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社会主义作为近30年来日趋兴盛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潮,是对资本主义的工业扩张主义所造成的生态危机挑战的理论回应。其理论核心生态发展观以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目标,在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深刻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生态重建模式,为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发展理论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绿党原则和纲领分别经历了理论和实践两条不同发展道路,由于问题域存在着很多共同点,二者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联.而另一方面,尽管生态马克思主义和绿党分别以不同方式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和生态危机,但它们在理论基础和政治诉求上存在本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深入研究和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必然性和发展规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而又重要的历史课题。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表明,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对环境观点相对不足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主张的有益补充和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既是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诉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4.
李昀鞠 《法制博览》2023,(11):148-150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五位一体”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我国社会持续发展、健康发展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如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已经在司法层面提出了很多法律条文,致力于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落实提供环境法治体系作为保障措施,促使生态文明建设过程法治化、规范化与标准化,提高生态文明建设质量。本文简要阐述了生态文明与生态环境法治理论有关内容,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法治保障实施的角度等内容,之后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法治保障路径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5.
生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转移国内的环境成本,通过掠夺资源、转移污染企业、垃圾出口以及设置环境壁垒等方式,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直接或间接的生态掠夺,导致全球性生态危机。这种生态帝国主义行为不仅破坏了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拉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破坏了全球生态平衡,威胁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更加深了全球发展的不公正性,使得全球环境非正义现象持续加深。面对生态帝国主义行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应对,倡导环境正义,完善全球生态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奥康纳和克沃尔是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理论和生态思想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发生原因、发展过程和解决措施提出了有创见性的思想主张。通过对“第二重矛盾论”与“交换价值至上论”、“新陈代谢断裂论”与“能源危机论”、“改良型生态社会主义”与“革命型生态社会...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中富含大量的生态智慧,对当代生态伦理育成具有重要价值。学习其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仁爱万物、节用寡欲等观念,能够帮助我们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整体生态世界观,按照自然规律办事、科学发展的生态实践观,关爱自然、保护物种和生态平衡的生态价值观,勤俭节约、适度发展的生态消费观。  相似文献   

8.
曹海军 《南风窗》2013,(25):85-85
党的"十八大"报告确立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方向,11月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并提出划定生态红线,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建设美丽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化,城市化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道路选择和发展路径问题日益突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对新型城市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化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生态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幽灵的继承者,它把资本主义视为人类的大敌,认为资本主义是人类的癌变,是生态危机的根源,自然界和人类都是资本主义的受害者,推翻资本主义是克服生态危机的必由之路。生态社会主义不是一个非政府组织,也不是一个政党,它属于左翼,但又经常在批判左翼。生态社会主义区别于环境保护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超越,自然界的内在价值是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中心。生态社会主义运动是一场革命,其目标是按照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实现国家和公民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生态实践既是人与自然的物质性实践,也是人的生态伦理实践。生态实践的道德要求不仅指向自然价值的伦理认同,更需要自律性的生态诚信。生态诚信是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人的道德自我的生态重塑及其对象性实现。生态实践的伦理辩证法是对象性的自然价值认同与内在的生态诚信观的实践性统一。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以来,流域生态补偿在我国强调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逐步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至今,单纯的相关理论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近几年的研究多集中在实践层面。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暴露出了诸如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补偿形式过于单一、跨区域协同治理存在困境、实践过程中的监管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法治化角度出发,应当着重完善流域生态补偿相关法律体系、以法律形式确立法律主体以及多元化的流域生态补偿方式、完善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合作相关立法、加强对流域生态补偿监管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的法律规制与保障,用法律保障流域生态补偿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末兴起的生态民主理论试图运用民主的方式来应对生态问题。然而,在民主程序与生态结果、民主辩论与生态确定性、民主包容与生态扩张等问题上,接受民主程序的生态民主存在着内在悖论。对此,生态民主理论家提出折中性选择。在民主程序与生态结果的问题上,生态民主理论主张为民主添加生态目的导向性,同时放松生态对绿色结果的要求;在民主辩论与生态确定性上,生态民主理论主张承认自然地位,同时认可生态价值的可争论性;在民主包容与主体扩张上,生态民主理论主张通过人类代表替生态言说,同时通过人类的倾听与自然交流。  相似文献   

13.
徐佳宁  万俊 《工会博览》2009,(10):46-47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对中华民族生存的重要意义。但在多年以经济增长为重心的政策下,我国总体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我国环保部门由于体制、法律等原因执法陷入重重,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变环保部门的地位与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不相称问题,就成为我国环保部门提升环保执政能力,走出困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包括绿色发展在内的新发展理念,制定"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和行动纲领,这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绿色发展理念是深化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创新成果。绿色发展实践是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的必然要求。绿色发展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只有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实践,严格实行绿色发展制度,才能早日迎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转型和升级的关键阶段,生态环境建设深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并提出了建设生态型社会的战略理念,以此来推进社会可持续性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应立足于生态文明视域,强化对环境法律责任立法的工作力度,旨在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健全的法律保障。如何基于生态文明来优化国内环境法律责任立法是当前社会各界急需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将围绕这一课题展开深入探究,旨在更好践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以来,国家建设四个阶段的历史变迁揭示了国家建设的生态维度由隐至显的发展过程,凸显出公共环境治理中国家生态责任和生态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国家生态治理能力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更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关键。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着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生态风险,对公共环境治理中的国家提出了提升生态服务能力、促进生态现代化和民主化、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等多维生态责任要求,也为从"以人为本"、"预警原则"、"有序推进"等价值原则推动国家生态治理的指导思想、治理范式、行动实践的转型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阿瑟·P·J·莫尔是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研究环境政策的教授,他在英刊《发展与变化》2006年第1期上发表了题为《转型期中国的环境与现代化:生态现代化的前沿》的文章。该文介绍了生态现代化理论在欧洲社会的发展轨迹并论述了其核心思想,作者认为,尽管生态现代化理论起源于西方,然而其适用范围并不局限于西方,它同样可以推广到新兴工业化的国家,包括中国。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现代化是既继承其实质而又充分体现地区色彩和地区定位的。以此为基础,作者从生态现代化所蕴含的四个方面———政治现代化、经济参与者和市场动力、公民社会以及国际…  相似文献   

18.
袁润 《法制博览》2014,(2):193-194
生态补偿是保护环境的有效的手段,但是在保护者与破坏者、受益者与受害者之间存在着利益分配的不公平,因此亟需通过生态补偿对保护者与受害者予以救济。本文就国外的生态补偿的实践和相关政策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目前我国生态补偿的立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完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美生态社会主义的政治实践以及环境政治理论的形态,在对环境不平等、无阶级倾向的环保主义、生态危机的技术性解决方案、政治治理模式的生态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的理解既存在一定共同点,但也有原则区别。在历史性机遇和危机的叠加下,北美生态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将呈现为在哲学上继续呈现出立场多元分化加剧,在政治上继续保持北美主流意识形态的批判者角色,在经济上积极寻求与环境左派的联盟,以促成史诗性的转变契机的开始。  相似文献   

20.
刘汶 《法制博览》2023,(26):121-123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被确立为重大国家战略,在此机遇下,国家对黄河治理与保护给予了高度关注,亦为黄河治理提供了指导思想和努力方向。在依法治国理念的指导下,需要健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同时也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黄河流域所涉范围广,加之生态效益的共享,极易导致生态保护者与生态受益者之间利益的不平衡,加深流域范围内相关主体的矛盾,阻碍流域保护和经济发展。为实现公平,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应运而生,在初步探索试点过程中,取得了些许成效;同时,在实践检验中也暴露出当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法律体系稳固性不足、补偿内容多元化不足以及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本文立足问题导向对其加以分析,建议从国家立法、地方立法以及专门立法细化法律规定以稳固法律体系,从拓宽主体范围、成本支出角度评估补偿标准以及适用“开源”型补偿模式丰富补偿内容,从行政执法监督、司法监督以及公众监督三个角度完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