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有一句名言:“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意思是不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不讲究学习,听到正义之事不去实践,知道不对的地方也不去改,这是我所担忧的。这是一种什么忧虑呢?用一个传统的词讲,是一种对世道人心的忧虑。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忧虑,比如说蜗居带来忧虑,婚姻引起忧虑,环境污染也是忧虑……但是除了这些忧虑以外,孔子认为人最应该忧虑的是什么昵?是世道人心。  相似文献   

2.
人民警察修养,是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充分认识人民警察修养的必要性,全面把握人民警察的修养标准,遵循正确的修养原则和方法,对于培养、造就合格的公安队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人民警察修养的必要性 修养问题,历来为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所重视。他们都把修养作为处身立世的要基和治国安邦的条件。孔子说过:“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  相似文献   

3.
《论语·公冶长》中有一段子路与孔子的重要对话。“子路日:‘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在述志中所讲的让老人得到安顿、在朋友中间讲诚信、对未成年人多关心,这三条不正是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必须坚持的要件吗?在这三条中,孔夫子把“老者安之”置于头一条,是有深刻含义的。老年人的冷暖、喜忧和安危,牵动很多的社会层面,如果老年人的生活处于困顿状态,就谈不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孔子祖籍,宽仁厚德之风 据史料记载,夏邑是孔子祖籍所在地,境内至今尚存有孔子还乡祠等人文景观10多处,有着深厚的孔祖儒学文化积淀。孔子提倡“仁者不忧”、“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仁者,不为私欲所动,不为诱惑所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忧无虑,其乐陶陶。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5,(8)
<正>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就在于人是道德的存在。而党员干部更应为社会做出道德的表率。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大学》中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相似文献   

6.
《论语·季氏篇》中“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一句,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中译成“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致他们。”①如果单就这一句话来说,这样译未尝不可。但把它放回整段话“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②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顼,而在萧墙之内也”中去读,总觉得文气不甚通畅,语义也不很明了。为什么会…  相似文献   

7.
孔子有句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名言叫做“吾日三省吾身”。窃以为,在当今无论做人还是从政,还日当“三忧”吾身。 说到“忧”,其实亘古以来就为名流贤哲所推崇。“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欧阳修的为人之道就是从“忧己”开始的。“穷不忘操,富不忘道”;“不诱于誉,不恐于诽”。古人孟郊和荀子面对穷与富、  相似文献   

8.
何为君子?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这是君子的上乘人格,被孔子视为达圣的必经阶段。党员干部应如何具备这样的“上乘人格”呢?简言之,就是“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党员干部专心致志于本职,就必然走向为党为人民的上乘人格之道。  相似文献   

9.
闻学良 《群众》2014,(7):63-63
<正>抓落实是中央最近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问题。"要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真抓实干、蹄急步稳、务求实效。""改革要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做到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李克强总理最近也几次讲"落实"。抓落实是推进改革的关键所在。落实,是把蓝图变为现实的桥梁,是改革诺言得以兑现的必由之路。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政之道,忧无策,更忧有良策而不落实。  相似文献   

10.
齐家在修身     
一个人,你晓得他好,就要晓得他坏的一面,不要被自己感情欺骗,也要晓得一个入坏,也有好的一面,要了解清楚。可是,这两句话讲起来很容易,做到了,“天下鲜矣”。因此,这是修身的第一步。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情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日:“入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大学》)  相似文献   

11.
甲:我有个朋友,听过你讲“成功之道”;她说听起来很有意思,做起来太难了。乙:一个人老了就往往不能准确估计主客观的情况。我已在好几个大学讲“成功之道”,这就是缺乏自知之明、又很不了解听众心理的表现。你那个朋友的反应很典型。“成功之道”这个讲座听起来是有点意思,但要坚持实行却  相似文献   

12.
孔子不但将诚信视作重要的行为规范,而且视作治国之本。在中国古代数百位帝王中,唐太宗对孔子这一理念的理解是特别深刻的,也是很讲诚信的。他既不赞成像刘邦那样杀戮功臣,又厌恶好用诈术的魏武帝曹操。他对群臣推心置腹。尤为难得的是,能以真诚之心听取和采纳群臣的批评意见。他跟群臣的关系是比较和谐的。  相似文献   

13.
钱财物质.是人们生活之依靠,正当的追求无可厚非。但是,这种追求不能是无限度无节制的,而是要符合道德原则.做到“欲而不贪”,正如孔子所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以义为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还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相似文献   

14.
经商要讲诚信,为人要讲诚信,做思想政治工作更要讲诚信。所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信任。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之根本。古人说:“一诺千金”。孔子说:“民无信  相似文献   

15.
慈善是人类心灵的阳光.中国人从来都不缺乏慈善之心,这里有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孔子讲仁,老子说义,我们是一个讲了几千年仁义的民族.慈善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因为"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  相似文献   

16.
一《论语·卫灵公》中记孔子言曰:“君子谋道不谋食”。此言君子,士人之谓也。“谋道”与“不谋道”遂分别成为当时和以后士人沉重使命的表征和修身养性的禁忌。“谋道不谋食”说,至少包孕了四层含义。一为“士志于道”,士应以建道为己任,谋道是士人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核心,故“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二为“忧道不忧贫”。士人以道的发展为安身立命之基,贫不足忧,而天下失道则堪重忧。故要“笃信善学,守死善道”,不能因谋食果腹之需而置道之有无于不顾,“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孟子“贫贱不能移”则是这一思想的归  相似文献   

17.
正孔子认为:"凡夫之为奸邪、盗窃、靡法、妄行者,生于不足,不足生于无度。无度,则小者偷盗,大者侈靡,各不知节"。"度"与"欲"相比,当官要节欲。孔子讲的"度"与"欲"的辩证关系,指明了"度"与"欲"二者之间的哲理。禁欲、祛欲、净欲,必讲度;讲度,不越度、不超度,这是禁欲的良药、良方、良剂。古人云:"一念之欲不制,而祸流于滔天"。小私不节会发展成  相似文献   

18.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在蔡国的日子里,孔子给弟子们讲仁,讲见义勇为。其弟子宰予问孔子有人落井,跳下去救是仁和见义勇为,不救是见死不救是不仁。孔子回答说可以用其他办法救。据悉,这就是"见死不救"的成语表达。可见,早在当时,孔子就已经点明了"见死不救"是一种"不仁"。所谓"不仁",  相似文献   

19.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人如果不讲诚信,不知道他怎样可以立身处世。他还认为,国家政权的存在和维护必须靠取信于民,赢得民众的信赖。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非常重视诚实守信,故有“诚实贵于珠宝,守信乃食之珍”的谚语流传。笔者认为,孔子这些观点,非但没有过时,而且对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能否占领市场,赢得市场,能否应对入世后的挑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企业领导来说,讲诚信更是治厂的第一要务。对一个企业领导人  相似文献   

20.
1 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它基本的生活观念与人格理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虽然也讲独善,但他们的独善是在兼济不可能的时候无可奈何的选择,儒者的生活观念是入世和用世。孔子为推行他的学说,栖栖惶惶,周游列国,知其不可为而为。孟子认为学问之道求其放心而已,求放心的目的是养吾浩然之气,使自己具有一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高尚品质,这种品质是真正的儒家精神,儒者的人格,在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