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国80年代曾经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否是商品问题进行过讨论,那次讨论对于正确地认识这一问题起了开拓性作用,但是不能不承认这一问题至今仍然是一“悬案”。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已经确立,各地劳动力市场已在开始建立,这就为从理论上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现实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较为充分的条件。应该是鼓起勇气如实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仍然是商品的时候了。一、承认劳动力是商品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在中央文件中出现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劳动力市场”的提法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就成为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有的同志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产品是商品,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也应该是商品。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主要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如果劳动力不是商品,市场机制就不能对劳动力的配置发挥应有的作用,就意味着劳动、就业、分配领域不存在商品经济关系,这显然与市场经济的性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大明确地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提了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是否是商品的问题讨论,对于全面、完整、准确地  相似文献   

4.
浅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商品问题徐燕长期以来,理论界一直认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不是商品。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劳动力市场"这一概念,这无疑给经济...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否是商品,这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使这个问题再次突出起来。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劳动力商品化势在必行;按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逻辑,劳动力商品化则不可行。两种观点似乎是对立的。但仔细分析,我们发现二者的着眼点是不同的,一种意见的着眼点在体制;另一种意见的着眼点在制度,即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因此,两种意见的截然对立显然是表面的,双方都要求对方看到问题的另一个侧面。因此,劳动力商品问题的进一步探索是找到上述两种意见的结合点。我认为这个结合点  相似文献   

6.
王梅 《前线》1993,(15)
记者:本刊举办关于我国劳动力是否商品的讨论以来,得到了社会各方的关注和支持,但也有同志特别是一些搞实际工作的同志认为,这个问题不需要在理论上探讨了,只要在实践中做就行了。对此您有何看法?您认为目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肯定劳动力是商品有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劳动力市场概念,这是在党的文献中首次提出。劳动力市场概念的提出实际肯定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它对加快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深化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加速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以及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奠定了理论基础。然而有些人由于受传统理论的影响,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不很理解。这些不理解的思想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劳动力成了商品,劳动者还能是主人吗?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丝毫不会削弱劳动者主人翁地位,反而能更好地体现劳动者是主人。劳动力成为商品后,劳动力商品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实现的,其实现过程表现为,劳动者依据自已所具备劳动能力、技术专长、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职业,企业则依据其用工要求择优录用劳动力,即通过双向选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不应是商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是否商品的问题,理论界已讨论多年。1986年,我针对当时主张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劳动力是商品的同志所提出的一些理由和论据,进行了辨析和评论。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这一问题再次提了出来。应该说,现在讲劳动力也是商品的理由比过去要硬一些了。因为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实现经济市场化。典型的或完全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意味着包括劳动力资源在内的一切资源的配置市场化,要求商品普遍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既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9.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 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仍然是商品。理由是:1、马克思所分析的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成立。①我们的劳动者是自由的,而且这是一种崭新的自由;②马克思所讲述劳动力成为商品第二个条件实际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与分离关系,这在我国的实际生活中也是存在的。2、社会主义条件  相似文献   

10.
文章提出,劳动力是一种资本.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具有商品性,同时也存在异化;在社会主义传统国有制条件下,劳动力是非商品,也存在异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劳动力所有权正得到逐步认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力资本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理论问题综述舒亚清一、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否商品?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商品”一直是个敏感问题,过去理论界对此讳莫如深,近来讨论渐趋活跃,主要有三种观点。1、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不是商品。传统理论和实践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回扣现象相当普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如何看待和解决回扣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一、回扣利弊说近年来人们对回扣的评价大致有四种观点:一是腐蚀剂说。持此说的同志认为,回扣是市场经济的怪胎,它造成不平等竞争,导致假冒伪劣商品横  相似文献   

13.
关于劳动力商品问题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在我国,每逢一次大的经济转折时期,这一问题就被重新提出来。虽然讨论多年,但至今仍未取得共识。看来,主要原因还是经济条件尚未成熟。现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条件下,再一次把这一问题提出来,会有一个大的突破。一、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胜利闭幕以来,举国上下改革热情高涨,到处都在议论如何发展市场经济。有些同志认为,既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严力,十四大已经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什么不能马上把这个体制建立起来呢?我认为,这种良好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却是不现实的。这里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正确的劳动力商品观需要在几个观点上达成共识:劳动力商品属于一般市场经济的范畴;劳动力商品是劳动者解放过程的重要一步;劳动力商品是对劳动者个人权利的完善和补充;劳动力商品是对劳动者素质和个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一、对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问题的研究 我国对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问题的研究源于80年代中期对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构成的研究。进入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和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理论界对此问题与之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自从《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发展劳动力市场之后,劳动力是不是商品的问题应当说有了定论。然而,至今未形成全社会共识,有些人还存在疑虑和异议。因此,对涉及劳动力商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作一“抓住事物的根本”①的研究,以澄清模糊观点,统一思想认识,对于积极主动地发展劳动力市场,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力商品的客观必然性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结合采取何种形式,进一步说,劳动力是不是商品,同物质产品进入消费时是…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剩余价值论,建立在其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理解劳动价值论的关键,是劳动力成为商品。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仍然具有商品的特性,这一点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初的论述有很大的差距。但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与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发生了很…  相似文献   

19.
《新长征》1994,(9)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也是商品?编辑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否也是商品的问题,曾是我国理论界多年来辩论不休的是非之争。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第一次以党的文件形式明确提出“劳动力市场”的概念,并将此作为培育我国市场体系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20.
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江泽民总书记的贡献之一,就是依据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始终坚持真理的实践标准,不断破除传统观念的束缚,对我国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怎样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 一、问题的提出 按照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一个国家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社会唯一的经济基础,商品货币关系消亡,整个社会变成一个大工厂,市场就没有发生作用的余地了。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商品货币关系消亡论,几代马克思主义者都没有突破,计划经济和计划经济体制变成社会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