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茅家梁 《检察风云》2011,(14):39-39
上海人、宁波人一般都把“面子”称为“落场势”。没有“落场势”,即没有面子,收场比较难堪。今年4月份,吉林有个女司机违规行驶被叫停后,对交警大声咆哮着:“我认识你们领导,我叫你们领导收拾你!”事后,有评论家以为——  相似文献   

2.
党政干部傍“大款”,“大款”利用党政干部,是时下一些大案的基本特征.某些党政干部傍“大款”是为了捞取好处,为一己之私利,他们对“大款“什么都敢要;而某些“大款”为了利用党政干部的权力,以获取更高的“回报”,对党政干部也什么都敢送,诸如金钱、房子、美女.、小车、股票等等,你只要敢开口,我就尽量予以满足.近几年来,纪检监察、司法机关查处的许多大案中不乏此类,报刊对此亦多有披露,恕不赘述.  相似文献   

3.
上海人、宁波人一般都把“面子”称为“落场势”。没有“落场势”,即没有面子,收场比较难堪。今年4月份,吉林有个女司机违规行驶被叫停后,对交警大声咆哮着:“我认识你们领导,我叫你们领导收拾你!”事后,有评论家以为——“如此违规还气壮如牛的女人,可以想象一定真的有‘领导’的权力背景,或者说她的背后或许真的站着一个‘李刚’,不然何以有如此底气?很不符合常理。”  相似文献   

4.
说“面子”     
说“面子”张茂盛“面子”一词,《辞海》里没有,可在现实生活中用得很广泛,约定俗成,其含义也就自然明白了。“面子”这词儿当属中性,本无褒贬之别,只因被有些人滥用成灾,故有议论几句的必要。有的人送礼“论”面子。为了达到某种个人目的,给有关领导和能办事的人...  相似文献   

5.
杨涛 《政府法制》2011,(22):32-32
“房卡怎么给我?我不到前台拿”“我拿好后送你”……6月20日,这一来一去的微博“打情骂俏开房门”成为了网络谈资,从头像上看,男主角“为了你5123”戴着眼镜,斯文模样。而女主角“Y珍爱一生Y”,年轻漂亮。据微博上的资料,女方有家庭孩子,他们约会在酒店,互相称呼对方为宝贝。而从对话看,男主角一句“正向市长汇报工作”,更暴露出他为政府官员,后经过核实,男主角为江苏常州溧阳卫生系统一局长。  相似文献   

6.
随着反腐败力度的加大,“三讲”教育的深化,掌权者警惕性的提高,一些行贿之人在行贿时,屡屡碰壁,弄得他们贿赂不成,反丢“面子”。于是那些行贿者也就对贿赂对象进行了新的研究,因人而异地改变招术,变换手法,视不同身份、性格而采取拐弯抹角的“策略”拉你下水,诱你上钩。经常出现的有三变: 一是“俗贿”不成变“雅贿”─—行贿者看到一些身居要害单位的实权人物,有的人想以权捞点实惠,又怕事情败露,因而见钱婉辞,保持“清廉”,行贿者感到对这种人,再来以往那种现钱交易的俗贿之法,送彩电、冰箱、有价证券、实名存折不行…  相似文献   

7.
在山东上大学的张真暑假与高中同学聚会,闲聊时张真给大家讲了个笑话:“上学期我不劳而获,得了一个荣誉证书。”看到诸位老同学一脸的诧异,她略带得意地解释说,是一个社团干部为了获得她的芳心,便送了她一个“积极分子”的证书。有同学质疑,社团的荣誉证书还能随便写?张真不以为然:“证书都是他们自己写的,社团哪有我们想的那么单纯。”结束了第一年的大学生活后,济南某高校的刘敬对于社团的认识和张真完全一致。刘敬性格耿直,刚进大学时不愿参加那种“据说很官僚”的组织,  相似文献   

8.
《淮南子·道应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公仪休很喜欢吃鱼,当了鲁国的相国后,全国各地很多人送鱼给他,他都婉言谢绝了。他的学生劝他说:“先生,你这么喜欢吃鱼,别人把鱼送上门来,为何又不要了呢?”他回答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才不能随便收下别人送的鱼。如果我经常收别人送的鱼,就会背上徇私受贿之罪名,到那时我这个喜欢吃鱼的人就不能常有鱼吃了。所以,我必须兼洁奉公,不接受别人的贿赂”。读  相似文献   

9.
《史记·循吏列传》中有鲁国宰相公仪休拒鱼的故事。公仪休非常爱吃鱼,当了宰相之后,有很多人送鱼给他,但他都拒绝不要。人们不解其故,公仪休说:“如果我经常收受别人送的鱼,就会落下徇私受贿之罪名,到时候职位不保,反而不能常常有鱼吃。如果我廉洁奉公,安享俸禄,就能长期有钱买鱼吃。两相比较之下,还是不要别人的鱼为好。”可见,公仪休很懂得权衡利弊,是一个很会算“大账”的人。由此想到当今一些贪官“算账”的故事。据报载,江苏某乡原党委书记冯某,因受贿、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在检察人员提审他时,他算了一笔账…  相似文献   

10.
大凡行贿者有两个特点,一是脸皮厚,为达到目的,啥意思都肯表示,啥感情都能联系;二是自负,在他看来,“有钱能使鬼推磨”,自然,权势者也不在话下。一行贿者在其酒友前抖身价时如是说:xx官大不大?我一个电话,他得像狗一样来。原来,受贿者在行贿者眼里不过是可以呼来唤去的看家之物罢了。因为行贿者的“心中有底”,故其“枪法”贼准,“想撂倒谁就撂倒谁”。他们的圈里人曾戏说:“不怕他是啥官,就怕他不是人”,言外之意,只要对方食人间烟火就不怕拿不下他。曾在湖北省“空手套白狼”敛财亿元的陈林海悟出了“丰富经验”:我要送的女人没有人不收的…  相似文献   

11.
几年前,黄成模就任海南省东方市委书记之初,提出要砍掉当地半拉子的综合“形象工程”,有人善意劝他说:“砍这个工程会得罪一些人,影响班子团结。”黄成模却斩钉截铁地回答:“搞这样的形象工程已经对不起全市人民,现在我考虑的是农民的肚子,不是领导的面子。”(引自8月7日《人民  相似文献   

12.
上面说到知县绰号“百里侯”,俨然小国之君。他们是老百姓的“父母”,自然就可以按照儒家所倡导的宗法伦理精神处理民事甚至刑事纠纷了。齐如山先生在《中国的科名》一文中,讲了他见邹岱东做知县时问案的故事。有富家兄弟分家,当分到最后一盘磨时,两人各不相让,打官司闹到知县那里。哥哥想赢官司,给县官送了二百吊钱,弟弟不相让也送了二百吊。哥哥知道又送了五百吊,弟弟不认输也送了五百吊。这些钱相当现在的三四万元了,远远超过一盘磨的价值了。案子压了一段时间,邹见他们不再送钱了才开审。邹预先买了两盘磨,放在大堂,并教训这兄弟俩说:“…  相似文献   

13.
《法制与经济》2009,(5):7-8
2009年的情人节,来自怀化的“北漂女孩”陈潇在淘宝网上以500元的价格把自己的一天“拍卖”给了一位男士。“鲜花、巧克力、首饰什么的我都送过了,实在没招了,看看你能不能帮我?”这位男士说,陈潇需要做的就是帮他“策划”一件有创意的礼物,并在2月14日送到女朋友手里。  相似文献   

14.
“老人缘”     
徐敏 《中国公证》2010,(2):61-62
同事经常说我有“老人缘”,是老年人的“偶像”。大爷、大妈见到我.像见到了亲闺女似的,什么心窝子话都往外掏。当时听了。觉得是句玩笑话。后来仔细想想,自己确实也有几分“老人缘”。我是奶奶带大的。小时候总喜欢扎在老人堆里听他们聊天.看着他们慈祥的目光和爬满皱纹的脸庞,心里总觉得平实而快乐。  相似文献   

15.
党政干部傍“大款”,“大款”利用党政干部,是时下一些大案的基本特征,某些党政干部傍“大款”是为了捞取好处,为一己之私利,他们对“大款”什么都敢要;而某些“大款”为了利用党政干部的权力,以获取更高的“回报”,对党政干部也什么都敢给,诸如金钱、房子、美女、小车、股票等等,你只要敢开口,我就尽量予以满足.近几年来,纪检监察、司法机关查处的许多大案中不乏这类生动、具体的事例,报刊对此也多有报道,恕不赘述.  相似文献   

16.
出门旅游原本是一件开心的事,我早些时候一直很崇尚跟团,因为从旅行社的报价单看,确实是实惠。但几趟跟团回来,便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远的不说,就说年前去九华山的两日游,说好了早晨七点发车,车是开了,眼看已经驶出繁华的闹市,哪知又调转了车头杀了回来,负责送我们的人解释说是等着接一个什么人。结果八点了还在合肥市区打转,几次想从座位上跳起来质问,可是回望一车的人都好像习惯了似的无动于衰,我也就不想说什么了,就当他们免费赠送了我们的过眼城市游。晕菜!于是我也只有静心欣赏窗外熟视无睹的风景。到了九华街已经是下午一点多了,“地陪”(当地导游)给了我们20分钟休息和吃午饭的时间,就带着我们上路了。开始“地陪”还是不错的,一路讲解,虽不  相似文献   

17.
陈吉 《政府法制》2014,(32):29-29
汉桓帝时期,宦官张让权势滔天,很多人想巴结张让,张让手下有个管事,是陕西扶风人。扶风富豪孟陀就刻意和这位管事结交,经常给他送礼:管事对孟陀很感激,就问他:“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孟陀回答:“我只希望有一天我去张府拜访的时候.你能带着仆役恭敬地迎接我。”管事爽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18.
自我担任交通局长后,权力越来越大,求我办事的人也就越来越多,送礼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了,送钱、送烟、送酒、送食品,送什么的都有。当时,我也不想收,碍于情面,不收吧,给人没面子,收了就得给人办事。再加上自己也想,逢年过节收了也是人之常情,我给办过事的人是借过年过节送一些感谢费,我认为收了也是应该的。  相似文献   

19.
珍贵的小红花 从女儿圆圆4岁起,我给她弄了一个小本,专门记她做的好事。小本不大,每页只记一件事。所记事情都很简单,基本只有几个字,例如“收好玩具”、“扔垃圾”、“自己编故事”、“晚上独自去厨房开灯拿牙签”、“学会认钟表”等。每页都用红笔画一朵小红花——这就是给她的奖励。我们把小本叫做“记功簿”。我发现每次给圆圆“记功”时,她都非常高兴。隔一段时间就会去数数自己得了多少朵小红花。  相似文献   

20.
《伊索寓言》里有一则故事:一只青蛙从洼地里潮湿的家蹦了出来,大声对所有的野兽宣称:“我是一个医术高明、能治百病、博学多才的医生!”一只狐狸问他:“你连自己的跛足和起皱的皮都不能治,怎么能给别人治病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病人”给人治“病”,别人是不会接受的。同时,“病人”也根本不可能给人治好“病”。然而现实中却不乏类似“青蛙”这样的人,他们本身是“病人”,却处处以“医生”自居,要给别人治“病”。原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有一句最为人称道的廉政格言。他说,“钱”是什么?“钱”就是两个持“戈”的士兵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