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结构调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从一定意义上说,经济发展是通过结构的规律性调整和转换来实现的。“十五”计划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抓住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抓住了加快经济发展的关键。由于这次调整目的是谋求我国未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在 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因而就需要从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筹划和实施。  一、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进行了两次大的结构调整:一次是改革开放初期,通过对以往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反思和调整,推动了 80年代初期和中期以轻纺工业…  相似文献   

2.
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切工作的主线。工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工业强县,江苏省如皋市工业产值占三次产业比重达56.7%,其应税销售总量连续三年位居南通市首位。可以说如皋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牵一发而动全身,转型升级的成功对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孙岩 《探索》2001,(4):21-23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以深刻的历史眼光和巨大理论勇气,把著名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揭示出中国经济非均衡发展这一历史趋势和必然规律,有效指导了中国经济发展实践,极大推动了中国社会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县域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但目前浙江县域经济正面临着要素制约日益突出、区域分割严重、高级要素难以集聚等问题。为此,作者提出,浙江应推进以县域经济为主体的空间结构向以都市圈经济为主体的空间结构转型。县域经济的转型路径因各县的经济基础、约束条件不同而各异。转型的最终目标是中心城市和县域经济各有分工、功能互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构成功能完善的城乡空间单元。  相似文献   

5.
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党中央根据我国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新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了建国后区域经济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产生的背景改革开放之初,中央提出重点建设沿海地带,利用其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经济基础,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提高技术水平,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同时通过从沿海向内地扩散转移部分传统产业和技术,加…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的自主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走出了一条自主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也受到了强烈冲击。如何增强国家经济发展的自主性,正确处理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  相似文献   

7.
徐鲁航 《新视野》2001,(4):33-3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成功地扮演了经济发展方向的领航者、市场经济的奠基人、市场规则的创建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铺路人的角色。这是中国政府在经济管理职能上选择的结果。这一选择完全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实现的。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最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邓小平有关论述入手,试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角色选择的特殊性。经济发展的领航员中国政府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充当了经济发展领航员的角色,中国经济发展从此走上了快车道。首先,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政府不断地推进经济…  相似文献   

8.
一、过去几年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从总体上看,三大需求对经济增大的贡献. 在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初期,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的需求因素是投资.投资对整个经济成长的贡献占60%以上.其次是消费,它的贡献是30%多一点.在那个时期,我国经济相对封闭,外部需求对整个经济成长的贡献几乎是零,在相当多的年度还是负数.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推进,各地的经济技术协作组织应孕而生,并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发挥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其发展和运作的过程中也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经济技术协作组织应该如何发展,怎样运作,  相似文献   

1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低碳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经济方式转变,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科学认识世界能力的升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一场国际金融危机使传统发展方式“软肋”尽显,使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30年的关键之时,在关注GDP增长的同时,开始更加关注GDP的构成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谷红 《理论导报》2011,(9):24-2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来自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正确指引,来自于党对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在政治上强有力的领导,来自于党和各级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推动。中国共产党创造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紧紧抓住了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机遇,平稳推进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才有我们今天经济增长的奇迹。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实现经济增长奇迹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在老一辈中央领导人中,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生前曾十多次到过浙江,对浙江省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极大推动了浙江省的社会经济发展,使其由过去的一个农业省变成工业大省、经济强  相似文献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党和政府通过对过去经济发展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使得中国经济在发展模式、经济体制和主要矛盾等方面实现了超越。这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发展理念,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动力支持,也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工作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党和政府通过对过去经济发展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使得中国经济在发展模式、经济体制和主要矛盾等方面实现了超越。这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发展理念,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动力支持,也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工作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工作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集中体现了真挚的为民情怀和务实作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必将广泛凝聚深化改革的正能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作为执政党,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扎扎实实做好经济工作。"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全面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水平,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达到的经济发展水平,靠的就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工作重心转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我国的休闲经济初具规模,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亮点。当代中国逐步进入了休闲经济时代和生态文明时代,二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在全球化背景下,休闲经济生态化的历史趋势日益明朗。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指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竞争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随着区域经济差异的不断扩大,地方政府为追求本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竞争愈演愈烈,一些负面效应也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18.
王一新 《前线》2022,(6):25-28
国家经济安全事关国家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利益,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是其他领域安全的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40多年高速增长,经济主权更加巩固,经济发展成就辉煌。近年来,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安全面临严峻风险挑战。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效化解经济安全风险,推动高质量发展,筑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经济安全底线。  相似文献   

19.
武力 《前线》2010,(10):17-18
<正>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有三个热点问题始终关乎我国经济发展:一是如何认识政府的经济职能和地位;二是怎样处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关系;三是怎么实现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持续快速发展的经济奇迹。现有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经济奇迹,在解释1949-1978年中国经济奇迹时更是苍白无力。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奇迹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来分析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具体现实,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导和展望中国继续创造经济奇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