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论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是法的自身要求,其基本内涵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体现公平、平等、正当和正义的精神。司法公正包括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前者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后者是司法公正的根本目标。承认程序公正优先是实现司法公正和完善法治建设的最佳切入点。司法公正要通过转变司法观念、完善司法制度、提高法官素质等多种途径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徐继敏 《探索》2000,(2):103-106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司法公正的整体状况有所改善,但在某些方面,问题仍十分突出,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我国的审判制度也存在诸多缺陷,从而导致司法不公。要做到司法公正,必须改革我国的司法体制和审判制度,提高法官素质,当务之急是改革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3.
司法公正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对于正行进在法治进程中的中国人而言,司法公正尤为重要。正因为其缺失,所以其重要。本文从现有司法体制存在的内在缺陷、司法监督失当和法官专业素质及道德素质较低等主、客观方面入手,分析了影响中国司法公正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
法官素质与司法公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官素质指的是作为居中裁决者的法官在处理具体案件时所表现出的各种能力的综合体.法官素质与司法公正具有内在的互动关系,高素质的法官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基础和最有力保障.目前我国法官整体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司法公正的实现,必须通过相应的制度改革和建设,通过加强继续教育与培训,提高法官素质.  相似文献   

5.
2011年7月,云南高院的数起死缓改判案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这几起案件对于司法和立法都有重要的启示。对司法而言,法官本身正确的司法观念与对司法的外在监督都是实现司法公正不可或缺的要素。对刑事立法而言,良好的刑罚结构对于实现司法公正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司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基于对法律和司法实践认同的基础上产生的公众对司法的信任和司法对公众的权威力.微博直播庭审作为微博传播与司法机关庭审工作相结合的创新实践,具有司法公开、司法参与、社会监督和法治教育的功能,也正是这些功能使得微博直播庭审具有了司法公信力构建的特性.微博直播庭审从心理认同、制度实践、价值目标、司法主体、文化环境等多个维度,树立法律信仰,落实司法公开,实现司法公正,提高法官素质,传播法治文化.从而实现对司法公信力的多维构建.  相似文献   

7.
司法公正的基本内涵是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体现公平、正义的精神。我国现行司法运行机制中存在着影响司法公正的制度性障碍,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司法权的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司法机关的行政化管理,对司法权监督不力等。我国司法改革的具体目标应为:法院管理的非行政化,法官独立行使司法权以及高素质法官遴选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司法改革进行多年以来,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决的难题。改革之所以未取得人们所期盼的成效,原因众多,其中之一在于法律从业人员尤其是法官职业伦理的缺失制约了改革措施的实施。在司法改革的背景下,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努力实现法官职业化以培育和提升法官职业伦理,尽力促进司法独立以保障法官进行独立公正的裁判从而最终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9.
司法能动性是法官在审判案件的过程中,要秉承一定的法律价值,遵循相关的法律规定,然后充分地总结以往的司法经验,能动地创造性地适用法律于个案当中,从而对案件事实和法律问题做出理性的判断。法律的滞后性、僵硬性决定了能动司法的必然性,社会矛盾凸显与和谐社会之间的矛盾需要能动司法,司法公正的开展和实现需要法官的能动司法,司法效率的实现也需要法官能动司法,通过实践研究表明,能动司法必将成为我国司法审判中的一种司法理念,是我国司法要走的一条必然道路。  相似文献   

10.
法官责任制是司法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是深化人民法院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着力点和关键环节。建立和完善法官责任制,是防范冤假错案、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举措。实行主审法官责任制应赋予主审法官独立的裁判案件的权力,由其对所审理的案件负责,改变"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审判分离现象,能够有效去除审判权运行机制的行政化,提高法院的审判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