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警察行政协助理论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规范警察权的行使,解决目前其他行政部门频繁借用警力导致警察权滥用的问题,提出警察行政协助的概念。通过分析警察行政协助的性质、种类、原则、法律关系,以及与“非警务活动”、警察参与“联合执法”进行辨析,明晰警察行政协助的内涵,为制定警察行政协助制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的行政协助,以警察行政协助,即警察机关向其他行政机关提供协助最为常见。国外警察普遍通过统一的《行政程序法》或者专门的《警察法》对警察行政协助进行了严格限制,规范了警力调动使用的权限和程序。我国不少"部门立法"为警察设定了协助义务,但过于笼统,一些地方还存在滥用警力参与非警务活动的突出问题。研究国内外警察行政协助的制度设计与实践操作,对于理顺警察机关与其他行政机关之间的协作关系,规范警察权的行使,避免权力滥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关于我国人民警察完善行政协助原则,不仅执法实践有需要,而且中央政策有要求、地方立法有试点、立法研究有准备,应当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我国国情警情,借鉴国外经验做法,依法、科学、系统地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法治警政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是警察权的配置。警察权应当是行政权。正在进行的《人民警察法》修改,必须首先从本源上澄清警察权的法律属性,防止在感性主义指引下以警察权的辅助司法功能混淆行政属性从而出现不恰当的警察扩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警察权制度应当合理体现警察权的阶级属性、国家属性、民主属性和社会属性。警察权制度的重构应当重点解决国家警察与地方警察的合理分权、公共警察与"私人警察"的合理分权、普通警察与专业警察的合理分权、警察权适度扩张与限制收缩相结合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警察权的正当性体现在尊重人权、尊重人的尊严和执法为民。警察权侵犯人权源于警察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缺陷,警察权行使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制约,盘查制度、羁押制度、司法鉴定制度等存在制度缺陷。牢固树立人民警察的人权意识,杜绝非警察人员执行公务,保障律师职能的正常发挥,全面提升警察执法素质,建立完善的权利救济制度,是合理规制警察权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警察权兼具刑事司法权和行政执法权的二元属性。但在法律实践中,我国警察权更多的是体现在行政执法权这一侧面。当下,以规范公权力的行使和保障私权利的享有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警察权行政程序规制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客观需要。对我国警察权进行行政程序规制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确立《警察行政程序法》原则、设计《警察行政程序法》规则以及设立专门的行政程序规制机构是警察权行政程序规制的主要内容,这将有助于构建有限型警察,进而能够防止警察权的不当行使。  相似文献   

6.
警察权从来就是行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警察相邻权的视角探讨行政相邻权具有代表意义。警察相邻权是传统警察权动态演进的必然结果;警察相邻权是非警察权属性下的行政相关权力;从警察实务角度看,警察相邻权的行使需要从警察执法理念到警察执法手段的革新。  相似文献   

7.
行政与刑事法治的起点应当是对警察权力行使的制度整合。鉴于警察权性质的强行政性、暴力性、扩张性和概括性,由此产生的制度规约就似乎不可避免的会面临两难境地,而我国现行警察制度也的确存在着种种弊端,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对警察制度进行整合。而确权、限权与分权是警察制度整合措施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8.
传统警察法学关于警察权界限的论述仅注意到防止警察权过度行使的问题,而大多未从行使警察权以保护一般公民利益的观点来出发。鉴于近来被害者问题逐渐受到重视,警察活动还应从公民对警察之期待与行政关系之三面性来探讨今后警察活动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警察权是以行政属性为主,行政性和司法性二元融合的一种行政权。有权力必有救济,权力必须置于制度的笼中;但一味的分权、限权、控权是盲目的,会把本可以发挥良效的警察权视为恶魔。我国警察权运行目前处于扩张的状态,应对其进行必要的控制。很多警察职权都包含了行政、司法双重属性,所以对警察权扩张的控制也应该是多元的、多举措的。通过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警察机关自身的控制,并针对警察职权的内容、职权所含权力性质的偏向加以控制,能够有效的明确我国警察权力的界限和内容,并更好的实现或补救公民权利,从而形成警察权和公民权两者和谐共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警察权的重构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为支点,否则,即使建立起来,最终也会垮掉。坚持从多条进路展开对警察权的研究会得到关于警察权构建的几个基本理念,即根据本质的警察权确定警察权的核心领域、围绕警察权的核心领域确定警察权的一般行政管理领域、在行政管理领域警察权不宜过广过深介入、确保警察权的绝对权威性、确保警察优先权实现、警察权行使不宜过早过晚的理念。目前,公安机关警察权存在着作用核心领域不明、行政管理权面广且深、执法权威受到任意挑战、警察优先权没有保障、警察权侵入市民社会自治领域等问题。公安机关警察权重构应从划定警察权的核心领域、重塑警察权行使的绝对权威性、防止公安机关警察权侵入市民社会领域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适当之警察协助不仅有利于提升行政之整体效率,更对于警察任务之简化、顺利完成法定警察任务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过度的、未型式化的警察协助不仅造成警察违法行政,侵害民众权益,更对警察任务法定原则造成侵害.警察协助法制化是警察依法行政之不二法门.我国<警察法>对此尚缺乏基本规定,因此,相关规范的完善健全是平衡警察协助之关键.  相似文献   

12.
法、德、日三国作为传统的大陆法系国家,与我国相同,拥有中央集权的传统,虽然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历史传统和国土面积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警察力量和警察制度,但是通过考察其警察权的配置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点,一是三国中央的有效集权,二是其基层警力充实,三是其警察权法制化程度较高。这对当前我国警察权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是有效地加强中央对地方警察权的控制,二是通过制度设计充实基层警力,三是通过立法和规范化执法推动警察权法制化。  相似文献   

13.
警务发展需要变革,警务变革促进警务发展。西方国家的警务从不那么民主发展到比较民主,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西方国家的警察体制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才使得其警察权的行使比较规范,比较令公民满意。中国的警务改革,就是要通过警察体制的改革,理顺不同的权力关系,规范警察权,制约警察权的行使,保证警察权的效力,更好地实现警察机关的警察职能。  相似文献   

14.
在执法实践中,经常与住宅权发生关系的公权力无疑是警察权。要合理构建警察权与住宅权之间的关系必须充分考虑警察进入公民住宅的条件、时间、程序、方式、相对人的意愿等要素,甚至对于何谓"住宅"也应做审慎的判断。完善的制度为警察执法提供合理的指引,但深入分析我国关于警察权与住宅权关系的法律制度,会发现其中尚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这主要表现在:关于"住宅"的法律用语混乱,有"住所"、"住处"以及"场所"等不同的表述;警察进入住宅的法律定位不科学,出现错位的现象;警察进入公民住宅的制度设计存在重大缺失等。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在制度上进行调整与完善,最终推进警察权与住宅权之间合理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警察自由裁量权是警察权主体依法享有的根据客观情况作出灵活抉择的权力。警察自由裁量权是警察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警察权运行和目的实现的必要载体。警察自由裁量权包含丰富的内容,表现出多种样态。警察自由裁量权具有正当性。其正当性的获得除了与一般行政自由裁量权有诸多共性的逻辑和客观基础外,更是源自国家固有权力的警察权与形式法治之间博弈的结果,是警察权价值诉求及其实现法治意义上目的的内在要求,在根本上则来源于社会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警察腐败的实质是警察权力的腐败,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概括讲有: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欲交易,都是以警察权为中心警察腐败的制度分析即分析相关制度对警察权的正负约束能力。影响警察腐败的三个层面的制度有:经济制度;产权制度;约束制度。  相似文献   

17.
警察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警察权的一部分,必须从多种路径规制其行使。在当前公安改革背景下,警察权的规范运行问题已被提上议程。长期以来,基层民警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中产生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属性,与基层公安工作的性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从法律之外另辟蹊径,利用伦理规制手段研究警察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规范运行,必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由于缺乏监督与控制、警务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原因,使得警察权在行使中出现滥用。对警察权进行控制,既不是要分警察的权,也不是限制警察权,而是遵循行政法的"比例原则",将警察权纳入法律的轨道,促进警察权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行使,努力达致既能有效保障公民权,又能使警察权高效运行以维持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9.
警察作为一种特定的政治现象,与人类的政治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警察作政治分析,就是从政治权力的不同层面,对警察性质、警察功能、警察体制、警察与执政党、警察与行政、警察权与公民权、警察与现代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准确把握警察这一特定的社会政治现象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李士珍提出的统一警政机构、划清警察权责、宽筹警察经费、改进警察勤务,改革警察教育、培养“革命警察”,规范警察认识、提高警察待遇等一系列警政思想,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我国现代警察行政的推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