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法兰克福学派在对大众文化长达半个世纪的分析、研究中 ,揭示了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和社会功能 ,形成了独具特色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这个理论不仅成为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对当代文化研究发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中心话语,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其批判有不少合理之处,但是也存在不少局限,它片面强调大众文化与社会的对立,忽视大众文化本身特性,从而带来了理论上的偏差。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在当代中国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西方大众文化理论资源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贞 《思想战线》2005,31(2):60-64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本雅明的大众文化思想和英美文化研究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是西方大众文化理论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三者既与中国的大众文化研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 具有一定的历史适用性。因此, 中国的大众文化研究应在反思这些理论资源的基础上, 重建当前语境下的本土理论话语。  相似文献   

4.
王嘉  于冬 《前沿》2004,(7):173-176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已经对社会的众多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 ,西方学者对大众文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本文对西方的大众文化理论———法兰克福学派、英国文化研究和后现代大众文化研究进行了介绍和评析 ,并试图对中国大众文化研究提出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哈贝马斯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常常被阿多诺、马尔库塞等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遮蔽了光辉。早期哈贝马斯曾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从经济、政治、技术理性等多个角度批判了大众文化的文化贫困现象。梳理哈贝马斯的这一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有助于获得对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整体性认识,从而进一步丰富我国大众文化建设及批判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6.
西方大众文化研究的发展轨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大众文化研究已历时近一个世纪 ,经历了利维斯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早期大众文化研究、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霍尔的“新霸权主义”和费斯克的“文化经济”四个阶段。近期 ,西方大众文化研究中又出现了一股新的“民粹主义”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7.
和磊 《思想战线》2012,38(3):58-62
对大众文化政治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法兰克福学派、伯明翰学派及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研究范式上,但这几种研究范式基本上都建立在大众与统治集团二元对立的结构基础之上,强调两者的斗争。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和罗尔斯的"公共理性"概念,正打破了这样的二元对立结构,为我们理解大众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越来越远离了公共事件,丧失了基本的理性,甚至在逐步侵蚀着我们还并不完善的公共领域,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更为深入的分析,以促进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宋音希 《岭南学刊》2021,(1):123-128
当代西方思想界对消费主义及其意识形态的自觉性反思与批判,历经了从大众文化批判、到社会经济形态批判、再到哲学反思批判的过程;这一过程随着对文化现象的思考与阐发,逐步深入。对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文化政治学思考,也随着文化批判的步伐,逐渐发展并成熟起来;法兰克福学派、德波、鲍德里亚、德塞托等思想家从不同的视角继续深化对日常生活的批判与思考,承接前代思想家理论的同时,结合社会学语境与后现代视域,将日常生活中所蕴含的文化政治意蕴加以发掘、阐释。  相似文献   

9.
大众文化是市场经济和工业社会的产物 ,在当代中国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 ,对当代文化繁荣和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的出现的是一种文化进步现象。笔者反对简单移植西方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来分析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做法 ,也不赞同套用精英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尺度来分析和评判大众文化。我们的态度是正视并认真研究这一文化现象 ,用法律手段来规范它 ,用先进文化来提升它 ,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这才是我们目前唯一理性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0.
李艳霞  王贤卿 《求索》2007,(3):141-143
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批判理论,在西方科学技术批判思潮中是最引人注目,最具有影响力的。考察并弄清该理论生成的缘由,是科学技术批判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分析科学技术批判理论形成的文化根源、理论源泉和现实起因入手,对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批判理论生成的缘由做了较为深刻的探究。  相似文献   

11.
历史决定论的理解模式、历史主体本身的不成熟以及历史主体与实践主体的混同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主体被遮蔽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主体性和马克思主义主体的历史性之间是一种逻辑互动的关系,前者是实现后者的力量源泉,而后者则是彰显前者的基础和保障;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体有三种存在样态.即知性存在样态、意义存在样态和实残存在样态.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出台,标志着“行政三分制”这一新型行政管理模式的付诸实践。行政三分制在彰显其制度创新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行政法治契舍的难题,而这则关系到行政体制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13.
贪污犯罪数额的大小,是惩治贪污犯罪的主要依据。在共同犯罪中,犯罪行为人贪污数额的认定相当复杂,既有共同贪污的数额,又有各人分赃所得的数额,还有因贪污的停止形态而未实际获取财产等情形。关于共同贪污犯罪行为人数额的认定,理论界存在着“分赃数额说”、“参与数额说”和“犯罪总额说”等不同的学说。笔者更倾向于“犯罪总额说”。  相似文献   

14.
论业主委员会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主委员会是城市住房私有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制度支撑.由于政府管理部门、居民委员会、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业主之间利益关系复杂,现行法律法规对有关规定的不完善,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行为失当,业主普遍缺乏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业主委员会在筹备设立和实际运行方面都存在诸多的问题.我国应尽快出台<业主委员会法>,明确规定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规范业主委员会各项基本制度;并且进一步调整完善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与业主自治的关系,在物权法中明确居民的房屋物权;健全行政程序的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15.
所有人抵押是指所有人于自己所有物上存在的抵押权 ,是一种特殊的抵押权。确立所有人抵押制度可以防止后次序抵押权人获取不当得利 ,保护抵押物所有人的利益 ,有利于所有人进行融资 ,节省交易手续和费用 ,促进商品流通。我国《担保法》没有规定所有人抵押 ,可借鉴其他国家、地区的做法 ,从所有人抵押的思路选择、成立、变动等方面入手对此制度作出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16.
论虚假诉讼罪中的“捏造事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法条和司法解释内容规定的不明确性和不完整性,需要对虚假诉讼罪中"捏造事实"的含义进行进一步解释。虚假诉讼罪是单一行为犯,利用他人捏造的事实提起诉讼的,也构成虚假诉讼罪。篡改部分民事法律事实提起民事诉讼也属于虚假诉讼罪中的"捏造",成立虚假诉讼罪。虚假诉讼罪的行为方式不包括不作为,隐瞒他人已经偿还债务的事实依然进行民事诉讼的,是积极地虚构事实,理应认定为"捏造事实"。若捏造的事实不会影响法院的公正裁决,不能定性为虚假诉讼罪。  相似文献   

17.
传统规律观的立论基础是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经典科学,其理论内涵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所面临的理论困境日益凸显;传统规律概念的界定,偏重事物的内部联系,一定程度地忽视了事物的外部联系,使之走向绝对和机械;由此产生了传统规律范畴的先验性、宿命性悖论,并且衍生出人类真理认识上的悖论。  相似文献   

18.
数据库法律保护的若干争议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信息资料汇集的数据库对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引起了是否应对数据库予以法律保护的严重分歧。关于保护方式也众说纷纭,有版权法保护、邻接权保护、特殊权利保护、专有权保护、不当得利理论等意见,通过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最能维持数据库制作者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是最佳的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茂名市电白区中学生对传统类毒品的认知程度较高,对常见的合成类毒品有一定的了解,对伪装类毒品认知较低;当地学校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频率不高,方法缺乏创新,体系不健全等。对此,应加强对伪装类、液态类毒品的宣传;在宣传方式上要注意创新,应结合青少年规律特点,构建信息传播新平台;学校应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阶段各种合法职业劳动者的劳动都创造价值。这里的价值是指凝结在社会产品、服务 (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 )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它体现劳动者对社会财富 (物质的、精神的 )增长乃至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在新时代 ,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概念作进一步的扩展是必要的。一种劳动只要它是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或环节 ,那么 ,无论它的直接成果是否成为商品 ,都是创造价值的。在我国现阶段 ,政府作为国家机器的职能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 ,更多地从阶级统治转向发展经济 ,它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和调控作用不可或缺且十分巨大 ,因而也是创造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