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聚众犯罪是指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以聚集特定或不特定多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为构成要件的犯罪。我国《刑法》共用11个条文规定了14个聚众犯罪,其中大多数聚众危害社会是构成犯罪的必要条件,少数是该罪的选择行为要件。聚众犯罪的主要特征有法定性、聚众进行、实施的是复数行为等。从犯罪形态上看,聚众为着手,实施具体违法犯罪活动为既遂。它与煽动犯罪、教唆犯、组织犯、首要分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与组织犯部分交叉重合。聚众犯罪的一罪数罪标准在于行为个数、数行为之间是否牵连、牵连时定一罪是否能体现罪刑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对于聚众斗殴罪是否存在犯罪未遂,目前理论界和司法界尚未形成统一认识。第一种观点认为,聚众斗殴罪是行为犯,存在犯罪未遂。持该种观点的人认为,聚众斗殴罪的法定犯罪行为由“聚众”和“斗殴”两个行为构成。只有完成了聚众行为并着手实行了斗殴行为,才构成聚众斗殴罪的既遂,如果仅仅实施了聚众行为就因意志以外原因而终止,应属于犯罪未遂。第二种观点认为,聚众斗殴罪是举动犯,在聚众斗殴罪中,聚众行为不是该罪的实行行为,只有斗殴行为才是本罪的实行行为。由于斗殴行为一经实施,即会对社会公共秩序造成直接的严重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聚众犯罪是聚集众人进行犯罪活动的一种形式。这种犯罪影响广、规模大,人数多,比单独犯罪具有更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目前,世界许多国家的刑法都有关于聚众犯罪的构成和处罚的规定。我国现行刑法借鉴古今中外立法例,结合司法实践经验,对几种具体聚众犯罪的构成及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作了明确规定。本文拟就我国刑法中的聚众犯罪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曾就萍 《法制与社会》2012,(33):287-288
大量的事实和案例表明,群体性事件的犯罪活动大多以聚众犯罪的形式表现出来。聚众犯罪均以首要分子聚集多人,形成群体实施危害行为为特征,对社会秩序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其在刑事司法认定和处理上具有较大程度的复杂性。聚众犯罪作为我国刑法特有的一个概念,在我国刑法分则中对相关罪名进行了明确规定,分析与群体性事件相关的聚众犯罪,能够为有效的从法律途径解决群体性事件创造有力条件。  相似文献   

5.
聚众型犯罪是指聚集在一起怀有不同动机的人群,因受到互动中激发起的狂热情绪支配而实施的针对共同对象的故意犯罪行为。诱发聚众型犯罪的原因极其复杂,既有因经济物质利益的失衡、腐败现象、恶化的社会风气等因素形成的群众异变心态而产生的社会原因,又有众人聚集后群情激奋所产生的团体原因。防止聚众型犯罪应该对症下药,主要社会防治策略包括:对全体公民加强法制教育、建立健全预测聚众型犯罪的情报信息网络、拓宽解决纠纷和问题的途径和妥善处理群体性案件。  相似文献   

6.
聚众犯罪是指以聚众为构成要件的故意犯罪。司法实践中,此类犯罪时有发生,且往往表现为参与人数多、规模大、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等特点,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因而被列为我国刑法重点打击的一类犯罪。修订后的刑法在保留原有条款的基础上,就聚众犯罪作了更为明确而又具体的修改与补充,突出表现为增列了法条,规定10多种聚众类犯罪,且其罪状的表述及适用刑罚等方面更为细化,便于操作。本文试就聚众犯罪的构成及相关问题作一肤浅的分析。”一、聚众犯罪的构成特征l、“聚众”是聚众犯罪的首要特征大凡聚众犯罪,法条中基本上都冠以“…  相似文献   

7.
聚众犯罪是我国刑法中独有的概念,它是指刑法分则明文规定的,在首要分子的作用下以聚众的行为方式实施的一种犯罪类型.我国<刑法>第97条在界定"首要分子"时,规定了"聚众犯罪"的概念,并且在刑法分则中规定了19种具体聚众犯罪的罪名.  相似文献   

8.
网络裸聊是一种通过网络聊天室、摄像头,向特定或不特定的他人展示自己裸体的行为。从刑事政策学的角度来看,主张网络裸聊侵犯了性道德和性风尚,因而构成犯罪的观点是不妥当的。特定情形下以一定方式实施的网络裸聊行为可能侵犯未成年人的健康和公共安宁,因而具有应受惩罚性。从刑法解释学的角度来看,将网络裸聊作为聚众淫乱罪、组织淫秽表演罪、传播淫秽物品罪定性都是对罪刑法定原则的违反。因此,在现行刑法框架下,网络裸聊不能认定为犯罪。  相似文献   

9.
突发性聚众暴力犯罪是一种特殊的突发性事件,它通常指事先无迹象或迹象不明显但又经过酝酿,受人组织、策动,采取打、砸、烧、杀、抢等方式实施的危害后果严重的群体性犯罪活动。这类犯罪有较为明显的特点,这些特点从不同侧面揭示出此类犯罪的具大社会危害性。本文将从此类犯罪的本质出发,深入分析犯罪的成因,从而提出相应对策防范其危害社会。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刑法中,"聚众"的内涵并不是单一的,"聚"之内涵可以分为三种,"众"在无特别性规定的时候是指三人以上,而在特别性规定中则有不同含义。"聚众"根据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现实的聚众"和"虚拟的聚众"。"聚众"是"聚众犯罪"的必要条件,但并非是"聚众犯罪"的充分条件,并不是所有的"聚众犯罪"所触犯的罪名都以"聚众"作为其罪名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刘德法 《北方法学》2010,4(1):77-88
转化犯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种犯罪形态。以聚众犯罪为视角,结合转化犯的基本原理具体分析聚众犯罪转化犯的特征,聚众犯罪的转化既包括罪与罪的转化,也包括违法行为向犯罪的转化;聚众“打砸枪”虽然不是独立的罪名,但却是多种犯罪的聚合体,其转化罪是法律拟制的犯罪。关于聚众犯罪的转化犯,其在定罪量刑中存在着不同于一般转化犯的诸多疑难问题,对聚众犯罪转化过程中一系列特殊问题的研究,将使转化犯的理论内容更加丰富和具体。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对聚众犯罪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和探讨,但仍存在着诸多疑难问题,而且已有研究的问题,学者间尚存在着争议。本文认为聚众犯罪的概念应当界定为:刑法分则明文规定的以聚众的行为方式实施的犯罪。基于此概念,笔者深入探讨了聚众犯罪与共同犯罪及集团犯罪之间的界限,并就聚众犯罪在犯罪构成方面的特征提出些许管见。  相似文献   

13.
聚众斗殴犯罪案件中,如果行为人只有聚众行为没有实际斗殴发生,就要根据实施程度、犯罪耒完成的原因采区分究竟该行为处于犯罪的哪个阶段,是预备阶段还是实行阶段,是犯罪未遂还是犯罪预备亦或是犯罪中止.  相似文献   

14.
论网络“聚众”性犯罪及其刑事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许多传统犯罪出现了新的犯罪形式,同时还出现了新的犯罪,网络共同犯罪最典型的特点是网络聚众性,基于此,我国刑法要解决网络“聚众型”犯罪问题,必须突破刑法主流理论关于共同犯罪的观点,并且需要刑法对共同犯罪进行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聚众斗殴过程中出现致人重伤、死亡的结果时,哪些犯罪主体应当转化定罪?是否所有参加聚众斗殴的行为人或首要分子都要转化定罪?对于聚众斗殴中未实施致人重伤或死亡行为的首要分子和其他参加者应否或者如何转化定罪?本文将结合聚众犯罪、共同犯罪、转化犯等基本原理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6.
对入户实施盗窃、诈骗、抢夺犯罪转化为抢劫罪时,是转化为一般抢劫罪还是转化为入户抢劫,司法实践中存在认识分歧。一种观点认为,既然是转化型犯罪,应当认定为一般抢劫罪。另一种观点认为,“入户”属于抢劫罪的加重情节,凡“入户”实施转化型犯罪均应认定为入户抢劫。笔者认为,一概认定为一般抢劫或均认定为入户抢劫,都有悖于罪刑相适应原则。应根据具体案情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分析,具体认定。一、实施暴力的程度(一)实施暴力情节严重的情况。行为人在入户盗窃、诈骗、抢夺犯罪过程中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  相似文献   

17.
对于单方聚众斗殴是否成立的问题,各地的规定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将单方聚众作为聚众斗殴犯罪的一种情况予以确认,符合聚众斗殴的犯罪的立法目的及立法意愿,文章通过相关案例对单方聚众斗殴与多人实施的故意伤害行为以不同的情况进行了区分.  相似文献   

18.
论罪前情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犯罪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个人行为。这是犯罪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不仅如此,在逻辑顺序上,犯罪首先应当是个人实施的反社会性行为。因为在阶级社会中,“犯罪是孤立的个人反抗统治阶级的斗争。”①犯罪现象只不过是作为个体现象的犯罪行为的综合所表...  相似文献   

19.
由于聚众犯罪的特殊性,刑法分则对大多数聚众犯罪,法律明确规定了犯罪主体.但是,对于少数聚众犯罪,立法没有规定责任主体,由此产生了诸多弊端,立法需要进一步完善.在聚众的共同犯罪中,追究各共犯人的刑事责任,应结合刑法总则和分则的相关规定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矛盾在我国表现的更加突出,然而要充分的解决这些矛盾,法律手段是其中关键的一种。从传统的个人犯罪到现今的聚众犯罪,法律在不断的进行调整以应对,聚众扰乱公共秩序犯罪是我国近年来多发的犯罪之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有着十分严重的阻碍作用,从该意义上来说,聚众扰乱公共秩序犯罪的立法司法控制已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取理论研究、实证分析的方法,对聚众扰乱公共秩序犯罪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并在立法司法层面提出相应的对应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