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继樊 《探索》2011,(1):117-121
科技软实力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指标体系包括科技创新文化的影响力、科技创新制度的保障力、科技公共服务能力、科技人才的创新力、科技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影响力、科技创新社会氛围的活力,6个方面共41个指标。我国应重视提升科技软实力的研究,应加快推进提升科技软实力的资金投入、法规制度、信用环境、评价体系和创新文化等支持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求贤》2012,(12):44-45
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推进阑防和军队现代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国家创新体系”所经历的计划经济体制阶段、恢复阶段、科技与产业相结合的试验性阶段及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新型的“国家创新体系”形成阶段,进行了回顾和思考;分析了这一发展过程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良好的创新体系是以创新意识为基础,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必须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是科技与产业相结合、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完善“国家创新体系”需要政府推动、法律推动和文化推动,完善“国家创新体系”需要有协调的“区域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4.
梁红军 《学习论坛》2007,23(3):31-33
科技进步水平与创新能力大小是影响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因素。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将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融入科技创新的目标体系之中,使科技创新的目标趋于完善。生态化的科技创新是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我国应强化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平 《世纪桥》2009,(3):45-46
我国从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科教兴国”基本国策的选择,再到创新型国家目标的确立,无不显示出我国对科技创新重要性认识的日益提升。科技对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科技创新的高风险性、创新活动的日益社会化趋势和创新成果的公共性,都内在地要求强化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管理;我国科技落后的现实决定我们尤要强化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新经济条件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助推城市国际化的发展模式已成为新兴城市国际化的共同选择.随着成都“加快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战略目标的提出,以科技创新助推城市国际化已成为成都抢抓“后危机”时代契机和内陆经济崛起机遇的战略选择.本研究在全面认识成都科技创新现状,并充分借鉴国内外科技创新型城市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成都市加快科技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陈庆修 《探索》2001,(3):89-92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体制创新对科技创新具有倍增效应。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条件下,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日益成为企业之间竞争力对比以及国际间综合国力较量的核心。因此,要在“十五”期间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两个动力的作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8.
吴健  芮策 《党史文苑》2004,(2):81-83
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科技创新对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离不开科技创新。本文就如何消除阻碍科技创新的因素,加快我国科技创新步伐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应统筹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凯 《实事求是》2005,(3):49-52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应统筹解决好以下问题:确定农业科技创新方向,优先发展关键技术体系;建立高效协调的农业科技创新管理体系,构建宏观、微观双向驱动的农业科技创新动力机制;加大财政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力度,积极创新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方式;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农业企业,充分发挥大型“龙头”农业企业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作用;加强农业教育体系建设,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健全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水平;搞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促使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产业化的结合;大力发展农业中介服务体系,实现农业技术供需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科技伦理体系建设是我国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要求。当前,世界科技创新进入新阶段,新兴科技伦理问题日益凸显,科技伦理治理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议题之一,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科技伦理体系的现实逻辑基础。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科技伦理体系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思想为理论指导,以科技活动发展规律为客观遵循,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深入分析其基本内容,从防范科技伦理治理风险,强化科技伦理教育培训机制,完善科技伦理审查监督体制,加强科技伦理国际合作四个方面入手,不断提升我国科技伦理治理能力和水平,进而保障科技创新活动行稳致远,促进科技更好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11.
文魁 《前线》2021,(1):35-39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创新型国家确立为远景目标,提出“十四五”时期创新能力要得到显著提升,将创新置于核心和战略支撑的地位,赋予科技创新4个面向新指向。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坚持企业是创新主体与创新发源地,人才是创新活力的根本,培育创新文化和创新生态,激发创新活力,必将使中国成为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12.
从制度层面寻求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创新,是由制度的特征所决定的。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其创新的出发点;落实“群众公认”的价值取向是其创新的关键点;实现“好中选优”的目标追求是其创新的灵魂点。创新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在价值指向上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坚持辩证分析、综合考核的方法,做到适用性与可操作性统一、做到相对稳定和灵活运用统一。创新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在框架安排上要建立对各级干部任期内职责目标清晰界定制度;不拘一格,丰富考核评价方法;建设和完善社会评价机制;建立干部考核评价结果管理的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13.
陈俊 《理论研究》2009,(4):33-36
“科学”与“人文”的关系表现为“分立”与“融合”,二者的分立所导致的严重后果直接表现为科技的异化和人类价值观的扭曲.间接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极度恶化和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科学与人文分立的历史追溯,发现既有科学对人文的压制,又有人文对科学的反抗。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日益凸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是必然选择,这既是理论发展的趋势又是现实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文化融合了科学与人文的内涵,体现了人文关怀,营造了“科技人性化”发展的氛围。科学与人文必将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文化的发展而不断融合。  相似文献   

14.
《上海党史与党建》2006,(12):F0002-F0002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宝钢分公司在积极开展以自主集成和自主创新为主的科技创新活动中,充分发掘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大力推进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员工的创新积极性。目前,该公司已成立347个以全国劳模、工人发明家、宝钢分公司员工——孔利明命名的群众性科技创新小组,小组人数达到3224人,其中一线操作维护员工2376人,占科技创新小组人数的73.7%。通过积极营造全员科技创新活动氛围、完善科技创新活动机制、强化科技创新活动过程跟踪与管理,使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深入人心。今年上半年,宝钢分公司荣获“全国学习型组织标兵单位…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人类将逐步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迅速发展与普及的信息技术将推动人们在科学利用资源上的潜力。由于采取了节本增效生产方式,改善和保护了生态环境,在实现基于信息和知识的生产过程管理决策方面,突破了许多传统的模式和观念,开拓出一批具有创新意义的技术体系,以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当今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中,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在一些发达国家开展的“精确农业”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就是一种具有尝新意义的技术思想,已经引起一些国家政府和科技决策部门的重视。“精确农业”技术是直接面向农业生产者服务的技术,这一技术体…  相似文献   

16.
《思考与运用》2006,(5):F0003-F0003
“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的指导支持下.我市科技工作坚持实施“科教兴渝”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全面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为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正推动着人类社会快步进入一个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内容、以创新人才为战略资源的知识社会。构建创新型国家正成为许多国家的自觉选择,中国提出“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正是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以"一核两翼"科技创新协同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要着力解决"一核两翼"科技创新协同面临的问题、挖掘潜力;积极构建"一核两翼"科技创新协同路径、激发活力;建立完善"一核两翼"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制度、增强引力,不断推动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的本质是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 发展战略”。山西是一个内陆省份,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提高整体创新能力,是推动 山西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进程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创新驱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十三五”期间,贵州以大数据为引领的区域科技创新战略成效明显,具体有哪些科技创新发展的经验和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