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勇 《瞭望》1987,(51)
曼谷专电 泰国经济的发展,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注目,被誉为东盟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佼佼者。 80年代初期,由于受到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东盟各国经济陷入不景气的状态中。  相似文献   

2.
姚力 《瞭望》1989,(24)
东京专电 最近,日本政府决定了积极推进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设想的方针。通产省曾派出高级官员遍访东盟各国,在获得东盟各国积极合作的承诺后,通产省宣布,预定在今年秋季召开亚太各国经济和贸易部长会议,商讨这一地区的经济合作、贸易和投资问题。另外,前不久,日本通产大臣与访日的澳大利亚贸易部长、加拿大国际贸易部长确认了各方对亚太经济合作设想的强烈关心和参加的愿望。同时还得到美国方面的积极表态。这些迹象表明,日本政府开始着手推进酝酿已久的亚太经济合作设想。  相似文献   

3.
对于中国积极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努力,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副所长韩锋研究员认为,在经济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合作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中国和东盟国家都面临与世界经济融合以及自身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东盟的一体化建设和中国内部不同地区的协调发展,双方在时间上是平行的。这是一  相似文献   

4.
未来10年中国周边地区将成为大国进行地缘战略“塑造”的大棋盘 未来10年,亚太格局及中国周 边安全环境将发生重大变 化,对于崛起中的中国来说,仍然可以套用一句老生常谈的俗话:挑战与机遇同在。 未来10年,中国周边群雄并起,5至7支主要战略力量将在亚太并存竞争,逐步形成新的地缘政治格局。 在信息化、全球化作用下,因发展速度不同步,到2010年,中国周边经济布局和力量配置将发生巨大变化。经济上,印度有能力在全球化中趋利避害,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成长为经济大国;东盟、韩国经济也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在政治上,…  相似文献   

5.
万光 《瞭望》1992,(44)
战后的变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亚太格局屡经变动。 美苏的雅尔塔等协议,不仅划分了在欧洲的势力范围,也在亚洲东部划分了势力范围。而东南亚、南亚和西亚大部分地区,则原是英国、法国和荷兰的殖民地。这是战后初期的亚太格局。 1949年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突破了在亚洲东部的格局。在这前后,亚洲其他国家民族独立运动相继获胜,打破了战后初期的亚太格局。亚洲出现一系列新兴独立国家,使亚洲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从50年代到70年代,在亚洲相继发生朝鲜、越南、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联盟(以下简称东盟)各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既有互补性,又有竞争性。这一双重经济关系促进着它们的经济发展和扩大深化相互间的合作。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贸易关系发展迅速。据统计,中国同东盟各国的贸易总额  相似文献   

7.
崛起的东盟     
7月底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在雅加达召开了一系列会议,标志着东盟在亚太地区战略影响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印度、中国、俄罗斯成为东盟的正式“对话伙伴”,更使得这个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次区域组织倍受瞩目。 东盟的不断发展是亚太战略环境变化及其自身实力增长之必然。冷战结束,为东盟这个长期夹缝求生的地区组织扩展活动空间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冷战后综合症”的影响使亚太地区丧失了过去那种黑白分明的对垒阵营,许多问题如,军备控制、贸易自由化、区  相似文献   

8.
一二十年来,东盟各国经济发展相继进入“起飞”的迅速发展轨道,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面对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为了应付西方贸易保护主义与国际资本分流的严峻挑战,东盟各国积极推进其进一步扩大区内外经济合作的多元化与自我变革相结合的“双重战略”。  相似文献   

9.
马尼拉专电 6月6日至7日,东盟6国和中国、美国、苏联、日本、南朝鲜、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名代表在马尼拉举行“东盟以及亚太地区安全合作前景”研讨会,探讨世界形势对亚太地区的影响,谋求在本地区90年代安全合作前景问题上取得共识。会上,美国、中国、日本和苏联等四国代表分別就亚太地区安全问题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表明了各国的立场,东盟国家的代表也发表了各自关于安全合作的意见。东盟:交叉、双边安全合作模式东盟6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文莱)代表认为,东盟目前奉行的交叉、双边安全合作模式是确保东盟这个非军事联盟、乃至整个地区安全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除印尼外,目前其他5个成员国都在东盟内部或同其他大国拥有双边安全合作协议。由于6国在“最大外来威胁”上没有共识,因此,东盟无意于建立一个“联合安全盾”,也无意于推进三边以至多边安全合作。东盟认为,成员国内部各自的不稳定因素是东盟目前最大的威胁。东盟应该扩大成员国双边国防安全合作,扩大同亚太其他大国的合作。亚太地区依然充满着冲突的隐患,如边界领土争  相似文献   

10.
拉丁美洲已开始走出80年代低谷,甚至有人预言这一地区可能成为继亚太之后的另一个经济增长中心。本刊约请一些专家撰文,以便读者了解这一地区的形势。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专电 为期两天的第四次东盟首脑会议1月28日在新加坡圆满结束。与会6国首脑签署的《1992年新加坡宣言》和《东盟加强经济合作协定》以及经济部长们签署的为实现东盟自由贸易区铺路的《有效普惠关税协定》,标志着东盟面对世界格局变化进入了政治经济合作的新阶段。 在东盟首脑会议之前,东盟高级外交官员和高级经济官员从1月17日开始进行了近一周的筹备会议。东盟外长和经济部长1月23日和24日又分别开会,对高级官员级会议提交的文件进行了最后磋商与修改,  相似文献   

12.
一、东亚模式:研究深港经济合作的新D视角1.从东亚模式分析深港经济合作开始于80年代初期的深港经济合作,是在深港之间比较利益引导下,以香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北移深圳的方式,把香港的资本、市场和管理优势与深圳的区位。政策和成本优势结合起来,通过两地优势互补,建立分工协作关系,从而形成的区域型经济合作。经过80年代以来多方面的经济合作,深港两地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紧密程度的经济合作格局。对此目前人们大多是从两地自身的经济关系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的范围也主要局限于深港两地产业、城市基础设施、运行机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陈刚 《党政论坛》2012,(18):21-21
华盛顿最近一份对奥巴马重返业太战略的评测报告,虽然没有直斥新亚洲策略为皇帝的新装,但警告称此举与不断收紧的预算有所冲突。可见,在军事层面的重返亚太,美国可能有所掣肘,能实现多少效果目前还很难下定论,但经济层面的重返亚洲却是货真价实。甚至可以说,美重返亚太战略是中国对东盟经济战略所引发的美式反弹。  相似文献   

14.
史敏 《瞭望》1990,(26)
目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处在一个新的转折时期。从80年代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变化,可以预期9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将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一、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并正在逐渐形成数个较大的区域经济集团。 欧洲共同体按计划在1992年底建立内部统一大市场之后,将把大市场扩大到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国家,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的最后一年即将过去。在告别80年代,迎接90年代之际,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一些国家的著名学者,请他们就90年代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及其发展趋势发表看法。从这一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发表对他们的采访谈话,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呈多极格局。从目前的情况和发展的趋势来看,对世纪初,亚太地区可能会呈现六极格局,即美国、日本、中国、俄罗斯、东盟和印度六极。美国凭借其在亚太地区的强大经济影响和军事存在,在亚太事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以原苏联为首的华约解体后,美国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的“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似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克林顿政府给了亚太地区与欧洲一样重要的地位,美国将在欧亚两个地区各部置1()万美军。IJ本向来视亚洲为实现其做“政治大国”、做未来世界战略格局的“一极”战略目标的第一台阶。明确提出了…  相似文献   

17.
翟崑 《瞭望》2008,(30)
从历次东盟外长系列会议,可以观察东盟在亚太秩序新变动中命运的沉浮。第41届东盟外长会议在新加坡刚刚结束,紧随其后,与中日韩外长举行了10+3会议,并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俄罗斯和欧盟等对话伙伴国外长分别举行了10+1会议,此外,还举行了东亚峰会外长非正式会议和第15届东盟地区论坛。观察今年的东盟外长系列会议,各大国都表现出对一个团结强大的东盟的期盼,并争相提出一些加强东盟一体化,加深与东  相似文献   

18.
杜新  李嘉 《瞭望》2005,(41)
蕴涵着政治、经济、文化多重深意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一个展现和反映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在经历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辉煌时刻之后,虽然政界、商界和承办方广西对即将于今年10月19日开幕的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拥有不同的期待,却折射出中国与东盟各国对于推动亚洲经贸合作和地区共同发展相同的愿望和信心。  相似文献   

19.
万光 《瞭望》1990,(3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亚太地区的格局屡经变动,但不失为世界上较早呈现出多极化发展的一个地区。战后亚太格局演变的几个时期 战后亚太格局的演变大体经历了这样几个时期: (一)战后初期的亚太格局。美苏在雅尔塔等协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4,(34)
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在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地位日渐上升,以其为视角来研究国际问题的趋势渐强。本文就试图讨论建构主义视角下东盟的区域化。首先简要介绍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其次介绍目前以建构主义研究区域化的代表人物,最后从共同利益、共同规范与地区认同、东盟方式三个方面来阐述建构主义视角下的东盟区域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