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摘     
正曲青山:"两个伟大革命论"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和领导全党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的重要论断,形成了一个新的重大命题,即"两个伟大革命论",这是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首先,"两个伟大革命论"是对马克  相似文献   

2.
《党员干部之友》2013,(12):60-60
从“两只鸟”看结构调整 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面临着资源要素的制约、生态环境的压力、内外市场的约束。所以,必须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这方面的工作十分繁重,概括起来主要就是两项内容,打个通俗的比喻,就是要养好“两只鸟”:一个是“凤凰涅桨”,另一个是“腾笼换鸟”。  相似文献   

3.
《党史博采》2016,(4):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决策中,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被视为"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成为上下贯通的"姊妹篇",推动我们的事业滚滚向前。2012年12月,履新不到一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2013年3月,刚刚当选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国人民郑重宣誓,"我将忠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出一系列举旗定向的光辉论断,逐渐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意蕴深远、系统完备的"初心论"。从时代背景向度看,习近平"初心论"是在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的语境下形成和发展的科学理论;从理论意涵向度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世界谋大同构成习近平"初心论"的核心要义;从价值意蕴向度看,习近平"初心论"的提出,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推进理论创新增添内生动力,为强党兴国提供精神引领;从实践方略向度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在统揽"四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将习近平"初心论"化作实现强国梦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5.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首次把从严治党上升为党的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长远性的战略布局。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对我们党的建设在理论、实践、机制方面做出创新。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创新是精神"补钙"论、权力约束论、反腐到底论、党员自律性;其实践创新体现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其机制创新在创新中央巡视制度,创设网上举报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城市垃圾的分类问题一直是困扰西宁城市的一道难题。在西宁城市垃圾分类过程中,仍然出现垃圾随便投放的现象,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比较严重。"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进行垃圾分类,实现变废为宝,是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循环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习近平强调,"这既是环境问题,也是重大民生问题,发展下去必然是重大政治问题。"城市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是国家的决策,具体执行则是各个城市的职责。从提出城市垃圾分类及试点,西宁便实施城市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从理想、主题、战略、理念、布局五个维度进行相应解读,即民族复兴论、执政主题论、目标举措论、发展理念论以及总体布局论。"五论"之间紧密联结,相辅相成,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辩证统一于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对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出部署。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为基本要求,以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为根本任务。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进一步增强广  相似文献   

9.
陈家志 《理论研究》2019,(5):45-48,54
"看齐意识"是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提出的"四个意识"的重要内容之一,内涵十分丰富。从传统文化上看,"齐"是中国儒家推崇的理想政治秩序;从理论溯源上看,"看齐"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的组织特征和原则要求;从革命历史上看,"看齐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对集中统一领导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从现实实践上看,增强"看齐意识"是当前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正>"法治社会"原本是一个在内涵界定上颇有争论的概念。但自2012年末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和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等场合提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一崭新命题后,"法治社会"便成为涵义相对明晰的概念被鲜明表述。根据一系列文件精神,从结构角度分析,"法治社会"这一概念的内涵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制度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5,(5)
<正>自《人民日报》重磅推出《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系列评论员文章以来,对"四个全面"论断进行的全面梳理和权威分析不绝于耳,再凭借新媒体的助推,"四个全面"一时间飙升为高频热词,迅速成为人们日常交谈的热门话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从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提出"四个全面"论断后,习总书记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重申,  相似文献   

12.
<正>战略思维是政治家的职业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关注的是全局性、长期性和系统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握大局,审时度势,从党的长期执政,国家的长治久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布局角度,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高度,逐步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其战略意义日渐清晰。第一,"四个全面"明确了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  相似文献   

13.
正最近,我再次研读了习近平同志《摆脱贫困》一书,其中蕴涵的工作方法、人生智慧及哲学思想,对我们做人从政谋事创业很有启发。尤其是《弱鸟如何先飞》、《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两篇文章对长汀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极具指导性。长汀是革命老区、客家首府、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文明示范区,也是习近平总书记长期关心关注关爱的地方,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还是全省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也算是一只"弱鸟"。我在思考,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向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20,(9)
正【原文】我们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这些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相似文献   

15.
<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彰显"真""善""美"的统一:"真"的意蕴体现了合规律性,"善"的意蕴体现了合价值性,"美"的意蕴体现了合理想性。深刻认识两阶段论的真善美意蕴对于科学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内涵及其哲学依据有所裨益,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极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群众观的核心内容是"以人民为中心",通过梳理习近平系列讲话,可以发现,"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观已经形成严谨的逻辑体系,具体包括根基论、立场论、主体论、方法论。其中,根基论是最基本的逻辑底座,立场论是建立在根基论的基础上,正是因为党的根基在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观既是世界观,还是方法论,在践行群众观的同时,必须坚持群众路线这一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相似文献   

17.
厘清公共危机治理中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关系问题,能够更好地解放政府工作人员处理公共危机的"裹足"思想或"冒进"思想。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只讲"原则",不能顾及到公共危机的变动性,只论"灵活",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对公共危机的治理。因此,公共危机治理中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合则两美,离则两伤",两者有机统一起来,才能实现公共危机治理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正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一文作出批示。他指出,"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从制度上鼓励干部多当领头雁,不为甩手官;不做黄鹂鸟,争当拓荒牛。我感到,强化机关作风建设,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  相似文献   

19.
《求是》2014,(15)
<正>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为群众服务是党的群众路线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最基本的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只有扎实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才能真正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一、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坚持为群众服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0.
从理论层面而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包含八个方面的内容: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论;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论;社会主义事业布局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论;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论;强军目标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论;新时代党的建设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