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近日,隆林各族自治县公安局经过11个昼夜的连续奋战,将自治区公安厅挂牌督办、要求即时侦破的“8·12”恐吓爆炸案成功破获,将4名主要涉案犯罪嫌疑人抓获。至此,这起震惊桂西北的、精心策划组织的恐吓爆炸案终于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前一天落下帷幕。  相似文献   

2.
刑警本色     
靖泽民  钟洪  赵军 《检察风云》2003,(17):34-37
童光明,武汉铁路公安处刑警支队武昌大队大队长。25年的刑警生涯中,他和队友们一道共破获2587起刑事案件,其中不乏震惊全国的重大案件,如2001年的“3·26”武昌火车站恐吓爆炸案,“12·23”12280克海洛因运输案、2002年的“1·27”、“3·13”武昌火车站系列恐吓爆炸案,“5·31”跨省特大贩婴案,“11·12”和“11·19”14850克海洛因运输案。他共抓获犯罪嫌疑人562名,连续四次被公安部、铁道部分别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路优秀人民警察”称号;被铁道部授予“火车头奖章”,被郑州铁路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劳动模范”,先后荣立两次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五次三等功,2000年2月和5月又被公安部、铁道部分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人民铁道卫士”荣誉称号。今年6月,又被中共中央政法委、全国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全国严打整治斗争先进工作者”。  相似文献   

3.
1998年武汉市相继发生了“2.14”公共汽车爆炸和“5.10”轿车爆炸两起特大爆炸案,在这两起爆炸案的侦破中,笔者将爆炸技术与手印检验技术相结合,成功地提取、检验手印,证实了犯罪嫌疑人.为这两起爆炸案能在15天内侦破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姜昊昂  李兆梁 《法制与社会》2013,(36):285+287-285,287
恐吓正逐渐成为危害我国人民精神健康的罪魁祸首,我国刑法修正案(八)通过修改293条之规定,将恐吓纳入犯罪圈,引起人们时精神自由保护的广泛关注。比较各国恐吓犯罪立法例,得到有益启示。共性分析使得我们从整体上发现各国立法规制恐吓行为的规律性,差异性分析便于我们从个体上了解各国立法规制恐吓行为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5.
胡玥 《江淮法治》2009,(6):22-23
乌国庆是共和国培养的第一代刑侦专家,全国著名爆炸案件侦破专家。他曾出任过公安部刑事侦察局大要案处处长、正局级侦察员、刑事技术高级工程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及中国刑警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副理事长,从警以来指挥和参与指挥的几乎全部都是世纪大案:武汉长江大桥爆炸案、昆明百货大楼爆炸案、上海虹桥宾馆爆炸案、震惊全国的“4·20”特大袭警爆炸案……  相似文献   

6.
《法治与社会》2005,(8):43-43
以恐吓信、恐吓电话等方式威胁他人人身安全,或者对证人及其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将被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情节严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相似文献   

7.
爆炸伤平时少见,多为意外事故,用炸药搞破坏、自杀或他杀亦时有发生,现将我们遇到的四起爆炸案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8.
恐吓敲诈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匿名信方式对他人实施恐吓、威胁或要挟,达到索取被害人钱财的行为,它是一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它所产生的后果极为严重。本文仅就恐吓敲诈匿名信有关文字方面的规律特点以及检验中应注意的问题,作初步探讨。 1 恐吓敲诈匿名信的文字特点 恐吓敲诈匿名信是通过书信方式威胁他人的人身或家庭安全,对收信人进行敲  相似文献   

9.
爆炸案多为意外事故,但利用炸药在公共场所(如火车、公共汽车上等)制造爆炸案件搞破坏,使用炸药池杀、自杀亦时有发生。由于爆炸是在极短时间内发生环境破坏与人员伤亡,爆炸物、人体及建筑物三者常混在一起,及时处理尸体和爆炸伤的检验对爆炸案件的性质,作案的手段,炸点位置的确定及伤亡人员与爆炸案的关系均能提供重要的证据。本文对10例爆炸案中19具尸体爆炸伤的法医学鉴定进行分析。1资料来源10例爆炸案为1984年至1998年在上海地区发案,经鉴定均为化学性爆炸案。1.1案件性质属于凶杀案的有5例;属于自杀案的有2例;利用爆炸做…  相似文献   

10.
CRIMEOFINTERNATIONALTERRORISMANDTHEADDITIONSTOOURCRIMINALLAW1995年至今,世界主要国家相继发生了巴黎地铁爆炸案、东京地铁沙林毒气案、美国俄克拉荷马爆炸案、伦敦街头爆炸案、以色列哈马斯爆炸案等一系列性质恶劣的国际恐怖主义事件,对国际和平与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引起了法学界的普遍重视。本文主要研究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理论定义、国际条约和外国国内法规范以及我国刑事法的补足。一、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定义国际条约对这一罪行的定义各不相同。早在1937年日内瓦会议上通过的《防止和惩治恐怖…  相似文献   

11.
广西西北部的乐业县城一出租房发生爆炸,造成9死4伤、两栋三层钢筋结构楼房被炸塌的特大爆炸案,经公安机关侦查,这起特大爆炸案竟是起因于一段破裂的婚姻!  相似文献   

12.
央视春晚恐吓电话案告破一民工为泄私愤,将恐吓电话打进了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现场。近日,哈尔滨市警方成功破获此案。农历三十,央视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正在进行当中。突然,演播室现场总值班接到一名男子的恐吓电话,称演播现场有几枚炸弹。保安部门立即将此情况向公安部进行了通报。公安部随即指示黑龙江省公安厅和哈尔滨市局迅速展开工作,全力侦破此案。哈尔滨警方锁定犯罪嫌疑人,并于2月11日在其打工的一浴池将其抓获。嫌疑人叫兰义东,内蒙古人。在内蒙古牙克石市工作期间,因长期不上班被单位除名,便来到哈市打工,但因有盗窃行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爆炸案(事)件在我国呈上升趋势.爆炸造成的人身伤亡其复杂性和伤亡人员众多,给法医检验鉴定工作带来诸多困难.本文根据"7·16"爆炸案中法医工作得失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交通工具爆炸案,是指以杀伤交通工具内的人员为目的,从而造成重大恐怖效果的袭击作案形式。目前,常见的形式是公共汽车爆炸。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两种新的交通工具爆炸形式:飞机和地铁爆炸。案例一:泛美航空公司103客机爆炸案1998年12月21日,美国泛美航空公司  相似文献   

15.
“恐怖活动组织”界定问题初探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恐怖活动即对公民的人身或重大公私财产非法暴力或暴力威胁,用以威胁、恐吓政府、公众或上述两者的某一部分以达到政治或社会目的之行为。恐怖活动组织即3人以上,出于政治或恐吓、要挟社会的目的,为实施恐怖活动而结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犯罪组织。文章阐述了恐怖活动及恐怖活动组织的特征,并认为不能简单地将恐怖活动犯罪界定为国际犯罪  相似文献   

16.
石家庄“3·16”特大爆炸案元凶靳如超已于4月29日伏法。靳如超等罪犯的伏法,使108名死难者的家属和38名受伤同胞在心灵上得到了一些慰藉,同时也让那108个无辜的灵魂得以安息,而这起震惊中外的爆炸案在留给人们一连串的思考后也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从“3·16”特大爆炸案的发生到“3·23”该案的告破,仅用7天时间,而广西北海警方从接到群众举报到将重大犯罪嫌疑人靳如超抓获归案,仅用了12小时,可谓破案之神速,靳如超的及时抓获,“指纹”在其中发挥了关键、决定性的作用。2001年3月16日4时16分至…  相似文献   

17.
正由于认识到被害人在刑事案件中的特殊地位和需要,被害人的权利保障问题日益引起美国社会和政府的关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掀起了一股保护被害人权利的浪潮,震惊世界的俄克拉荷马爆炸案是保护被害人权利的一个重要契机。该案发生后,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得到了美国检察机关的坚定支持,其中许多高级检察官更成为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从某种意义上看,俄克拉荷马爆炸案是美国检察机关与被害人关系发展的转折点,也是美国检察机关逐步加强对被害人保护的标志性事件。一、俄克拉荷马爆炸案1995年4月19日,美国国内恐怖主义分子麦克维  相似文献   

18.
刘燕平 《刑警与科技》2007,(6A):134-136
前言 轨道交通因快速、准点、出行方便、不受恶劣气候影响等,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选择,但也是恐怖袭击目标,如伦敦地铁爆炸案、马德里火车爆炸案和东京地铁毒气案,袭击对象主要是车厢里密集的乘客和列车,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交通大动脉中断,使社会产生恐慌。  相似文献   

19.
<正>手榴弹爆炸,可在瞬间使物品、人体及建筑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所处位置关系发生变动。爆炸时人们处于无备状态,很难忆清瞬间发生的变化。因此损伤检验对分析爆炸案件的性质、作案方式等均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64起手榴弹爆炸案的分析,探讨在手榴弹爆炸案中损伤与案件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案情]2013年9月26日,秦某在家中被其丈夫殴打,遂产生采取持刀恐吓他人使自己坐牢的方式报复其丈夫的念头。当日19时许,秦某从家中携带水果刀和菜刀各一把窜至赣榆县沙河镇某服饰广场二楼(现场有其他顾客),将刀架在该楼售货员陈某的脖子上,并恐吓陈某"把钱拿来",后秦某所持刀具被他人抢下,秦某一直在现场催促他人报警,直至民警赶到现场将其带离。本案争议的焦点在于秦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