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左手伪装笔迹,一般是指书写人出于歪曲自身笔迹特征的目的,故意采取非利手(一般情况是为右利手书写的人采取左手书写的情况)进行书写的特殊伪装书写方式所形成的笔迹.作为非正常笔迹检验项目,鉴定人有必要严格地依据鉴定技术规范,灵活运用伪装笔迹鉴定的基本理论,结合逻辑经验,对检材字迹中的"假象"予以系统分析、甄别,同时还需要结合科学取样工作,确保检验工作质量.同时,在以往的笔迹检验工作中,左手伪装笔迹多出现在刑事案件里,作为犯罪嫌疑人逃避打击而采取的手段,而在民事案件中被涉诉当事人利用的情形则较为少见.本文通过民事案件中的左手伪装笔迹检验案例,提出检验左手伪装笔迹的几点体会,供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书写习惯未定型成年人笔迹的检验方法。方法通过实例研究分析成年人笔迹变化的特点和原因,确定笔迹性质和检验方法。结果书写习惯未定型也是成年人笔迹变化的重要原因。书写习惯未定型成年人笔迹是成年人正常笔迹的例外,适用正常笔迹检验方法。结论本研究确立了检材笔迹与样本笔迹非本质差异的判断标准,适用于短时间内变化较大的成年人笔迹的同一认定。  相似文献   

3.
浅谈左手书写者左右手笔迹的特点及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左手书写者左手笔迹及右手笔迹的检验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左手书写者的左手正常笔迹和其右手笔迹,进行比对检验和实验数据统计分析。探讨左手书写者左手笔迹和右手笔迹的特点及变化规律。将左手书写者的左、右手笔迹的特点和变化规律与右手书写者的右、左手笔迹的特点和变化规律进行比较。结果左手书写者的左手笔迹和右手笔迹在笔顺、写法、错别字等特征上保持稳定。结论左手书写者的笔迹检验应结合其左手笔迹和右手笔迹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并注意其与右手书写者的右手笔迹和左手笔迹的特点和变化规律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4.
日常,笔迹检验人员收检的检材不外乎为正常笔迹和非正常笔迹.一般不正常笔迹除采用各种书写手段伪装外,还有书写条件、书写工具、书写姿势等方面的不正常造成.本文所论述的是自杀者临死前的不正常心理情况下书写的遗书字迹反映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际交流和商务往来活动的逐渐增多,涉及英文笔迹检验的案件数也逐年上升。英文笔迹客观反映书写人的书写习惯,对其的检验遵循汉字笔迹的检验方法。笔者结合已受理的英文笔迹检验案例,包括英语试卷、英语书信、英文签名等等笔迹检验,探究英文书写笔迹的特殊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对笔迹书写相对时间的鉴定曲新生笔迹书写时间的检验鉴定,根据检验对象和送检要求的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①笔迹书写绝对时间的检验鉴定。指应用科学的检验技术手段,确定某一检材上笔迹的具体书写时间;②笔迹书写相对时间的检验鉴定。指应用科学的检验技术手段,确定...  相似文献   

7.
论汉字书写规范化与笔迹检验王义然,程连栋笔迹检验作为文检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刑事技术不可缺少的一个门类,其根本任务是解决检材笔迹和样本笔迹的同一认定问题。笔迹可以鉴别是因为一个人的笔迹具有反映性、自身同一性和总体特殊性。笔迹的这些属性,都与书写...  相似文献   

8.
条件变化笔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现阶段我国笔迹检验实践情况和吸收己有的笔迹学研究成果,分析书写人受自身生理、心理状态影响和受制于特殊的书写条件、书写环境等因素导致的条件变化笔迹的形成原因、特点、变化规律,对笔迹鉴定的实践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卧姿笔迹鉴定提供识别和评断的参考依据.方法 比较108个不同书写水平者的仰卧、左侧卧、右侧卧及俯卧笔迹与正常坐姿笔迹特征上的异同点,通过大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总结出卧姿笔迹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探讨可能的变化原因,并分析卧姿笔迹检验的要点.结果 卧姿笔迹在字体、写法、错别字、笔顺、字间组合和单字的基本搭配比例等特征上较稳定.这些特征可作为本质特征使用.4种卧姿中,俯卧笔迹特征最稳定;书写水平高者笔迹特征也较稳定.结论 卧姿笔迹鉴定应结合卧姿笔迹特征变化规律,准确判断笔迹的形成条件,去伪存真,做出科学的评断.  相似文献   

10.
笔迹检验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要达到精准掌握和深刻理解,首先就要掌握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字与书法等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文字学是笔迹检验学的基础学科,笔迹检验学的研究离不开对文字学的研究,应重点研究汉字的构造及特点、字体的演变、正字法等基础内容.精通文字学是对从事笔迹检验学研究人员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王勇 《天津检察》2007,(1):59-59
在笔迹检验实践中,经常遇到一些嫌疑人为隐藏自己或嫁祸他人而采用伪装手段书写的笔迹。如一般伪装的笔迹、改变笔形的笔迹、套摹的笔迹、左手书写的笔迹、局部再现性的笔迹等。2005年11月,我院反贪局在办理刘某某涉嫌受贿案中,要求对一银行储蓄取款凭条中的取款人签名栏内的“姜山林”签名进行确认鉴定。检材是“姜山林”。通过对检材“姜山林”的检验发现:字行有左高右低的现象,字距不匀称;单字大小不相配,整个文字的书写熟悉程度有所降低;横画或横折起笔多左高右低,收笔有拖、甩迹象;行笔生涩、呆板、弯曲、抖动,时有停顿,笔画粗细不一;布局组字的结构松、散、乱,比例不协调,搭配不匀称,是典型的左手书写的笔迹。(见图一、图二)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习惯用右手书写,如换成左手书写笔迹时,由于大脑功能的分工和手臂解剖功能的差异,左手书写笔迹必然与右手书写笔迹不同,与其正常笔记有明显差别。所以嫌疑人便把伪装笔迹的主观愿望完全寄托在左手书写上。左手笔迹的检验着重研究的是左手书写的伪装笔迹。  相似文献   

12.
笔迹检验是通过对可疑笔迹和嫌疑人的笔迹进行比较鉴别,确定是否为同一人的笔迹,或确定检材是否为某人书写的一项专门技术。其任务是通过研究笔迹中反映的书写动作、习惯特征及文字布局和书面的语言特征等,加以分析为诉讼提供线索和证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贪污贿赂类案件的增多,票据类笔迹的检验在文件检验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其作用也明显突出。  相似文献   

13.
笔迹是通过书写运动形成的轨迹,由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所组成,承载着时间和空间信息。笔迹动态特征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书写人书写技能和书写习惯的外在表现,主要包括速度特征、笔力特征、脉冲特征、节奏特征等。对笔迹动态特征进行研究,多视域地挖掘和认识笔迹特征,可为笔迹检验鉴定意见提供更全面、更深层的支撑。  相似文献   

14.
笔痕特征是文检笔迹鉴定的新方式,经过多年的应用实践,获得了较突出的成绩.笔迹鉴定新采用的笔痕特征检验,解决了特定书写笔与书写人同一认定的检验技术难题,提高了对少量字及笔画、摹仿等疑难字迹的检验效率.近年来,签字笔的普遍使用,让“书写习惯对签字笔笔痕的影响”这一课题变得必要.本文重点研究个人书写习惯对签字笔笔痕的特定性和稳定性的表现,有助于掌握利用笔痕特征进行同一认定的具体规律.  相似文献   

15.
酒后书写的笔迹,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合同、协议、借据、收据等文书之中。一方面,由于饮酒人酒后常常处于亢奋或不清醒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可能违背自身意愿签订文书、书写文字,而清醒后常常对自己的行为全部或部分遗忘,从而否认笔迹系自己书写;另一方面,酒后书写笔迹由于与摹仿笔迹具有某些相同的特点,也容易被错误地认定为摹仿笔迹。因此,对酒后书写笔迹的分析与检验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笔者通过研究所办理案件中涉及的几件醉酒人酒后书写的笔迹,对醉酒人酒后书写笔迹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笔迹细微特征,是指一个人书写字迹中那些不引人注目的、比较细微的、而又有规律地出现的特殊现象。所以笔迹细微特征具有分布面广、反映微妙、特征稳定可靠的特点,它是我们确定固有的书写习惯,区别不同书写人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笔迹检验人员要发现和充分运用笔迹的细微特征,这是文字检验工作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此,笔者就如何运用笔迹细微特征进行文字检验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自动消色笔书写笔迹显现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自动消色笔书写笔迹的显现识别提供最佳方法。方法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自动消色笔书写在不同纸张上,保存在不同环境下的笔迹的消色过程、消色时间,分析判断消色笔书写笔迹的基本特性。使用文检仪、静电压痕仪、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现消色笔迹,比较不同显现识别方法的特点及优劣。结果不同的显现方法各有优劣,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显色效果的最佳浓度为1.0 mol。结论在自动消色笔书写笔迹的显现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显现方法达到识别检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罗燕 《刑警与科技》2005,(2):94-97,85
随意伪装笔迹是故意伪装笔迹的一种,具有故意伪装笔迹的共性特征,但由于它是书写人凭自己主观意识,不借助任何特殊手段,不追求某种固定形式,任意改变自己的笔迹。随意伪装笔迹具有伪装意识的不确定性、盲目性和伪装结果的欺骗性的基本特点,决定了该笔迹伪装类型较多。检验时首先要注意区分是否为伪装,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检验。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书写者书写时的心理轨迹,研究笔迹与书写者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笔者尝试从笔迹心理分析的角度,探究一下书写者心理意图的可能性。期望从笔端窥探出一个丰富的心理世界,从而更好地服务干侦查破案。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一起右手食指缺损笔迹的检验,研究执笔机理。对右手食指缺损后对其书写运动形式的影响、笔迹特点及检验时注意事项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