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紫阳同志在《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国家对企业的管理逐步由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控制为主,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制度”。这说明宏观控制模式的转换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能使有计划商品经济得以充分发展的、适合国情的新的社会主义宏观控制模式。根据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内在要求,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新的宏观控制模式应主要表现为国家通过市场、利用市场机制对企业实行间接地调控。它是计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有关商品和货币的基本知识:商品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2.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自觉运用价值规律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之一。3.通过教学为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经济活动和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 计划管理体制作为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核心,在改革中处于首当其冲的中心地位。尤其是党的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并进一步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新的理论和实践,必将触动整个计划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促进计划管理任务、重点、范围,内容和方式、方法上的一系列转变,从而形成有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10多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的准备,到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正式通过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从先后提出计划体制下运用价值规律,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发展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到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以说一步步脱离了计划体制的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论断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发展。它对于搞好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存在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经济既是计划经济,又是商品经济,是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统一,即有计划  相似文献   

6.
《求索》1985,(1)
一、商品生产的历史命运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是历史的进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不可能建立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去年10月15日至20日,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和浙江省委组织部在浙江萧山市召开了“发展商品经济与加强党的建设”研讨会。现将研讨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一、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本质特征。许多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其它形态的商品经济都要遵循价值规律和等价交换等共同原则;并且由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脱胎于私有制商品经济,在它的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地还带有某些私有制商品经济的痕迹。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与其它形态的商品经济不同的本质特征:①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相似文献   

8.
一、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建立经济体制,这是我国的创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依据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理论进行的。我国原有体制的弊病,究其根源,就在于否认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否认实行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并运用价值规律,从而导致权力过于集中,对企业管得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过渡性和二重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过渡性,表现为传统的生产力向现代生产力,即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向发达的商品经济过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二重性,表现为社会主义因素的主导地位和非社会主义因素并存,以及表现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方面的多元性。这些可以看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特征。“社会效益”的基本含义社会效益,一般地说,是指从社会总体利益出发来衡量的某种社会活动的效果和收益。广义的社会效益是相对于经济效益而言的,即  相似文献   

10.
根据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特点,我们改革后的经济体制应是一个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共同发生作用的经济体制。这就要求: 第一、社会主义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履行其管理职能,根据社会主义的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客观要求,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重点放在中长期计划上。第二、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手中所掌握的各种经济杠杆,造成经济上的某种有利或不利条件,刺激或抑制市场商品经济活动,从而控制市场经济活动,保证国家制定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实施。第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市场体系,充分运用商品经济内在的价值规律、市场供求波动、商品自愿让渡、竞争的优胜劣  相似文献   

11.
三、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名词解释 1.计划经济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国民经济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按比例协调发展的经济制度。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优越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标志之一。我国现在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要根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价值规律和按劳分配规律的要求,在调查研究的  相似文献   

12.
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并且还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同资本主义经济的区别不在于商品经济是否存在和价值规律是否发挥作用,而“在于能否在全社会的规模上自觉运用价值规律。”这些论述,科学地解决了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本文就  相似文献   

13.
<正> 新的历史时期,既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又必须加强对党员的党性教育。有的同志觉得,发展商品经济是鼓励“向钱看”;而党性教育则强调的是“向前看”,二者相背相悖。商品经济知识教育与党性教育能否融为一体?如何把它们融为一体?这里就此作些思考和探析。一、为什么必须把商品经济知识教育同党性教育融为一体首先,把这两个教育融为一体,是初级阶段具有两重性特征的党员,适应历史需要,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党员具有两重性特点。一方面,从经济上看,  相似文献   

14.
<正> 我们不能不尊重但又不能去神化价值规律。价值规律作为利益关系的调节机制能够为实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生冬产和扩大再生产服务,而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与社会主义经济的特有规律的统一,才能为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服务。但是,如果单凭价值规律调节利益关系时配置,就不能确保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所以,我们回家选择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体制模式,表明我们既要遵循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15.
计划与市场的多维统一: 导向目标摸式的现实途径 如何实现计划与市场的现实统一,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模式的核心问题。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中,既没有离开市场基础和市场机制的计划,也没有脱离计划指导和计划调控的市场。但在现阶段,无论是计划还是市场,都未达到完善的程度,二者在辐射范围、作用力度等诸方面都还存在差异,二者的统一还会受到多种旧体制因素的阻碍。因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就会出现二者多层、多级、多段统一的特征,我们不妨把它称之为“计划与市场的多维统一”。  相似文献   

16.
一、一个必须正视的理论与实践相矛盾的问题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不同于自然经济。在自然经济条件下,流通、商业构成经济运行的一个内在要素。这是因为,商品生产是建立在商品流通的基础之上的,生产已经将流通作为一个内在的必要的要素吸收进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这就要求打破以政府为中心,以计划命令为手段的旧的计划经济模式,将市场作为经济活动的中心,将经济规律作为市场运营的准则。由此,政府对经济的管理职能必须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由直接的微观管理,转变为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确立市场规则,向市场主体提供服务,促进市场发育,维护市场秩序的以宏观、间接管理为主的宏…  相似文献   

18.
王珏认为,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计划与市场不存在谁补充谁的问题。适合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的经济运行模式的关键在于,把客观的自动的市场机制及其功能转  相似文献   

19.
一、我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理论基础。改革的实质似可以说在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把原来的基本上按照自然经济论建立起来的经济体制变成适应发展商品经济的体制,以求社会生产力更快更好地发展。因此,健全市场机制,完善市场体系,也就是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不仅在理论上是又一次重大突破,而且对于深化改革、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关系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是对“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否定,而是对“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继承和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重点是商品经济,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