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克思赋予实践概念以全新的内涵与品格。实践概念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的理论基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贯穿于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观,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枢纽。在政治经济学中,马克思从价值创造的实践主体出发,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发展的秘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更是直接地论述了工人阶级这一实践主体在人类解放实践过程中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建忠 《前沿》2010,(23):66-69
如果说"商品"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起始范畴,那么,"实践"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始范畴。这是因为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主观目的性、社会性和历史性四方面的属性,兼有普遍规定性和直接现实性的双重品格。由此,它内在地包含着多种矛盾,比如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等。这些矛盾和特点使它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始范畴成为可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历史辩证法、社会结构理论、群众史观及其价值灵魂都与实践有着内在的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丁祥艳 《前沿》2009,(1):3-6
领会理论自觉的哲学意蕴,在于正确把握实践活动的双重品格,充分认识理论对实践的能动作用及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批判。新的发展实践呼唤理论自觉。科学发展观是我党自主自觉的理论创新成果,主要表现在它是对西方发展理论话语霸权的突破和超越,是我党对国际国内发展实践的经验教训的理论反思和自觉,是我党发展现与时俱进的理论结晶,也是最能满足我国发展需要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4.
理论创新活动带有强烈的个性特点,一种创新理论的产生,与理论创新者的主体条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实事求是、勇于实践、无私无畏、玄思博览,是理论创新主体所必备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构成理论创新的前提、关键、品格和基础。  相似文献   

5.
批判和创新是理论发展的动力 ,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品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在不断地批判和创新中完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和创新品格之间既是紧密联系又是各有特色的。只有在理论和实践中继承和发展这两种品格 ,才是真正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精神。  相似文献   

6.
整体性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属性和固有品格,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逻辑的根本表征,同时也是经典作家创立其理论的根本方法。整体性马克思主义蕴涵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维,即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思维视角和方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出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维底色,以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维视角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抓住根本学深学透、把握全貌防止片面,才能科学而深刻地把握理论创新的现实性品格,并化之为方法和德性,以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全面创新的时代。通过各方面的创新 ,首先是理论创新 ,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是我们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本身就是理论创新的产物。我们要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也必须通过理论创新和其他方面的创新来进行。所谓理论创新 ,是指人类在开拓进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新的理性分析和理论解答 ,对认识对象或实践对象的本质、规律和发展变化的趋势作新的揭示和预见 ,对人类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作新的理性升华。理论创新的突出特点 ,就是要对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党的理论品格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经过几代共产党人艰辛探索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我党理论品格的成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体现了我党的深切唯物史观、发展创新、负责于人民以及带有巨大指导性的理论品格,这些优秀的理论品格规约着我党的理论创新,使我党永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实践品格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不断传承和创新,开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应深入理解实践品格的形成思路和思想渊源,审视马克思主义实践品格的时代价值和中国应用,以满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大目标之需。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重向度理解阐释马克思主义实践品格的丰富内涵,从马克思主义实践品格角度探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坐标,审视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的内在机理,把握当下中国社会以及共产党执政的基本问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10.
评述由头从革命战争时期的延安整风运动,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国共产党勇于突破教条主义束缚,大胆理论创新,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全党。不断开展的学习教育活动体现了共产党与时俱进的品格,许多国外政要、学者、  相似文献   

11.
陈华杰 《桂海论丛》2007,23(3):57-59
文章首先对创新实践的内涵和方式进行界定;接着阐述了社会进步是客体与主体相协调的整体性变革;客体方面的变革是社会进步的现实基础,而社会进步的核心内容则是主体的发展;最后从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创新实践推动着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是严整科学性、革命批判性、发展创新性有机统一的工人阶级的理论立场和表现。它总是从事实出发;它具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性;它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它也是理论体系的开放性和其精髓、灵魂的稳定性的有机统一。今天,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助于我们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保证理论创新的正确方向,也有助于深刻、全面地理解"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3.
存案不起诉制度作为检察工作创新的一个方面,既是检察机关公诉裁量权的重要体现,也是检察机关在新时期职责与地位强化、提高的重要支撑点,既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需要,也是实现检察机关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统一。然而,这一制度并没有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重视,对其研究也尚处空白。伴随着被理论界所推崇的附条件不起诉在司法实务中的弊端和困境不断显现,对存案不起诉制度展开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存案不起诉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14.
警民关系是警务工作中根本性的社会关系。警民关系的和谐关系到公安工作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此,本课题梳理了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对警民关系研究进行多角度的理论概括,包括警民关系的历史演绎,不同学术视野下的警民关系,实践者理解的警民关系以及和谐警民关系的理论创新。通过对不同理论创新的辨析研究为警民关系理论深化和实践借鉴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它源于和服务于改革开放实践,并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丰富发展。因此,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是我们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逻辑的客观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鲜明的实践特色表明其理论发展逻辑与实践发展逻辑是高度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强化哲学社会科学宣传功能的重要性与价值正日益凸显。时代所需、历史使命澄明的是强化哲学社会科学宣传功能需要面对的理论主题,而实践进路是对强化哲学社会科学宣传功能从理论到实践的辩证发展与创新的不断探索,这成为我们思考这一论题的三重向度。哲学社会科学有两项主要使命,一是学术研究和学科建构,二是理论传播和宣传教育。哲学社会科学完成这两项使命集中体现了它的社会意识形态功能,也实现了它自身发展的全面性、科学性。取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胜利,亟须提高全民族的理论素质,需要哲学社会科学不仅在科学研究方面定向有力支持社会宣传,而且要以宣传教育为己任,走上社会宣传教育前台。树立哲学社会科学全面发展的发展观,克服两大社会功能一手强一手弱的倾向,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人权》2021,(1)
The practice of human rights in contemporary China puts forward an urgent demand for the innovation in human rights theories.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practice of human rights in contemporary China,the developmental theory of human rights holds that human rights are the value consensus and social norms fostered by the common crisis faced by all human being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of market economy.The free,comprehensive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all people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human rights.Taking the right to human development" as a purposive right can provide more enlightening explanations for the relational structure of human rights.  相似文献   

18.
创新的哲学存在形式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创新的哲学存在形式: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二者是分别标志创新的客观存在形式和主观存在形式的哲学范畴,在界定二者科学内涵的同时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全面论述了其意义,实践创新是人类诞生的标志性活动,是使人类不断得以改进和提升的社会活动,是使人类发展的根本方式,是具体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创新的客观方面的概括和总结;理论创新是对科学创新、知识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创新等主观方面的抽象概括,是社会发展和主体提升自己的巨大精神动力,是科学的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它对知识经济的生成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除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外,还有一个被忽略的重要因素——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为技术创新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文章将社会资本理论融入到技术创新理论中,探讨了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信息需求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试图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新的视野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视野中的大学生社会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实践既是渗透在素质教育各个环节中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也是一个可以独立存在的重要教育环节、教育步骤。因此,高校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必须把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做好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人们在大学生社会实践问题上还存在着误区。要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