄关系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贯穿着两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为中俄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奠定了牢固的法律基础。国际社会对条约的签订纷纷发表评论。美国务院发言人鲍彻16日说,中俄双方签署此条约对美不构成“特定威胁”,也并不意味着两国建立了联盟。条约中不含有诸如共同防御之类的条款,“我们并不认为这是一场得失所系的赌赛”。针对条约中的有关内容,鲍彻称,美国有权退出反导条约,它将不顾中俄两国的反对,继续研制和部署反弹道导弹系统。17日,国务院发言人里克评论称,中俄维持稳固的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3.
1998年5月5—7日,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总统卡里莫夫对俄罗斯进行正式国事访问期间,与叶利钦总统会谈后,又征得了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拉赫曼诺夫的同意,决定建立俄—乌—塔三国联盟,并已经责成专家小组开始起草条约细则,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正式签署。这是在独联体范围内相继成立了“哈—乌—吉—塔中亚联盟”、“俄—白—哈—吉—塔五国关税同盟”、“俄—白联盟”、“格—阿—乌(克兰)—摩联盟”等小型合作联盟以来,又将形成的一个新国家联盟组织;是目前部分独联体国家在原有合作模式难以实现突破性改革的前提下,以特定的共同政治、经济以及安全利益驱动为基础,谋求准独联体范围的地区和跨地区合作形式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4.
1997年3月25日,欧洲联盟15国外长在罗马举行会议,庆祝《罗马条约》签署40周年。从1984年起,欧洲国家在联合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三大步:1957年,西欧6个国家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订《罗马条约》,走出了实质性一步;1965年,6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诞生了影响重大的欧洲共同体;1992年,欧共体12国签署了以经货联盟和政治联盟为目标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开创了新的发展阶段,欧共体改称欧洲联盟,欧洲联合朝着经济、政治、外交和安全等全方位一体化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5.
今年10月2日,爱尔兰举行第二次全民公决,通过了旨在提高欧盟决策和行动能力的《里斯本条约》。10月10日,波兰总统莱赫·卡钦斯基(Lech Kaczynski)也签署了该条约,使得捷克成为《里斯本条约》能够生效与否的最后关键。但是,在捷克议会已经批准该条约的情况下,捷克总统瓦茨拉夫·克劳斯(Vaclav Klaus)为条约的最后生效设置了巨大障碍,  相似文献   

6.
1998年12月25日,俄白签署关于进一步统一的宣言、两国公民权利平等条约和两国为经济实体创造平等条件协定及实施细则。俄白决定在1999年制定出关于将两国合并为联盟国家的条约。俄白一体化的这一重大举措,颇引独联体和世界瞩目,反响较大。俄白关于建立联盟...  相似文献   

7.
1996年4月2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莫斯科正式签署了《建立共同体条约》,两国议会批准后将正式生效。这表明,俄白两国在全方位一体化道路上比独联体其他成员国走得更快。 一、条约的内容及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欧盟法体系中的意大利行政法欧洲共同体法是在早期关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巴黎条约》和《罗马条约》以及后期关于建立欧洲联盟的《马斯特里赫条约》等国际条约的基础上 ,逐步发展起来的适用于欧洲联盟成员国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法律制度 ,是关于欧洲联盟机构设置、职能及其经济货币联盟与政治联盟的条约、条例、指令、决定和判例等法律规范的总称①。欧盟法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产物 ,其建立在最高权威(primacy)原则 ②和直接效力原则(directeffect)③的“双支柱基础上的法律制度” ④,是欧洲法律一体…  相似文献   

9.
普京欧亚联盟设想:背景、目标及其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国际格局出现重大变化以及俄美关系“重启”的大背景下,普京于2011年10月3日在俄《消息报》上发表题为《欧亚新的一体化计划:未来诞生于今天》的文章,提出在前苏联地区建立欧亚联盟、把原苏联的欧洲地区与亚太地区联系起来的设想。欧亚联盟设想是俄长期以来有步骤、有谋划地推进欧亚一体化进程的必然逻辑。俄正试图在经济上通过独联体自由贸易区、欧亚经济共同体框架下的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朝着欧亚经济联盟努力;军事上借助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进一步掌控地区安全事务。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包括政治联盟在内的前苏联地区的一体化,并使之成为多极世界中的一极。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总统普京于7月17日至19日对中国进行其担任俄罗斯总统后的首次国事访问,并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京共同签署了《中俄北京宣言》和《关于反导问题的联合声明》,同时双方准备就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着手进行谈判。期间,普京明确提到,两国关系现有的坚实基础来自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和江泽民主席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1.
南方共同市场(the Southern Common Market)是在最近10多年来拉美经济一体化重新兴起、原有地区一体化组织又增添活力情况下脱颖而出的。它目前是拉美最大、最有活力的一个次地区经济一体化集团,并号称世界第四大区域性经济集团。 一、基本情况 1991年3月26日,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4国总统在巴拉圭首都签署《亚松森条约》,宣布建立南方共同市场(以下简称南共市)。该条约于当年11月29日正式生效。1995年1月1日起南共市正式运行,关税联盟开始生效。南共市4个成员国领土面  相似文献   

12.
“9·11”事件使美俄关系迅速升温,俄与北约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5月下旬,布什总统访俄,同普京总统签署了《关于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和《俄美关系宣言》,决定两国建立新型战略关系;俄与北约首脑发表《罗马宣言》,决定双方建立新的合作机制。这是俄美、俄与北约关系史  相似文献   

13.
4月28日俄罗斯包括总统、总理、议会两院主席,各联邦主体领导人,议会党团、社会运动、工会及宗教团体的领导人在内的240多位政治家签署了《社会和睦条约》。条约有效期为两年,具有开放性,所有建设性力量都可加入。同时成立一个协调委员会以确保条约实施。《社会和睦条约》的签署是俄罗斯继大赦之后的又一件大事。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欧洲联盟在艰难中启动李占五欧共体12国签定的《欧洲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已于1993年11月1日正式生效。这是欧洲联合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马约的核心是,签约国计划在欧洲统一大市场已正式成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合...  相似文献   

15.
欧洲联盟在艰难中启动李占五欧共体12国签定的《欧洲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已于1993年11月1日正式生效。这是欧洲联合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马约的核心是,签约国计划在欧洲统一大市场已正式成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合...  相似文献   

16.
1998年11月13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日本首相小渊惠三签署关于俄日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的《莫斯科宣言》。双方表示将尽一切努力争取在2000年前缔结和平条约,并为此成立边界划分分委会和北方四岛经济合作分委会。俄日能否缔结和平条约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北方四岛...  相似文献   

17.
1997年1月10日,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3个中亚国家总统在吉首都比什凯克举行会晤,就国家关系、地区安全、国际形势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讨论,签署了《永久友好条约》及跨国委员会观察员地位、维持和平条例等文件。1月24—25日,哈、乌、吉3国军队总参谋长联席会议在哈首都阿拉木图召开,草签了《三国总参谋长委员会条例》、《三国军事领域合作条约草案》、《关于使用军队确保共同安全条约》等文件,这些文件将在即将举行的国防部长会议上签署。以上情况标志了中亚3国联合趋势和一体化进程又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斯里兰卡人民联盟副主席钱德里卡·库马拉通加领导她的党人民联盟在8月16日举行的全国议会大选中击败了连续执政17年的统一国民党。随后她应维杰通加总统之邀,于19日与穆斯林大会党及一独立泰米尔组织联合组成了新政府,成为斯第14任总理,也是继其母班达拉奈克夫人之后的第二位女总理。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中国的“俄罗斯年”。也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十周年和《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五周年。应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于3月21-22日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世界再次将目光聚焦到中俄这两个大国的元首会晤上。回顾十余年来,中俄关系得到了持续、快速、稳步的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丁伊 《国际安全研究》2022,40(2):78-103
2021年1月22日起生效的《禁止核武器条约》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禁止核武器的拥有、研发、储存、转移、试验、使用或是威胁使用等行为,从而将核武器完全非法化。尽管《禁止核武器条约》反映了人道主义的关怀和无核世界的愿景,但该条约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现实层面都面临着不小的困境。从理论上看,《禁止核武器条约》以确立禁核规范来推动国际社会所有成员国弃核的逻辑基础并不牢固,因为规范可能退化甚至被颠覆,未必能够对国家产生强有力的约束。在现实层面,《禁止核武器条约》则因为全盘否定核威慑的重要性而遭到拥有核武器国家及其盟国的联合抵制,并暴露出该条约忽视部分国家的安全关切、损害国家自卫权利以及忽略裁军核查机制等不足。鉴于国际社会围绕《禁止核武器条约》产生了诸多争议,未来,该条约还是应当落脚到分步骤、渐进式的核裁军路线上来,需要在提供安全保证、区分禁核情形、建立核查机构,以及加强与不扩散国际机制兼容等方面进行完善,以促进当前核不扩散国际机制的改革和推动陷入停滞的核裁军进程的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