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宁夏银川:推动社会救助体系向多层次梯度化发展银川市探索建立低收入家庭救助制度,将无法获得最低生活保障,但基本生活确实存在不同程度困难的低收入家庭纳入社会救助范围,推动社会救助体系向多层次、梯度化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高位推动,建立工作保障机制。为解决低收入家庭救助不足问题,银川市民政局多方争取、积极呼吁,邀请新华社记者调研,调研报告在新华社宁夏分社《内部参考》刊登后,得到自治区、市党委主要领导重视,批示要求对城市困难群体、边缘户进行排查,分类施策、主动  相似文献   

2.
正GZ0320200028广州市民政局文件穗民规字[2020]1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进一步完善我市社会救助体系,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广东省社会救助条例》《广东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广州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现就规范我市低收入困难家庭救助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本市低收入困难家庭救助,是我市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最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建始县针对家庭生活中遇到的突发性,特殊性困难对象,建立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常住户口,因病、因灾、子女就学或其他不可抗拒性因素等原因造成生活暂时困难的城乡困难群众家庭可申请享受临时救助.主要包括:城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优抚对象和孤儿:城乡低收入家庭,重  相似文献   

4.
<正>东府[2015]10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现将《东莞市困难家庭临时救助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5年1月19日东莞市困难家庭临时救助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我市社会救助制度,规范临时救助工作,更好地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广东省社会救济条例》、《广东省军人抚恤优待办法》等  相似文献   

5.
<正>人均月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180%~200%之间的家庭,尽管被纳入低收入家庭群体,享受住房保障政策,但生活仍十分困难,是困难群体的最边缘部分,往往也容易诱发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近年来,杭州市下城区通过建立统一认定标准、统一审批流程、统一帮扶政策、统一救助实施等四统一的并轨救助机制,积极探索将低收入家庭与四级救助圈困难家庭全面并轨管理、无缝衔接救助的社会救助体系,有效地改善了边缘困难群体的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政发〔2006〕125号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加强社会救助工作,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现就推进全省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认真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困难问题。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事关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讯     
宗河 《中国民政》2008,(7):27-27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建立健全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赣府厅发[2008]31号),要求妥善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临时生活困难,不断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提高对因临时性、突发性事件造成生活困难群众的救助能力。《通知》确定了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救助范围和救助标准。《通知》指出,临时救助的对象主要包括:城乡低保户中因灾等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暂时出现较大困难的家庭;  相似文献   

8.
白决 《创造》2015,(8):30-31
<正>对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的城乡居民家庭或者个人,给予临时救助,实现应救尽救。《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最近正式印发,《意见》提出,到今年9月底前,全省全面建立起临时救助制度,对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的城乡居民家庭或者个人,给予临时救助,实现应救尽救、全面"兜底"。根据最新救助标准,符合条件的救助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政》2014,(11):25-25
<正>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进一步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通知》指出,临时救助是国家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的应急性、过渡性救助。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对于填补社会救助体系空白,补  相似文献   

10.
正一、制定背景印发《广州市民政局关于规范广州市低收入困难家庭救助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构建完善"定位准确、制度规范、权责清晰"的低收入困难家庭救助体系、推动我市社会救助制度发展,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民政部门以保障困难群体、优抚群体、持殊群体为重点,全力推动社会保障工作转型升级。具体作法:一是完善困难群众基本民生保障机制。不断提高社会救助科学化水平,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委托中介机构评估和论证实施效果,实施低收入居民生活救助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二是完善双拥优抚安置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2.
工作动态     
沙河市推行四位一体救助模式河北省沙河市民政局推行分类施保、提高医疗救助标准、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利用慈善基金四位一体救助模式,加大困难家庭中失能人员的救助力度。推行分类施保,使低保中的失能人员得到有效救助。制定《沙河市城乡低保对象分类施保实施办  相似文献   

13.
<正>渝府发〔2015〕16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全面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国发[2014)47号)精神,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功能,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健全临时救助制度通知如下:一、临时救助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临时救助是指国家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者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应急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政》2015,(7):63
2015年2月28日,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在京发布经过专家学者们评选出来的2014年度中国社会保障十大事件。国务院公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2 0 1 4年2月2 1日,国务院公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将“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作为社会救助工作的基本原则,全面确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的体系框架。这是我国第一部统筹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行政法规,是我国社会救助事业发展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5.
《宁夏政报》2016,(5):35-38
正宁政发[2016]16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宁夏回族自治区临时救助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2016年1月1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临时救助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解决家庭或者个人临时生活困难,根据国务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临时救助,是指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者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  相似文献   

16.
正为受疫情影响带来生活困难的人员排忧解难,要紧紧依靠现有的社会救助体系。一是充分发挥专项救助的帮困功能。与此次疫情有关的专项救助,主要有医疗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此次疫情是一次重大的医疗卫生灾害,可以利用灾害救助政策解决疫情带来的家庭损失。党中央高度关心新冠肺炎患者的医疗费用问题,但许多康复后的患者还面临并发症或者后遗症,仍然需要大笔的医疗费用。针对这种家庭,可以利用医疗救助政策来解决。人员流动的限制会  相似文献   

17.
社会救助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石,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础的制度安排,是社会成员生存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直接承担着维护低收入阶层尤其是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任务,构成了社会保险无法保障或保障后家庭收入仍然低于最低生活标准的贫困群体的一种"兜底"保障.本文以盐城市为例,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践做些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正>青政[2014]70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为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制度的托底线、救急难作用,有效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和《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国发[2014]47号)精神,现将进一步健全完善我省临时救助制度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妥善解决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制度的托底线、救急难作用,加快建立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精神,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  相似文献   

20.
王瑞 《人民政坛》2013,(11):13-15
社会救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自然灾害救助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制度为支撑,以临时救助为补充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框架。现行社会救助政策虽已基本完备,但与法制化、科学化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社会救助法制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制定和出台社会救助法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