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袁征  何维保 《美国研究》2007,21(1):154-156
2006年12月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主办的"美国的反恐战略与中亚政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2.
刘卫东  何兴强 《美国研究》2007,21(1):156-157
2006年11月19日,中国社科院国际合作局与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联合举办“2006美国中期选举对美国内政和外交政策的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德国及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  相似文献   

3.
《当代韩国》2009,(4):I0007-I0007
2009年10月23~27日,第十届中国韩国学国际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这是“韩国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更名为“韩国学国际研讨会”后的首次会议。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和釜山大学韩国民族文化研究所共同主办,并得到韩国国际交流财团、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的大力资助。会议开幕式由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主任石源华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丁立教授、韩国驻沪副总领事朴镇雄先生、  相似文献   

4.
作为海洋战略实施的具体措施之一,十多年来越南外交研究机构持续主持召开关于南海(越南称"东海")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已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机制。第12次南海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在越南因应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世界和南海地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召开的,呈现出了一些不同于以往各届会议的新特点。越南主流媒体对此次会议给予了较多关注和宣传报道,力图表现出研讨会的所谓"公正性""学术性""法理性"特点,反映出的意愿则是服务于攫取和扩展自身海洋权益的目的,并与美国关于南海问题的声明立场相呼应。举办方试图通过国际学术研讨会平台的形式,渲染南海复杂和严峻的形势,推卸在南海制造麻烦和分歧的责任,宣扬其南海政策主张,寻求影响和主导在南海问题上的国际传播话语权。维护南海的和平、合作与发展是南海区域国家和东盟的共同愿景,推动这一愿景的落实是各方的责任,越南需要拿出切实的诚意和实际行动,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其媒体也应该发挥出更多的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由河北大学日本研究所、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的中日经济与社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10月25--27日,在河北大学召开。四十多位中日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对中日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其内容主要涉及到中日关系、经济、教育、法律等等。 研讨会共进行了四次会议,其中三次会议在河北大学主楼举行,第四次会议与河北  相似文献   

6.
月禾 《当代韩国》2009,(4):98-98
2009年10月23—27日,第十届中国韩国学国际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这是“韩国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更名为“韩国学国际研讨会”后的首次会议。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和釜山大学韩国民族文化研究所共同主办,并得到韩国国际交流财团、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的大力资助。会议开幕式由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主任石源华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丁立教授、韩国驻沪副总领事朴镇雄先生、釜山大学韩国民族文化研究所所长金东哲教授先后致辞。  相似文献   

7.
杨解朴 《德国研究》2012,(4):2-F0002
2012年11月20日至21日,“回顾与展望:纪念中德建交4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第14届年会在北京中国社科院学术报告厅召开。会议主办方为中国社科院国际研究学部、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以及中国社科院中德合作中心,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协办。  相似文献   

8.
徐峰 《美国研究》2012,(1):153-156
2011年11月4日,中国国务院参事室同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中美政府机构设置及其运作模式比较研究"第三次研讨会。研讨会以风险治理为主题,延续了小范围、高层次的特点,邀请了约60人  相似文献   

9.
2015年8月21日,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南海中心”)在南京大学召开了“南海维权:历史与法理斗争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包括:南海中心国际海洋法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法学院贾兵兵教授.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郁志荣研究员,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院胡波研究员,  相似文献   

10.
1999年10月11—15日,中国高校国际政治学研究会(筹备会)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举行了题为“二十一世纪国际格局与中国外交战略”学术研讨会。应邀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来自国内20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一些新闻出版部门的编辑共50人。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浚生同志应邀出席大会的开幕式并致词。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本次会议的赞助人金庸先生专程赴杭城出席会议,并对国际政治学科的发展发表了极富洞察力的讲话。教育部社政司顾海良司长亲自到会,就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全国高校国际政治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了重要讲话,他积…  相似文献   

11.
社科院学者同韩国的学术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者在过去三个月中同韩国交往频繁,摘要如下:1993年11月4日,文学研究所韩非参加了由韩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举办的“国际鲁迅研讨会”。根据我院与大韩民国学术院之间的交流协议,韩国学者东元教授于11月5~们日...  相似文献   

12.
2012年8月26-28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以下简称亚非所)在所大会议室举办了中日关系国际研讨会,研讨主题包括“中日关系与中日美关系”、“中日相互认识与关系调整”、“日本政府外交中的智库作用”三方面议题。  相似文献   

13.
由国务院侨办政策法规司与暨南大学主办、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承办的"和谐共赢:国家软实力及华侨华人的作用"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3月10日-11日在暨南大学隆重召开。泰  相似文献   

14.
何维保 《美国研究》2015,(2):158-160
<正>2014年11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举办了"乌克兰危机与国际战略格局的走向"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防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及美国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会。与会者就乌克兰危机的发展前景、美俄围绕乌克兰危机的博弈及乌克兰危机对国际战略格局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关于乌克兰危机的成因及发展走  相似文献   

15.
《德国研究》2013,(4):F0002-F0002
本刊讯由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德国波恩大学全球研究中心和德国康拉德‘阿登纳基金会(上海)共同主办的“中德论坛——新时期的中德关系,’国际研讨会于12月7日在同济大学中德大楼举行。  相似文献   

16.
田赐 《战略决策研究》2020,(2):49-64,102,103
2017年以后,美日两国都开始表达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担忧,两国对国际秩序问题的认知基本一致,都认为提高两国防务合作,加强同盟威慑力,是维护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的必要举措。在这种战略共识的支配下,2017年以来,美国和日本的防务合作有了更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提升协作能力、提高进攻能力、强化联合反导能力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连如玉 《德国研究》2007,22(1):76-76
2007年1月12日,中国德国研究会在京部分理事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召开当前德国形势小型研讨会,参会者有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袁明、国际政治系副系主任连玉如以及中国德国研究会在京的部分理事刘惜戈、潘琪昌、刘立群、王蓉、孙恪勤、辛蔷、孟虹等.  相似文献   

18.
李恒阳 《美国研究》2012,(2):157-158
2012年3月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军备控制与防扩散研究中心承办的"核安全与地区防扩散形势"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中国国防  相似文献   

19.
卜凤坤 《当代韩国》2010,(4):120-122
东亚区域合作与中日韩关系国际研讨会于2010年11月8~9日在复旦大学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清华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主办,由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和韩国韩国学中央研究院资助。  相似文献   

20.
郭锐 《当代韩国》2011,(4):124-126
2011年10月13~17日,由吉林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主办,韩国东北亚学会协办,韩国国际交流财团、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为后援的“第十二届中国韩国学国际研讨会”,在吉林大学中心校区东荣大厦学术会议中心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