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李祖明 《工会论坛》2002,8(1):21-22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处理新的历史时期干群关系的需要,是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内在要求.密切联系群众要重视和发挥工会群众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我们党在长期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根本工作方法。但在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不愿意联系群众,不想联系群众,不会联系群众,甚至不敢面对群众,直接影响群众工作成效,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新时期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要坚持从"小事"做起,用真心打动群众;坚持从"小道理"讲起,用真理说服群众;坚持从"小学生"当起,用真情感化群众;坚持从"小问题"改起,用诚心赢得群众,不断加深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3.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和谐的党群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在营造和谐党群关系的进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建立党员联系群众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握新形势下党员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的原则,建立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确保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4.
群众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执政基础,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党抵御执政风险的重要保证。必须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执政党必须善于整合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探索扩大党的群众工作的新路子,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5.
保持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规避党脱离群众的政治危险,关键是动力何来,核心是动力机制的构建。党密切联系群众动力机制的构建,首先应从理论上破题,致力于明晰党密切联系群众动力机制构建的理论维度。大体看来,这一理论维度涵盖"党密切联系群众动力机制的概念内涵、党密切联系群众动力机制的主要特征、党密切联系群众动力机制构建的原则要求、党密切联系群众动力机制构建的价值意义"等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这一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党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执政条件下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极端重要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阶段,大力弘扬这一优良传统和作风,对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肩负的历史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一、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1、密切联系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具体体现。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  相似文献   

7.
要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 ,就必须正确理解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的基本内容。这些内容包括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诚心诚意地为群众谋利益等。其中体察民情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基础 ;了解民意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前提 ;集中民智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环节 ;珍惜民力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要求 ;凝聚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周坤仁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群众路线是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一贯思想。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都作过许多重要论述。我领会,主要包括十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  相似文献   

9.
回顾我们党走过的八十年的战斗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出这样一务脉络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历来就是我们党排除万难、克敌制胜的法宝;相反,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工作中,凡是遭遇挫折和失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违背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实践证明是否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是决定我们党各项事业兴衰成败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10.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这些年来,江泽民同志讲得最多、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就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他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党群关系变化的新情况,对新时期党群关系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论述.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党群关系的论述,对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切实解决好党群关系问题,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历史上黄金时期之一。这一时期,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命题,创立了完整科学的党的建设理论体系,培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稳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从而使中国共产党走向全面成熟。  相似文献   

12.
从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公司"鲅鱼圈"项目部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些启示:将职工群众的作用视为企业成功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层体现;以职工群众的创造作为党政工"麻花式"管理的目标追求,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层实践;用对职工的态度来考察领导干部的党性原则,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层检验。  相似文献   

13.
密切联系广大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的经验。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是当时中国的"抗日民主模范政府"。总结和借鉴党在这一时期处理党群关系的历史经验,对搞好当前的党群关系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仍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群众史观的生成有其独特的逻辑起点,并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不同历史时期和阶段得以丰富和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践行群众史观应该做到三个方面,即坚持群众主体,直面群众关切,顺应群众期盼。  相似文献   

15.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总结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党的建设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完整科学的党的建设理论体系。这个体系以思想建设为先导,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作风建设为保证,以整党整风为途径,并把党的各项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结合起来,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设布尔什维克化的党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列宁在领导俄共(布)执政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保持与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他认为执政党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由党的性质任务决定的;是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是顺利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并且他就如何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提出一系列思想,他强调要从群众需求的角度出发制定方针政策;执政党要真正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生活;给人民广泛的知情权,并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他的这方面思想在中国得以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创立了完整科学的建党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体现了三个基本特点:丰富的创造性、突出的先进性和鲜明的人民性。这三个特点,体现了延安时期党的建设的灵魂和精髓,对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建设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通常包括中国共产党、党的理论工作者、人民群众,而其客体是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所指向的对象,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体系、思想观点、动力机制等诸方面。认真分析和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客体,必将有助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客体之间进行逻辑互动,从而有效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经受住了种种严峻考验,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并逐步走向成熟,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认真总结党在抗日战争的艰难险境中的成长,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党要始终代表和维护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要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党要努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应对复杂局势的能力;党要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始终坚持和大力弘扬自身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相似文献   

20.
工会充分履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神圣职责感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充分履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神圣职责,已成为工会实现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之关键。建立健全保障、激励、督导工会干部切实维权的完备机制,强化工会有效平衡劳资利益、依法阻抗侵权行为的制约手段,是工会充分履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神圣职责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